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教學研究教學改革論文以作者在高校學習、工作三十多年的基層教學科研經歷經驗為依據,主要從事高校經典《孫子兵法》、《老子道德經》、《論語》、《易經》、《黃帝內經》、《自然辯證法》、《資本論》等經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本文是作者將人與自然關系應用在《自然辯證法》、《易經》、《老子道德經》通識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人與自然關系在《自然辯證法與生態文明》通識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人與自然關系在《易經與生態環境》通識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人與自然關系在《老子道德經》通識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功在千秋、利在當代。十九大報告中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理論的發展與創新。廣東省努力踐行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理念,爭創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人與自然關系;生命共同體;和諧共生;《自然辯證法》《易經》《老子道德經》通識課程教學;應用
本教學研究教學改革論文以作者在高校學習、工作三十多年的基層教學科研經歷經驗為依據。作者1987年高考進入高校學習,1991年大學畢業進入高校從教,工作后在職攻讀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2001年起開設通識教育選修課程經典《孫子兵法》、《老子道德經》、《論語》、《易經》、《黃帝內經》、《自然辯證法》、《資本論》等至今,主要從事高校經典《孫子兵法》、《老子道德經》、《論語》、《易經》、《黃帝內經》、《自然辯證法》、《資本論》等經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本文是作者將人與自然關系應用在《自然辯證法》、《易經》、《老子道德經》通識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一、人與自然關系在《自然辯證法與生態文明》通識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本課程《自然辯證法與生態文明》從自然生態文明的視角,尋求多學科交叉學科間的對話和學術基礎,研究自然辯證法。自然辯證法,就是自然界的辯證法,即客觀自然界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是關于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學技術與人類社會相互作用的理論體系。學習本課程自然辯證法與生態文明的價值和意義:目的在“通識教育”,有助于深化對人和自然界、科學技術研究及其發展規律、科學技術與社會互動關系的認識;提高理論思維能力;發展戰略眼光。領會《自然辯證法》精髓,進而喜愛、傳承弘揚文化經典。
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生態文明建設功在千秋、利在當代。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的努力。
二、人與自然關系在《易經與生態環境》通識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本課程《易經與生態環境》從自然生態環境的視角,尋求多學科交叉學科間的對話和學術基礎,研究易經?!兑捉洝肥且徊砍壵軐W和超級科學,從科學角度看,《易經》又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自然科學,廣泛涉及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醫學等各個領域。倡導人類要順應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和保護自然。從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生存方式角度倡導保護生態環境??梢?,中國《易經》對當前自然生態環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當下價值?!兑捉洝窇门c生態環境是萬事萬物的根源。領會《易經》精髓,進而喜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
生態社會主義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理論的繼承與借鑒主要涉及如下幾個方面內容:其一是馬克思主義以“人類尺度”認識人與自然關系的方法。與一般生態主義者不同,生態社會主義者宣布堅持馬克思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即人類在解決生態危機、重新認識人類對世界的態度時,不應放棄“人類尺度”。格侖德曼認為,馬克思主義與以往的哲學不同,馬克思早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就明確提出了“社會是人與自然的完整統一體”的思想,強調要關注人類世界,關注現存世界。在現存世界中,自然界具有“優先地位”,但這個自然界已不是原生態的自然界,而是“人類學的自然界”。在現存世界中,自然與社會相互制約、相互滲透。通過實踐,人類不僅改造自然存在,而且自身也進入自然存在之中,賦予自然存在以新的尺度——社會性。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辯證理解,是構建社會主義的理論前提。其二是馬克思主義將社會問題與自然問題聯系起來考察的思想。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就是將環境問題與當時的社會矛盾聯系在一起,對資本主義的社會—經濟—自然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認為人對自然的“支配”不是生態問題的“原因”,生態問題只是由對待自然的“特殊的”方式所引起的。因此,有必要把自然問題與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聯系起來考察。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進一步提出資本主義制度是生態危機的根源,生態惡化是資本主義固有的邏輯,解決生態問題的出路就要打碎這一邏輯,代之以社會主義。
其三是馬克思主義關于技術進步有助于人的自然解放,并促進人的社會解放的思想。人對自然的支配并不是統治,即所謂的征服與破壞,支配意味著人類對自身與自然關系的集體的有意識的控制,是對自然的服務,而不是破壞,而人類對自然的支配范圍越廣能力越高就越自由??茖W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人們更好地實現對自然必然性的把握和支配,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創造性的活動,實現真正的自由,而未來社會在社會關系方面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克服,使人們可以自主地控制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自由的真正實現和人與自然的歷史性統一是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兩個基本方面。當然,在生態社會主義者看來,雖然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充分論證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也提出了人與自然的矛盾,但是由于當時資本主義生產仍不發達,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仍很有限,人與自然的矛盾還處在潛伏中,馬克思主義的生態思想并不系統。十九大報告中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理論的發展與創新。
三、人與自然關系在《老子道德經》通識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本課程《老子道德經》,也叫《老子》,《道德經》,《五千文》,它是老子用韻文寫成的一部哲理詩。它是道家的主要經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學思想的直接材料。其被日、俄、德、英等國視為古代哲學中的奇葩而譯出版。美國《紐約時報》列其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兜赖陆洝芬粫且粋€唯物主義體系,并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它宣揚自然無為的天道觀和無神論。其唯物主義體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對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無為的思想以及“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即道是構成萬物的基礎,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構成世界萬物,道是世界萬物自身的規律。老子是我國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偉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經》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精讀研讀國學經典有助思考人生,更為大度地處理事情,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與西方現代管理的方法融合并應用于企業實踐,哲學和思想的學習是最大的幸福之一。本課程旨在貫徹人文素質教育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培養明德尚行學貫中西的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創業意識,能直接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的國際化高水平通用型復合型人才。
廣東省努力踐行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理念,爭創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①廣東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暨珠三角區域水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第一次會議在廣州召開。強調要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爭創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推動全省環境質量實現根本性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在2016年1月舉行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入闡述了綠色發展的豐富內涵、重大意義、實施路徑和任務要求。要認真學習領會,努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扎實做好新階段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各項工作。要爭創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把綠色發展和環境保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生產生活各個方面,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加快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生態環境保障。要推動全省環境質量根本性改善。要全面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城市空氣質量,著力破解城市垃圾處置難題,不斷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生態水平。要下大力氣整治農村生態環境,加快農村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要推動工業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引導企業低碳化發展。要高度重視土壤污染治理,加強源頭防控,繼續推進典型區域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要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嚴格劃定生態紅線,重視解決好非法盜采礦產資源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要全力以赴治差水保好水。按照中央要求,我省成立珠三角區域水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目的是建立統一高效的協調機制,推動水污染防治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要確保完成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任務,確保實現重污染河流水質改善,以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倒逼重污染企業加快退出。要確保飲用水安全,依法加強飲用水源區保護,加快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確保飲用水“從水源地到水龍頭”的絕對安全。要強化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全省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擔負起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環保部門要切實履行好統一監督管理職能,其他各部門要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責任。要健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目標評價考核體系,嚴格環境監管執法,強化社會監督,加快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試點。要完善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健全跨區域污染防治和環保合作機制。要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找準突破口,精準發力,久久為功,全力打好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爭當全國綠色發展排頭兵。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全面推進污染防治,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深化空氣質量達標治理,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統籌推進農村環保工作。要發揮環保引導和調控作用,嚴格環保準入門檻,強化環境空間管控,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十三五”是廣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實現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攻堅階段。
注釋:
①來源:《廣州日報》2016年09月27日。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M],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
[2]《中國共產黨章程》[M],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
[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人民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
[5]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5月17日)[R],人民網.
[6]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人民出版社,2016年07月.
[7]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
[8]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9]全力推動新時代教育工作邁上新臺階——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引起熱烈反響[N].人民日報,2018-09-12(2).
[10]黃勝海:《論專題化教學在《自然辯證法研究》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科技博覽,2018(3).
作者簡介:
黃勝海,副教授,男,1968年10月生,漢族,籍貫廣東梅州蕉嶺,法學碩士,經濟學學士,任教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本科生導師,研究生課程主講教師,山東孫子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高校通識課《孫子兵法》《老子道德經》《論語》《易經》《黃帝內經》《自然辯證法》《資本論》等經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國際政治經濟學;生態文明;綠色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