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菊紅
摘要:英語本來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很多沒有基礎的學生學起來相當困難。教師布置英語作業時,往往過于形式化。針對上訴的問題,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布置一些個性化的作業。
關鍵詞:初中英語;作業設計;多樣化;因材施教
眾所周知,英語這門學科是十分重要的,但很多學生都不喜歡學英語。甚至有一些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了排斥的情緒,比如學生們常常會說“為什么要學英語啊,一點兒用都沒有。”“反正學習英語以后也用不上。”這充分體現了現在有些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的排斥,這種排斥的根源是英語這門課程太過困難,其次是因為這門學科不僅困難還很無趣。英語本來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很多沒有基礎的學生學起來相當困難。這種排斥現象的產生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英語老師布置的英語作業太過枯燥繁瑣或者又過于困難。
一、當前英語作業的問題
1、教師布置英語作業時,往往過于形式化。很多老師布置的作業翻來覆去都是一個樣完全沒有什么新意,這只會讓學生產生厭惡的情緒。比如很多老師布置的作業通常都是“抄單詞”、“抄短語”、“背課文”這樣沒有技術含量卻又浪費時間的作業。這樣的作業通常是沒有靈魂的,這樣的作業不僅導致學生作業量加大,而且占用了學生大量的課外休息時間,這必定會導致學生對此十分不滿。而且布置這樣的作業還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很多學生對這種簡單卻繁瑣的作業從來不會上心,所以在做作業時根本沒有用心。
2、老師布置的作業通常是針對全班學生的,但是同在一個班級的學生水平通常是不平衡的。就像人的五根手指一樣,長在同一個手掌上五根手指的長短卻不一樣。一些簡單的作業對于基礎好的學生的學習沒有一點兒用處,這樣的作業只會浪費他們的時間。
針對上訴的問題,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布置一些個性化的作業。所謂個性化作業就是在布置作業時多一些創新和多一些針對性。
二、作業形式多樣化的實施
(一)合作表演性作業
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著極強的表現欲望,對于表演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能在課堂教學活動開設期間,通過表演的方式強化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課堂變得更加活躍。
如,教師為學生講授七年級下冊的Speak up這章節內容,教師先讓學生使用英語進行打電話的練習,同桌兩人為一組,每個小組自行設定對話內容,并編撰對話過程。有的同學突發奇想,在打電話的時候設置電話斷線的環節,讓整個對話的生動性更佳。很多同學開始熱火朝天的討論來,教師先要制止住學生,讓學生認真聽課,將這項對話當成課后作業完成,學生在課程內容結束后,開始利用自習時間完成對話編撰,并與同桌進行核對。教師在第二天的課堂上,隨機選出五組同學,讓他們分別表演昨天編撰好的對話,但要求學生脫稿完成,學生經過精心編撰和背誦已經熟爛于心。
開始學生進行表演的時候有些生澀,有的學生說Hello,May I speak to our English teach的膽怯聲音,但教師不要進行干涉,要求學生大膽的表演完對話,且無論好壞教師都給予鼓勵。兩組表演完成后,后面學生借鑒前兩組的表演經驗,整體表演更為順暢,大家敢于說,更敢于表演,有的學生表演的動作很夸張,全班哄堂大笑,使課堂氛圍活躍開來。雖然課堂時間有限,教師沒有讓每個學生都進行了課堂對話表演,但全班同學在課下都進行了反復的訓練,并認真的背誦了對話內容,牢記了很多電話用語。
教師引入此類作業布置模式,不僅能讓學生掌握Speak up的電話用語知識點,更讓學生在關注語言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二)英語調查作業
新課程標準教學的時候要求學生在英語知識內容學習的時候語言交際能力和交往能力均要提升。教師引入英語調查作業的形式,主要是要將把學生從作業堆中解放出來,讓學生能從課本中來,更能到課本中去,在合理語言模式應用的過程中,讓學生的交際能力獲得顯著提升。
譬如,教學活動中教師為學生講授Neighbour的Task前,教師先要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一個課外作業一以What are your neighbours為主題的調查內容。待調查內容完成后,教師需要帶領學生整理調查信息,進行關鍵詞和關鍵內容的綜合整理,要求學生自己結合調查報告寫一篇100個單詞左右的簡短作文,介紹一些你的鄰居,并通過一件小事情敘述你與鄰居相處的點點滴滴。很多學生在寫的時候感覺很困難,雖然簡單的調查報告比較好寫,但一篇作文就難了,教師先帶領學生理清思路,讓學生想清楚自己要敘述的故事,并將自己想要用到的單詞查閱清楚,每個單詞的用法和使用要點都要了解好。
(三)聽力作業布置
英語學習中“聽”占據很重要的地位,語言知識的輸出需要有輸入,輸入的過程中看是一方面,關鍵在于聽。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能在課堂上使用大塊的時間帶領學生聽,所以就要去學生在課下自己練習聽。教師為學生布置聽力作業的時候,有一項是聽力默寫,既在新學習完一篇課文后,教師要求學生回家完成聽力默寫,并要求家長協助監督。聽力默寫,既學生通過聽的方式記錄文章內容,在不提前看文章的前提下,學生第一次能記錄下來的內容很少;然后學生再進行第二次的聽,但需要放緩播放節奏,可以在適當的位置暫停,讓學生記錄內容,學生經過第二次聽寫會記錄更多的內容,但仍然有一部分遺漏;第三次再次正常的播放速度聽,讓學生補充一些內容。
教師要求學生在反復聽的過程中,對語句和句段形成有效記憶,在磨煉聽力的同時,語言感也會逐步增強。英語作業布置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布置多樣化的作業,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不會感覺到枯燥。學生能在張揚個性,體現自我的過程中,更主動積極的完成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