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華
摘 要:語文是初中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新課標對語文作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們的作文不可脫離生活實際,一定要以生活為基礎進行寫作。因此,教師在進行習作教學時,應該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本文就如何構建生活化習作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對策
傳統的作文教學中,學生的很多作文內容都嚴重的脫離實際,教師也總是關起門來搞自己的作文教學,很多教師僅僅注重作文模式上的訓練內容,而嚴重忽略了對學生寫作技巧的指導,從而忽略了學生對寫作規律的掌握。生活化的作文教學正是改變了傳統的弊端,讓作文生活化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文化上的享受,學生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發現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深入了解初中學生的個性特點,針對初中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結合寫作的相關規律,培養學生進行多角度的寫作,并能夠多渠道的開展研究性活動。
一、作文命題生活化
教師對作文命題的選擇確定常傾向于自己的情感、喜好,很少顧及到學生是否感興趣。其實教師應盡量想法設法引導學生從自身實踐活動中尋找作文素材,通過討論,提煉出既具表現力又能引發真情實感的題目來。
一次,在暴雨來臨之時,恰好學生們在教室內上課。暴雨來前氣壓特低,天氣悶熱,學生無心上課,一會兒,天空像被一塊巨大黑布遮蓋住。天色越來越暗,外面刮起狂風,電閃雷鳴,瓢潑般的大雨傾瀉下來,一會兒地上就形成了股股溪流,溪流逐漸匯集,水流越來越急……學生全部注意力都集中窗外,這時我看到這情景,靈光一閃,停下原本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看著窗外的景物,聆聽風雨的交響樂,讓學生口述當時的所見所感:有學生說:“它讓我見識了大自然的威力”,還有的說:“看著外面暴風雨中的小樹,搖搖欲墜,突然覺得我自己好渺小,突然覺得我的苦惱根本不算什么”等,于是我出題《暴風雨來了》,學生創作熱情很高,不少學生寫出以前未曾寫出的好文章。可見,“生活化”的作文命題遠比教師個人憑空想象好得多。
二、積累生活經驗
習作的源泉應該來源于生活,脫離生活所創作出來的文章必然會雖然無味,給人一種“無病呻吟”的感覺。寫作是一種抒發自身對生活的感悟的手段,脫離了生活必然會導致文章缺乏一定的真實性。很多學生在進行寫作時,認為沒有素材可寫,不知從何下手。其實,并不是沒有素材可寫,而是學生們缺乏足夠的生活經驗。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們的作文水平,教師要引導學生們留意生活,從生活中積累經驗,鼓勵他們經常思考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讓他們從實際出發進行創作。這樣,他們的作文才會更加具有真實性,寫作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比如,在指導學生們進行“反映身邊的人和事”時,很多學生們都表示不知從何下手,通過他們的作文也能看出,他們缺乏對生活經驗的積累,很多細節都是雷同、抄襲的。這樣的作品讓人讀起來就會感到乏味。于是,我對學生們進行了引導,讓他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家庭中的故事和教益、同學間的友誼和真情、師生間的交往和深情、社會上的好人好事。通過這幾個寫作的角度可以看出,切入點都很小。接下來,我讓學生們去積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并將其進行記錄,再將其潤色豐富。幾天后,我再次進行這個主題的作文指導,我發現學生們對“身邊的人和事”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活動,如社會小調查、留心身邊的事等,讓學生們通過實踐獲得對生活的感悟。
三、開展課堂表演
很多學生反應平時沒有時間去生活中搜集素材,缺乏相應的渠道。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課堂教學,給學生們拓寬渠道。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作文的生活化,教師可以在開展作文教學時,用課堂表演活動,讓學生們體會扮演的角色,以此來幫助學生提高對作文生活化的理解。
比如在開展以“想象”為主題的作文課時,我讓學生們根據這單元的童話故事編撰劇本,讓學生們通過表演感受文中人物的表情、性格等。通過文字無法表達的內容,能夠被學生的表演有效地傳遞給他人。在進行記敘文訓練時,我也會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設計一個小品,將其展示給其他同學。學生們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體會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拓寬學生感受生活的渠道,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他們對生活的感悟,并且能夠讓他們將這種感悟有效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上。由此可見,開展課堂教學不失為一種拓寬學生學習渠道的方法,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效地利用這種方法,讓習作生活化充分地體現出來。
四、作文批改生活化
在作文教學中,除了教師評改外,我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講評,使他們成為評議的主角,我常采用以下形式:①班級評改。挑選兩篇對比性強的學生習作,由作者本人朗讀后,全班同學參照講評點進行評議,對比評改,客觀評價,肯定好的方面,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見;②分組評改。在集體評改后,可組織小組進行評改。評改時,由組長朗讀習作,其他成員認真聽,讀完后,組長組織組員發表修改意見,這種辦法可以使學生在修改別人習作的同時,提高自己評價作文的能力和表達能力;③自我評改。主要是指學生自己對自己的文章進行檢查,不僅找出文章中的錯別字和病句等,更要找出班級評改和小組評改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這幾種評改方式,不僅能促進學生寫作,而且能讓學生在不斷嘗試成功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學習、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好習慣。
總之,教師應以生活化來教授學生的作文,讓教師寓教于樂,也讓學生樂于學習,讓學生描寫真實生活,表達真實思想,抒發真實感情,讓他們在作文天地中自由自在的呼吸。在生活化的作文教學中,學生能夠用心去感受自己的存在,使得自己真正成長為學生的主人,多渠道的開展作文教學的實踐研究,對于學生本身而言是一種前進的動力,對于教師來講是一種教學上的成功。
參考文獻
[1]趙云洪.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運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6(12).
[2]朱清福.漫談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學[J].語文天地,2016(32):62-63.
[3]谷霞飛.生活化教學,提高初中作文教學成效[J].作文成功之路,2017(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