任楠
摘要:幼兒教育是為人的終身發展打基礎的階段,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和思維方式的重要時期,該階段的教育應該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同時遵循教育規律。“小學化”教育模式嚴重脫離幼兒的實際情況,學校和父母過渡的拔苗助長給幼兒帶來了過重的身心與精神負擔,束縛幼兒的自由健康發展。因此,迫切需要提出有效可行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學前教育;“小學化”;成因;應對措施
1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首先,不少幼兒園取消游戲和戶外活動課,嚴格規定學生要規規矩矩在教室端坐四五十分鐘,而且要全神貫注的聽講,這對活潑好動的孩子來說就是煎熬,對他們身體的發育,神經系統的發育都不利。其次,幼兒教師不考慮幼兒的思維水平和接受能力,強行灌輸給他們超過他們理解、接受水平的知識,給孩子布置寫不完的作業,影響孩子的視力、降低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嚴重的甚至造成孩子厭學。據實地訪問結果顯示,部分孩子明確表示自己渴望放假,不想去幼兒園。他們小小年紀,應該享受幼兒園的歡聲笑語,應該體驗與伙伴們游戲的自由快樂,應該無拘無束的成長。
2形成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原因
2.1應試教育令家長產生了錯誤的教育觀念
我國古代就有科舉制,廣大學子通過考試的形式獲得功名地位,時至今日,這種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于人們心中。現如今,人們變得更加重視學習和考試,以至于那些希望自己子女成才、出人頭地的家長讓還處于幼兒時期的孩子去學習大量的事物,他們十分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點,家長的這種觀念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同時也推動著學前教育逐漸小學化。
2.2幼兒園資源的匱乏和爭奪生源現象
現階段我國的幼兒園公辦的居多,這些幼兒園擁有良好的環境、優秀的師資隊伍,且其收費也很合理,這使得許多的家長都愿意讓孩子去公辦的幼兒園,漸漸的使得公辦幼兒園變得供不應求,這就導致一些無法進公辦幼兒園的孩子只能選擇去收費較高的私立幼兒園。無論是哪種幼兒園,其都希望自己教育出的孩子能夠在小學學習中成績優異,這有利于提高一個幼兒園的影響,從而能夠吸納更多的生源。因此,許多的幼兒園在教學時就會偏離幼兒成長的規律,并會增加教學內容,這就會使幼兒園的教學模式漸漸的小學化。
3學前教育“小學化”的應對策略
3.1家長應該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念
幼兒園“小學化”的出現,與一部分家長的錯誤教育觀念有關。更有一些民辦幼兒園或公辦幼兒園抓住這些家長望子成龍的急切心理,“切實”地推出了所謂的提前教育來滿足這部分家長的錯誤教育觀念,以達到自身盈利的目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愿,從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拔苗助長”心理,這種心理我們一時也難以根除。首先要統一老師們和年輕家長的思想,做到穩步前進。根據一些幼兒園的實踐證明,部分年輕的家長在道理上還是能理解的,這也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耐心的宣傳,他們才能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對于那些年老的隔代家長,更要進行耐心的講解,利用各種活動進行宣傳。
3.2提高幼兒教育的師資力量
幼兒教師要加強自身綜合素質,努力提升自我,要嚴格履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條例的要求。幼兒教師要積極參加教師培訓學習,通過教師培訓學習來提高自身的教學創新性,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幼兒教師要學習好教育心理學等基礎性理論知識,把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緊密的結合,在幼兒教學中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幼兒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要學會理解對方,接受對方,溝通能力是互相協調的基礎。溝通能力包括教師和幼兒的溝通,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教師的溝通能力可以更好拉近教師和幼兒之間的距離,更好的對幼兒進行教育。幼兒教師要提高自己幼兒教育專業知識的儲備,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幼兒教師通過提高自己的專業教育水平,才能在幼兒教育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滿足幼兒教育的基本需要,遏制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發展。
3.3遵循幼兒教育規律,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首先,實施教育要符合幼兒現階段身心發展規律,運用各種可利用資源,讓孩子感受幼兒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其次,教育者還要針對不同幼兒進行不同教育,因材施教。關注每一位幼兒,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像花朵一樣更好地綻放。最后,保證幼兒順利進入小學,前期可以開設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游戲和教學活動,以此來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意識,協調好家長、幼兒園、小學三方的關系,使幼兒順利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
3.4切實做好幼小街接工作
幼兒階段的學習重點是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自理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教師要注重幼兒閱讀興趣、學習積極性的培養。教師面對每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的幼兒時都要抱有極大的耐心和熱情,多帶領學生做一些課堂活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幼兒園可以為幼兒配置好適合兒童使用的課桌及椅子等設施,培養幼兒對課堂的概念和認知。教師還應當適當地為幼兒準備預先學習的知識,比如基礎的拼音、英文字母、簡單的數字等內容。幼兒階段的學習是為了培養幼兒形成課堂學習的意識和概念,教師應當讓幼兒在課堂活動中親身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培養幼兒對知識學習的主動性,使幼兒對知識保持新鮮感,為小學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5促進家園社區三方合作
為了達到幼兒園學前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幼兒園與家長一定要加強聯系和溝通。一方面,教師及幼兒園可以給家長傳播正確的、科學的幼教觀念,及時更新最新的幼教方面的教育理念,以便和家長形成共同的教育目標;另一方面,家長可以為幼兒教師提供最新的關于幼兒的情況,也可以反映自己的疑問,以便教師幫助家長解決問題。要充分發揮社區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指導綱要》、《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均對社區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進行了強調。幼兒園要充分利用社區的各種資源,讓幼兒在社區大環境下更加健康成長。同時,利用社區教育,對家長進行正確幼兒教育觀和教育方法的普及。家庭、幼兒園、社區三方形成合力,才能更加有利于幼兒學前教育的穩步發展。
4結束語
在我國當前的學前教育中,“小學化”的傾向越來越嚴重,不僅在教學模式上有這樣的傾向,在教學內容和管理方式上也向著這個方向發展。但是這樣不僅不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還會對幼兒正常的心智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為了能夠讓幼兒健康成長,教學就必須要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必須要在幼兒教學上進行改革,這樣才能讓我國的學前教育逐漸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