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牛蛙的養殖現狀,分析了市場前景,指出了存在的問題,總結提出了開展生態養殖的關鍵技術。
關鍵詞:牛蛙養殖;存在問題;發展前景;生態養殖
中圖分類號:S966.3+1 ?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綠色、健康、無公害食品受到歡迎。 牛蛙以適應性強、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等特點而備受人民青睞并助推其發展,但近年來,因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生態效益成為許多牛蛙養殖戶制約發展的關鍵因素;開展生態養殖不僅能滿足人民日益提升的生活需要,還能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
1 ?國內養殖現狀
牛蛙原產于北美洲,在六十年代初期多次引進我國,牛蛙的特殊的食性要求, 使大多養殖未能成功[1]。20世紀80年代中期,牛蛙食性馴化的技術難關得以攻克, 牛蛙配合飼料問世。進入20世紀90年代,牛蛙養殖又形成了一個高潮。由于盲目養殖,到1994年,因為供大于求,該產業嚴重受挫。目前我國牛蛙養殖主要集中在粵東、閩南一帶,養殖最密集的屬粵東地區的汕頭市澄海區,并逐漸擴散到揭陽市的部分地區,年產量達10多萬噸;福建地區則以閩南漳浦一帶為主,逐漸向閩北山區擴散,年產量也達10多萬噸,牛蛙養殖基本覆蓋了全國各地。粗略統計,全國牛蛙養殖年產量超過30萬噸[2],近年來因國家環境治理的需要,江浙、福建、廣東等地相繼出臺禁養政策[3],而消費者對蛙的需求在逐年遞增。不少干脆就是以蛙類菜品做的主題餐廳,生意是相當的火爆。大有成為國民級網紅[4]。無疑發展牛蛙的生態養殖,對適應市場消費,改養食物品質,提高我國人民的健康水平,開拓農村經濟,擴大對外貿易和出口創匯具有重要意義。
2 ?牛蛙養殖前景分析及市場預測
牛蛙的價值主要體現在食用,其肉質潔白細嫩、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且別具風味,是國宴上名貴菜肴,被列為當今世界九大名菜之一。[5]從2017年開始,牛蛙單品的餐飲店的數量飆升,全國門店數量至今已達上萬家[6]。數據顯示,上海2016年平均每天消耗的牛蛙就達到了135噸,比2015年足足多了一倍,牛蛙消費呈現直線上升趨勢[7];其次運用于醫藥、 制革、飼料、捕蟲、航天等。
養殖成本不高,且產量高,生長周期短,相對利潤較高,對于很多養殖戶來說是不錯的選擇。最重要的就是牛蛙現在有市場,根據目前市場行情來看,牛蛙的市場價格還是比較平穩的,據中國水產養殖網牛蛙價格直通車數據顯示,市場上的牛蛙零售價在15~30元/斤,總體的養殖成本則控制在5元/斤以內,一畝的面積牛蛙產量大概在2萬斤起,這樣推算的話,一畝牛蛙的純利潤至少應該就是10萬元。
3 ?當前牛蛙養殖存在的問題
由于牛蛙養殖門檻低、利潤高,養殖量迅速擴大,部分養殖戶的隨意處置病死蛙、占用耕地等而引發如下問題:
3.1 ?影響水域環境
養殖牛蛙的水體營養化比較嚴重,直接排放沒有經過處理的尾水會對水域環境造成很嚴重的污染,病死的牛蛙隨意丟棄處置,沒有經過合理的處理,導致河道生態破壞。
3.2 ?食品安全
一些養殖戶為了增加高密度下養殖牛蛙的成活率,會大量使用抗生素,在食品方面得不到保證,出現了安全隱患。
3.3 ?破壞耕地
牛蛙是外來的入侵物種,大量養殖會破壞耕地。
3.4 ?擾亂居民生活
牛蛙鳴叫聲宏亮,大量養殖的“蛙聲一片”會影響居民生活。
近年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相關規定,廣東、江西、福建多地相繼發布文件禁養牛蛙,如《永春縣人民政府關于禁止牛蛙養殖的通告》、《仙游縣:取締違規牛蛙養殖場》,今年2月26日,平遠縣也發布了關于嚴禁牛蛙養殖的通告等。
4 ?生態牛蛙養殖的關鍵技術
環保治理的大環境會長期存在,養殖戶必須改變傳統的高污染模式,牛蛙作為一個傳統的特種養殖品種,養殖技術成熟,從養殖到流通等各個環節都很成熟,這是牛蛙養殖的優勢所在。
衡陽茂晨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公司)位于衡陽縣城西北部13公里處的演陂鎮,境內交通發達,四季分明,地處大陸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熱量充足,年平均氣溫17.8℃。演水、陂水流域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為牛蛙養殖提供了先天條件。
公司在根據牛蛙的生活習性、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重視合理建池、定期換水、控制密度(每平方小蛙300只或大蛙120只)、定期藥物預防等,運用現代科學手段,實現牛蛙養殖與水利資源的有機運用,還原區域水土保持的生態效應,呈現良好的生產生活與生態和諧的平衡狀態、推行生態養殖,通過良好的喂養習慣和環境調控來達到增強牛蛙體質和免疫力從而抵御病害,即使發生疾病,也不需要過多使用藥物進行治療,主要靠牛蛙自身的體質加自配的中草藥方達到康復效果[8]。公司先后獲得專利25項:內容涉及高密度養殖技術、養殖污水處理及循環利用、人工養殖越冬方法、管道快速檢測、紅腿病、歪頭病、腹水病、爛皮病、傳染性肝病、胃腸炎等疾病的病害防治。從如下方面進行改變:
4.1 ?架設大棚
在湖南地區,自然狀況下牛蛙每年適宜生長期為4月份至10月份共7個月,架設大棚,夏涼冬暖,特別是能在11月份和3月份、自然水溫低于15攝氏度時,而棚內溫度還能適用牛蛙的生長生活,從而提高牛蛙單位年產量。
4.2 ?改善進排水口設置
將進排水管道直徑口徑改裝加大,設計梯度式出水口,方便排污,特別是淤泥清洗,建立專門的污水處理池,以保持良好的水質促進牛蛙生長。
4.3 ?實施蛙魚共養
將牛蛙池的底泥聚集成池,配套飼養大口鯰魚、鰱魚、鳙魚、草魚等以充分利用水體,防止水體富營養化。
4.4 ?調節水質
正確使用調水劑,達到增氧、調節酸堿度、改善透明度的作用,從而改善牛蛙生存環境優良,達到促進生長的目的。
4.5 ?使用免疫增強劑
運用維生C、應激寧、過氧化鈣、葡萄糖酸鈣、黃芪多糖等增強牛蛙的抗應激能力,有效防止轉水, 提高水體緩沖能力,避免水色常出現發清、發渾、發臭、發泡、發黏等不良現象及水色發黑或發紅,水體亞硝酸鹽、氨氮和硫化氫等含量的超標而致使牛蛙產生較為強烈的應激反應而發病或死亡,提高牛蛙抗病能力,從而促進牛蛙生長。
4.6 ?使用自制中成藥
養殖過程使用中草藥開展病害防控,達到防治牛蛙疾病的效果,全程不使用抗生素及國家最新公布的違禁藥品。
5 ?結語
(1)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支撐,但是堅決杜絕以犧牲環境換發展現象的發生。在開展或引進項目時一定要秉持“美麗與發展共贏”的原則。
(2)牛蛙養殖前做好環境評估并制定相應的配套防控措施。
(3)推行生態牛蛙養殖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李鵬娟,何婷婷,杜蒙娟.牛蛙養殖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3 (7) :35-35.
[2]周燕俠,余開.關注牛蛙養殖現狀,大力推進健康養殖[J].科學養魚,2014(10):13-17.
[3]劉興旺,王華朗.牛蛙養殖技術[J].廣東飼料,2012(11) :42-43.
[4]龍藏瑞,許超,孫緒永.黃河灘區養殖牛蛙實用技術[J].中國水產, 2000 , 294 (5) :15-16.
[5]王湘華,國 內 主 要 水 產 品 市 場 價 格[J].《科學養魚》,2018 (9):77-78.
[6]劉興盛,特種水產養殖現狀、問題及對策 [J].《畜禽與水產工程 》2017 (6):63,65.
[7]戴銀根主編,食用蛙高效養殖技術有問必答[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年1月.
[8]唐曉玲,牛蛙高密度生態養殖技術探索研究[J].今日畜牧獸醫2018(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