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人為本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倡導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精心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預習;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創設多元情境,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彰顯主體地位,并實施分層次教學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在多種教學改革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做到知識與能力并重,實現英語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英語;人本理念;有效融合;實踐體現
【作者簡介】黃益增,福建省南平市建甌迪口老區中學。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推進,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轉變了過去傳統的教育觀念和單一的授課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和核心素養的培育,這是對學生英語思維能力和學生關鍵品質追求的充分體現,在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英語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立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創設“以學為中心”的課堂,在有效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一、巧妙設計學案,引導學生自主預習
導學案的設計和準備是教師有序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和保障,也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知識的前提。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更新教學理念,認真研讀新課改大綱中的要求,能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設定需要學生完成的學習任務,精心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充實知識。
比如,在學習《Whose cap is it?》一主題時,為了讓學生提前對whose引導的特殊疑問句及相關的名詞性物主代詞有初步的認識,能自主談論事物的所屬關系,我在設計導學案時,設計了以下幾個部分:首先,對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有一個明晰的清單。其次,針對學習重點目標,我讓學生先從單詞表學習入手,通過在清單中給出學生單詞的音標,讓學生讀并拼寫出正確的單詞,在預習課文內容和具體的句子后,我將需要翻譯的句子羅列出來讓學生完成,如這是誰的帽子?這個杯子是你的嗎?或者讓學生將英語翻譯成漢語等,同時,為了讓學生掌握物主代詞,我還在清單中羅列出典型的問題讓學生適當變形;給出學生單個的單詞讓學生連詞成句,進行句型轉換。在完成這些學習任務后,讓學生互相檢查學習小組學生的學習成果,并討論還有哪些知識需要在課前進行溫習。這樣,在有效的預習中不僅讓學生占據學習的主動性,還為課堂教學實施奠定了基礎。
二、創設多元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英語是一門綜合語言類的科目,交際性和實踐性較強,作為國外的語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母語環境,在課堂外很少愿意開口說,認真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設計多種情境,讓學生在情境表演中獲得學習英語的樂趣。
比如,在教學《What does your mother do?》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我在教學前先讓學生畫一幅家庭合照,所畫的作品要能巧妙體現家人的職業,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先展示不同職業的照片,舉例引導學生回答,在這個過程中復習各種職業用英語如何說,然后,將收集的學生簡筆畫呈現出來,讓學生猜一猜圖中的人物從事什么職業。這樣,不僅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激活了英語課堂學習氛圍。又如,在學習《When is your birthday?》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在互動環節,讓學生也開展互相提問回答的形式,在一問一答中掌握本課重點的句式,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三、開展合作探究,彰顯學生主體地位
合作探究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理念倡導的一種新型教學形式,不僅能充分展示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地位,合理開展探究還能調動課堂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在自由的課堂氛圍中交流知識,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學習需求,在交流暢談中增強自主學習意識。
比如,在教學《Would you mind teaching me?》一課時,為了讓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這節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針對主題內容做詳細的規劃準備,在英語課堂上,讓學生針對所預習的知識給班級內的其他學生講課,在講授過程中,其他小組注意聽講,將自己不會的知識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和同伴討論,對于不能回答的問題或學生在講的過程中有失誤的地方教師要能夠拎出來單獨給學生糾正,在合作探究中將英語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同時,教師還可以以多媒體呈現問題布置學習任務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這個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增長見識,豐富知識。
四、實施分層教學,發展學生個性思維
現代教育更多地倡導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本,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通過分層次授課教學實施因材施教策略,能有效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促進全體學生不同程度上的進步。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從課堂實施到課后作業等多方面體現個性化教學。
以作業的布置為例,教師可以在布置作業時充分考慮班級內各層次的學生,針對“一般過去時”的練習,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涉及到基礎單詞詞組和過去分詞等的考查,也可以針對知識點做不同的考查形式設計,讓學生在學習鞏固的過程中學會肯定及否定句式表達過去發生的事情。以課堂實施為例,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的提問要有梯度變化,對于英語較弱的學生,教師在提問時可以循序漸進地多問幾個問題,直到將學生引領到英語知識點上,對于英語較好的學生,教師則可以提出更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在不斷突破自我中成長進步。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遵循新課改理念中倡導的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根據學生的既有認知經驗和具體教學內容開展教學,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教學手段引導中對英語知識產生長足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英語課堂的高效。
參考文獻:
[1]于翠紅.淺談“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英語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7(02):103-104.
[2]秦銀芳.人本理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書育人,2015 (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