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熠 鐘純真 許雷
摘? 要:首先,分析了“導講評研”的教學模式和“微課”的特點,提出了基于“微課”的“導講評研”的教學模式;其次,將基于“微課”的“導講評研”教學模式應用于《高等代數》課程教學中,給出了具體實踐過程;最后,分析了該教學模式在《高等代數》課程教學中的優點。
關鍵詞: “導講評研”;教學模式;微課;高等代數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9-0097-03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eaching mode of "instruction, explain,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course", and puts forward the new teaching mode of? "instruction, explain,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based on "micro-course"; Secondly, the teaching mode of "instruction, explain,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based on "micro-course" i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of "Higher Algebra" and he concrete practice process is also given. Finally, the advantages of the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High Algebra" are analyzed.
Keywords: "instruction; explain;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teaching model; "micro-course"; Higher Algebra
引言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教師的角色經歷了由長者即教師,學者即教師,教師即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最后向教師即促進者的角色嬗變;學生也從知識的旁觀者與接受者逐漸轉變為知識的參與者與創造者?!皩W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已成為主導性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更加強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學生發展的成效,為此,美國學者提出了高績效教育模型(HPE)——賦權于學生;更新知識;給予反饋和鼓勵;培養服務精神;成為典范。為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王新民教授等提出了“導講評研”教學模式[1],以改變高師院校教師教育中“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的單一說教的教學模式,解決學生被動學習與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皩еv評研”教學模式已經在內江師范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的部分課程,如:初等代數研究、數學建模等課程中實踐,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皩еv評研”的教學模式也正與內江師范學院的“教學做統一”的育人模式一致[2]。
學案[2,4]是20世紀90年代末,在我國課堂教學這塊熱土上生長出的,打上中國教學文化胎記的“教學生物”,是指“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把學習的內容、目標、方法以及教師指導等要素有機地融入到學習過程之中而編寫的一種引導和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知識、主動發展的方案”。學案開發了一種新的教學工具,它改變了教師的課程觀、教材觀、知識觀,改變了課堂學習的活動方式,也改變了學習的價值觀與評價觀;它讓課堂教學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學案正在引領著一場自下而上的教學改革運動。目前,學案已經成功應用于中學各科的教學之中,在高校教學中,學案的使用也在初等代數研究等課程中得以實踐。
一、“導講評研”的教學模式的內涵
對話教學[5]自20世紀以來受到各國教育家的重視與推崇。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萊雷教授認為,教育具有對話性;教學應是對話式的,對話是一種創造活動;交流是人類生存的重要方式,人類生來就需要進行相互間的交流。德國著名教育家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學活動之中,相互作用的對話是優秀教學的一種本質性的標識?!比毡窘逃軐W學會會員池野正晴指出:“就學校教育而言,‘講授’必須是對話式的,它也是走向人際和諧的教育。”由此國際教學界形成了這樣的共識:教學的本質是傾聽和對話——“教是傾聽;學是告訴”。
關于講解,學術界研究的重心在教師教學的講解,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杜和戎的《講授學》[6]。學科教學中的講解,是把它與教師教學的教學語言結合進行研究,注重的是教師的講解藝術,如,畢恩材的《數學教學藝術論》[7]。講解是一種有聲語言,是內部語言的外顯和表達,是人類交流思想、傳播知識的重要形式。維果斯基對語言與思維關系的研究表明,講解表達思維,是內在思維的外在表征,同時,講解又促進思維的發展。在“導學講評式教學”的研究中發現,學生講理可使知識意義的生成經歷了三個遞進的理解階段——從工具性理解到關系性理解,最好達到價值性理解。
評價一直以來就是教育教學中的一項有著獨特價值和作用的重要內容。在“導學講評式教學”中,將學習評價分為三種類型:對學習的評價、為學習的評價與學習內評價。對學習的評價就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做出價值判斷的活動。為學習的評價是指為了支持與改進學生的學習而進行的評價,發揮的是評價的激勵功能與發展功能。學習內評價是學習活動所固有的,具有認知功能的評價方式,其目的是認識學習及其學習對象的價值。
二、《高等代數》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分析
《高等代數》是高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它既是中學初等代數的發展,也是后繼課程學習的基礎,在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中起著重要作用。高等代數內容嚴謹,邏輯嚴密,抽象性較高,而現各高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高等代數課程現行的教學模式,大多數仍以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為主,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播。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優點是學生能夠較快地、系統地學到該學科的理論知識,能夠直接從老師身上學習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但缺點是教師一言堂,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為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高等代數的教學方法的改變很有必要。
高等代數課程概念眾多,理論性較強。僅僅采用“導學講研教學方式”來進行高等代數的教學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1. 學生不能深入理解相關概念與理論;2. 教學計劃有可能不能完成。而微課卻具有教學時間短、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等優點,也方便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時使用,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盡管基于微課的高等代數課程教學模式[8]能有效管理課堂,但缺少了師生對話、生生對話。針對高等代數的這種課程特點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把這些較難的問題進行錄制微課,供學生在準備時使用。這能有效地解決可能存在的問題,也為學生的課后反思提供了幫助。
三、基于“微課”的“導講評研”教學模式及在《高等代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針對《高等代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整合“導講評研”教學模式的優勢與“微課的”特點,我們擴展“導講評研”的教學模式至基于“微課”的“導講評研”的教學模式,并將教學模式應用于《高等代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
(一)基于“微課”的“導講評研”教學模式的目標
基于“微課”的“導講評研”教學模式,結合《高等代數》的具體特點,本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擬達到如下目標:
1. 在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以“學案”為載體,構建以“學案導學、對話性講解、質疑評價、反思研究”為主要學習環節的“導講評研”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高等代數的課程特點,引入“微課”以輔助。改變建立在“授受關系”上的“教師總是講授;學生總是順從聽講”的單向傳授的教學模式。
2. 用“高等代數學案”代替“高等代數教案”,以改變教學中教師擁有教學方案而學生沒有學習方案的局面,為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索研究提供有效的素材與工具。
3. 將“微課”融入高等代數的教學中,與“學案”相輔相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必要的幫助。
4. 通過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話語權交給學生、把問題留給學生,以激發與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研究意識與創新意識,使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研究、學會創新。
(二)實施過程
1. 《高等代數》學案的編寫。用“高等代數學案”代替“高等代數教案”。教案是“教知識”的工具,主要解決“怎么教”的問題;學案是“學方法”的工具,主要解決“怎么學”的問題。以學案代替教案成為教學活動的載體和腳本,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課程觀、教材觀、知識觀和評價觀。對于《高等代數》學案,應該包括這樣一些要素在里面: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過程(本過程包括學習準備、學習探究、學習評價等過程)、反思拓展等方面。
2. 《高等代數》微課的錄制。由于高等代數的內容較多且難度較大,將主要定理的證明、重難點分析、重點例題等相關內容可以以錄制微課。讓學習在課前自主學習,課后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碎片化學習,從而達到自主、靈活等方式學習相關內容。
3. 課堂展現。在《高等代數》課堂上,需要將學生分成如果組,讓小組內課前討論、課堂展現某一探究活動,組內同學共同完成探究活動。在課堂展現環節中,全體同學可以以任意方式提問,共同討論,老師給予展現環節的點評并控制課堂節奏。在課堂展現環節中,學習評價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這一環節一般從以下三方面開展:(1)在本節課學習中,你學到哪些知識與方法;(2)你從誰的觀點中獲得了啟發或收益?自己與他人的觀點之間有什么關聯與異同;(3)你還有哪些問題沒有弄清楚。
4. 反思拓展。在這環節中,主要拋出一些與本節課有關的一些內容的延伸,讓學生學會查閱文獻、研讀文獻。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
(三)基于“微課”的“導講評研”教學模式的優點
將基于“微課”的“導講評研”教學模式應用于《高等代數》課程的教學中,主要有如下優點:
1. 成功地將“學案”引入到《高等代數》的教學之中,使學生由知識的旁觀者與接受者變為知識的參與者與創造者,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主體性與創造性。
2. 結合高等代數的課程特點,將微課引入高等代數的教學中,并與“學案”相輔相成。
3. 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構建“導講評研”教學模式,改變大學生被動學習、學習方式單一的局面,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四、結束語
《高等代數》是數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構建了基于“微課”的“導講評研”的教學模式,并在《高等代數》課程教學中得以實踐。用“高等代數學案”代替“高等代數教案”。教案是“教知識”的工具,主要解決“怎么教”的問題;學案是“學方法”的工具,主要解決“怎么學”的問題。以學案代替教案成為教學活動的載體和腳本,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課程觀、教材觀、知識觀和評價觀。用對話性講解代替傳授式講解。在“導講評研”教學中,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話語權交給學生,把問題留給學生,學生由原來的“聽講”變為“主講”,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與創造性。構建并實踐基于“微課”的“導講評研”教學模式。結合高等代數的課程特點,將“微課”與“導講評研”教學模式相結合,使學生自主學習更有效。
但是該模式的使用還應該解決問題:
1. 高等代數教學中教與學相分離、主體與主導相對立的問題。
2. 學生在高等代數學習中,被動學習與學習方式單一性的問題。
3. “微課”的選取與錄制,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篩選出一些“微課”內容,并錄制優秀的微課。
參考文獻:
[1]王新民.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導講評研”教學模式的建構[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5,30(10):1-9.
[2]曾良,馬元方,謝峰.“以發展為中心,教、學、做統一”育人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12(8):149-154.
[3]王新民,王富英.學案:一種新的教學文化腳本[J].基礎教育課程,2012(5):34-36.
[4]王新民,王富英.高效數學教學構成要素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12,21(3):20-25.
[5]張俊超.推進從“教”到“學”的本科教育教學變革——“院校研究:‘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育變革”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院校研究分會2012年年會綜述[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04-109.
[6]杜和戎.讓人變得更聰明:講授學[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7]畢恩材.數學教學藝術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
[8]李本星,王中華,王利廣.基于微課的《高等代數》教學模式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4(1):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