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憬怡
摘 要:嬰幼兒為生命發展中重要階段,其可對后續人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嬰幼兒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和巨大發展潛能,經合理、科學的保健干預,可對其身體發育和心智成熟等發揮積極影響。在家庭中,父母對嬰幼兒的早期教育通常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近年來,兒童保健在兒科中越來越受關注,為了有效促進嬰幼兒成長和發育,本研究就兒童保健干預在嬰幼兒早期發育中的意義進行探討。
關鍵詞:早期教育;嬰幼兒;生長發育
一、概述
早教是指根據嬰幼兒生理、心理發育規律,通過開展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來促進其智力發育,預防心理、社會因素造成的智力低下。0~3歲早教內容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系統教養活動;生理方面包括早期營養與喂養、衛生與保健等,心理方面則包括語言、動作、認知和社會性等方面的教育。目前,早教方式大致分為由相關早教工作者指導家長對兒童進行早教和專業早教教師進行,也有兩者兼行的方式。家長對早教的認知程度是其付諸實際教育行為的前提條件。往往研究者對早教內涵明確,家長對早教的認知水平卻參差不齊,大多數只注重智力開發,未真正理解其內涵,忽略母嬰間互動和兒童健全人格的培養。早教不等同于超前教育,更應避免過度教育,如果超越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反而會給其帶來壓力,故早教時應強化家長對早教內涵的認知。在此階段內如能給予嬰幼兒持續適當和良性的教育環境刺激,有助于腦部結構及功能的發育代償,對開發大腦潛能,提升智力、體格發育以及社會適應行為方面都具有重要影響。
二、嬰幼兒(42天)早期教育的應用
對嬰幼兒制定合理的母乳喂養訓練,根據嬰幼兒情況和喂養要求,為嬰幼兒選擇合適的人工奶源。輔食的制作需嚴格控制原材料的新鮮和流程規范,以滿足嬰幼兒營養攝入需求。對于2歲以內的嬰幼兒需在臨床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嬰幼兒家長進行嬰幼兒常見疾病教育,如腹瀉、小兒肺炎、佝僂病、營養性貧血等,對家長逐一說明各種疾病的發病原因和誘因,指導其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控制和規避引發疾病的誘因,如注意為嬰幼兒保暖,清潔嬰幼兒皮膚,強調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并提升定期疫苗接種率等。指導嬰幼兒家長對嬰幼兒進行早期教育,包括撫觸、感知覺訓練、精細動作訓練、語言表達訓練和社會交往訓練等,可配合玩具、動畫片等作為輔助教育工具。定期隨訪嬰幼兒體格發育情況和心理狀況、智力發育情況,全部隨訪至兩歲,并統計發生的疾病。結果早期保健組嬰幼兒家長滿意度顯著較組高。早期保健組心理運動發育指數、智力發育指數、身長、體質量顯著優于常規教育組。早期保健組嬰幼兒消化不良、貧血、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等嬰幼兒疾病發生率顯著比常規教育組低。嬰幼兒為兒童生長發育最快以及最為關鍵的階段,其早期發育質量對后期發育產生密切影響。對于嬰幼兒時期來說,其發育主要為身體和心理發育,而發育情況主要受外界因素和遺傳因素影響,需及早做好嬰幼兒階段保健干預工作。目前,我國多數家長在兒童教育和保健上認知低,且思想上和方法上均存在較多的誤區,導致兒童生長發育受到限制,例如,將嬰幼兒交給長輩照顧,無法實現親自良好溝通,導致嬰幼兒自閉癥(社交障礙)的發生;放任嬰幼兒挑食現象,無法培養其良好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過分溺愛嬰幼兒,為避免其受傷,未鼓勵其進行翻身、坐、爬等動作,導致嬰幼兒感知能力低下,出現運動障礙。除此之外,家長在兒童保健上也無法結合嬰幼兒自身特點進行綜合教育,往往達不到理想效果。規范化的兒童保健干預措施可有效促進嬰幼兒早期發育,其通過相應措施的實施,糾正以往家長錯誤的育兒觀念,促使嬰幼兒身心均得到發展。第一,通過喂養干預,可確保嬰幼兒獲得全面、充足營養,可為其健康成長鋪墊基礎;第二,通過強化嬰幼兒常見疾病知識的宣傳,可提高家長的注意,預防貧血、消化不良等疾病的發生,以免導致兒童生長發育遲緩。第三,通過早期保健教育,可提升家長對早期教育的重視,從而加快嬰幼兒腦部發育和智力發育。早期保健組的生理運動發育指數、智力發育指數、身長、體質量顯著優于常規教育組,且嬰幼兒家長滿意度顯著比常規教育組高,說明兒童保健干預在嬰幼兒早期發育中效果確切,有助于促進嬰幼兒身心發育,提高其心理健康狀況和智力水平,減少嬰幼兒常見疾病的發生,提升家長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集體式早期教育。2 歲內是腦發育的關鍵時期,給予早期干預能有效預防腦神經代謝障礙,減輕神經細胞損傷,最大限度激發潛能以提高早產兒智能和神經系統發育水平。集體親子早期教育形式對嬰幼兒發育商和神經心理發育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有無干預對早產兒精細運動和語言方面的能力影響不大,提示精細運動和語言方面的能力需更長時間干預才能追趕到足月兒水平。集體早期親子教育遵循適宜發展的原則,包括年齡發展適宜性和個體發展適宜性。年齡發展適宜性是指在人生的前9 年,存在普遍的、可以預知的順序,以兒童的年齡特征為基本依據,為不同年齡段兒童提供適宜的學習環境和活動。個體發展適宜性是指教育要適宜兒童的個體差異,因為每個兒童有不同于他人的生長特征、人格特點、學習方式和家庭背景,無論是課程還是成人與兒童的相互作用,都應適宜于兒童的個體差異。通過跟年齡相匹配的系統、科學、持續性的集體親子培訓,全面挖掘嬰幼兒的潛能,提升家長育兒水平,增進親子情感。與一對一早期教育相比,集體式早期教育為嬰幼兒成長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環境刺激,促進嬰幼兒的身體、社會行為、情感、審美、智力和語言的綜合發展,同時適應不同家庭的需要。集體式早期教育干預作為一項成本低、效益好、簡單易于推行的措施,能有效促進早產兒智能發育及神經心理發育,有利于改善其近遠期生命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三、結束語
早教效果已得到國內外學者肯定,但早教是系統的、綜合的、個體化的干預體系,應在專業兒童保健工作者的指導下,根據各個兒童特點制訂教育方案,需要家長或教養者的配合,才能取得預期效果。在制定早教計劃時,不應只關注兒童單方面的發展,要以身體、心理和社會性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綜上所述,我們應重視早教的作用,在指導嬰幼兒的同時,對家長給予適當引導,提升其科學育兒能力。目前,國內缺乏系統化的早教理論和其作用機制的深入研究,找尋一種行之有效并持續時間長的促進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干預措施和方法,是當代早教工作者面臨的挑戰。
參考文獻
[1]眭郁華.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健康之路.2016(09)
[2]田巍.保健護理在兒童早期發展中重要性分析[J].人人健康.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