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文
摘 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強調教學要回歸生活,給我們的教學方式也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鼓勵學生使用生物的目光看待生活中的現象,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發揮生物教學的內在價值,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態度,促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因此,探索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十分有必要。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
在過去的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大多數時間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上,力求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導致學生的生物學習只是死記硬背,沒有任何樂趣和探究性可言,喪失了生物教學的意義,也難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生物核心素養。生物是一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我們的一舉一動無不涉及到生物的知識,因此,生活化的生物教學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增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能力,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態度,繼而提升教學的質量。
一、從生物學史中引入生活
生物學史記錄了生物知識的形成過程,是很有效的生活化教學資源。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物科學方法的演變過程、相關科學家的生平趣事等作為教學的輔助資源,營造生動活潑的科學文化氛圍,使學生產生親近感,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理想,從而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索精神。
比如,在學習“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這一節內容時,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我向學生介紹了“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讓學生從這一大規模的國際性科技工程來了解蛋白質的重要性,以及這一計劃的研究對人類的生活和發展起到的幫助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再比如,在學習“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葉綠體的功能以及光合作用的研究歷程等生物學史,增加學生的知識背景,讓學生從背景出發去了解這些知識,從而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生物學史的應用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內涵,還能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學會用觀察的目光去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
二、從社會熱點中引入生活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現在的學生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渠道去了解新鮮的事物,但是對于很多學生而言,網絡只是用來娛樂的,很少與自己的學習掛鉤,這也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與生物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引入進來,鼓勵學生以生活的目光去看待這些客觀事實,并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型教學模式,使學生樂于學習生物,感受生物文化的魅力,形成正確的網絡學習觀念。
比如,在學習“群落的演替”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網絡上熱議的海關查獲大型螞蟻的事件:鄭州海關從一件來自法國的包裹中截獲了115只大型螞蟻和蟻卵30余粒,經過初步鑒定為工匠收螞蟻,其中最大的螞蟻體型超過了十毫米,這些工匠收螞蟻主要分布于俄羅斯等東歐國家……在講完了背景資料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的討論,讓學生分析如果這些螞蟻成功地入境,會給當地的生態系統帶來什么危害。這樣,通過這些真實的熱點問題,可以引起學生對生活的關注,提高學生的觀察意識。
三、從常見情景中體驗生活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場景入手引導學生學習。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進來可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形成全面科學的思維方式,因此,高中生物教師要深入挖掘學生熟悉但是經常會忽視的生活場景,經過一定的處理來獲得教學的資源,讓學生站在自己熟悉的角度去思考生物知識,形成深入的思考,在無形中使學生的各項素養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
比如,在學習“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這一節內容時,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生活化問題,引起學生對本節內容的重視:你注意過嗎,你吃過的糖里面,什么糖是最甜的?酒是家庭中經常會見到的一類調味料和飲品,在酒的瓶子上經常會標明酒的度數,你知道這個度數代表著什么嗎?你身邊有乳糖不耐的人嗎,這類人喝了牛奶就會拉肚子,但是卻可以喝酸奶,你認為這是為什么?我們經常要上一上午的課,有的時候在上第四節課之前就會感到肚子餓了,但是等下了課又不餓了,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這樣,就通過一系列學生熟悉但是并未深思過的場景引起了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接下來再引出教學內容,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自然地掌握所學知識的應用途徑。
本文針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了一番敘述。生活化的生物教學是生物課程改革的重點,需要得到教師的足夠重視。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為基礎,探索對學生有幫助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生活化的學習中探索生物文化的奧秘,形成良好的生物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婷婷. 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反思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2]陳昌嬙.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