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摘要:中考體育的恢復,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對于貧困縣的部分初中畢業生,他們的體育意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解決此類問題應轉變學生的應試態度,明確考試的意義,激勵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使他們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關鍵詞:貧困縣;中考體育;三豐收
貧困縣的初中畢業生對中考體育重視不夠,存在誤區,需要體育工作者著力解決。
中考體育經過十幾年的恢復,取得了很大成績,對鼓勵和提高學生參加體育的積極性、加強體育意識從應試準備轉變為提高素質,改善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對于貧困縣區的初中畢業生,他們的體育意識仍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有以下表現:
1.學生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體育合格標準(體育課、課外活動、身體健康狀況等學校教育體育方面的綜合評價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帶有階段綜合評價性質),這已經表明了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體育水平,為何還要進行體育考試?
2.實行中考體育,擔心文化課受到影響和損失。
3.不同地區,尤其貧困縣區學校及學生之間都存在差異,用同種標準要求學生不平等;貧困縣區應當適當降低評分標準。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中考體育的目的是激勵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良好的鍛煉習慣
有的學生認為升學考試應以身體檢查為依據,只要學生身體發育正常、無疾病,就能在入學后承受學習任務,就不必要求過高。在這里應當明確:中考體育考試的科目和其他學科一樣,而且目前這一學科的分數為60分。中考體育實際上是身體素質和能力的測驗,是在身體檢查的基礎上,對體質強弱的一種考核。我們知道體質是學習、勞動、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基礎,堅持身體鍛煉對體質強弱起著重要作用。通過測試,同學們可以了解自己身體生長發育程度和機能水平,掌握身體各時期的發展變化,從而提高關心自身健康的責任感。應當承認目前中考體育的設項還不夠全面,并不能以此完全判斷一個人的體質水平,但它最大的作用,或者說主要的作用是鼓勵和鞭策學生在平時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絕不是用考試的標準卡學生,如因殘疾喪失運動能力的考生不屬于參加體育考試的對象,可申請辦理免考手續。其目的就是鼓勵學生積極鍛煉身體,把體育在教育中擺到適當的地位,又不限制德、智優秀,身體有缺陷的學生對貧困縣區來說其目的也是一樣。
二、學生應改變從應試變為提高素質的思想
有的學生和家長認為考什么項目練什么項目。他們只為考試而鍛煉,只解決一時的過關,即使成功了也是短期行為;只有總體素質的提高,才能打好基礎具有長效性,它會長期的起作用,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如:耐力項目,應從七年級開始練習。如果平時不鍛煉不積累技術,只到考前還是不能取得好成績,甚至還會出現因為“臨陣磨槍”造成身體過度疲勞出現運動損傷。
對素質也要有個全面的認識,只有全面鍛煉身體才能提高中考設項的成績。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證明人體是一個協調發展的整體,必須是各器官系統得到均衡的發展,身體全面得到鍛煉,身體各器官系統同時得到了發展和加強,單項的運動成績才能得到提高。貧困縣區的生活條件、營養、衛生保健相對比較差,所以更應該樹立正確的體育觀,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如全國足球甲級聯賽,采用了身體綜合測驗,達不到標準的運動員就不能參加比賽,這就從一個角度反映了綜合素質的重要性。
三、明確考試的意義,即中考體育考試不會限制文化課尖子
體育考試是一種鼓勵和激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機制,目的不是卡考生,而是鼓勵其堅持鍛煉。經過幾年的反復試驗和科學論證,學生怕參加體育測試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其一,測試項目簡單,既有代表性又能起鼓勵的作用。其二,所制定的項目標準,只要學生平日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認真上好體育課,經過努力絕大多數都將可以考取相當的分數。越是學習緊張越應該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鍛煉好身體。其三,文化學習與體育有很大的一致性,學習好的學生可以從體育中獲得許多知識。身體健康了又可以有利于學習,促進學習成績提高。
居里夫人有一句名言:“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還有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經常打拳、自我按摩合練氣功,他活到101歲,在晚年寫成《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為中國醫藥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從中可以看到學習和體育的相互促進的作用。
大量質料表明,因為體育考試分數偏低影響升學的約有千分之一左右。尖子生平日比較勤奮,體育達到中等水平即可升學,文化學習和體育兩個成績可以互補。貧困縣區的學生也可以用自己的優勢力量項目去彌補比較弱的項目,還是不影響升學的。
要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中考體育和其他科目一樣,要全面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不間斷的上好體育課,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制定好鍛煉計劃,不斷提高成績,中考會取得好成績的。從而達到學生的體質增強、成績提高、運動習慣養成的“三豐收”。
參考文獻:
[1]郭毅平.提高初中畢業生中考體育加試成績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 (6):819-821.
[2]常青,王安然.遼寧省貧困縣(市)初中體育師資隊伍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09 (10):82-84.
[3]谷杰華.初中畢業生應該如何應對中考體育[J].體育時空,2013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