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杰賢
摘 要:寫作是人們進行交流和表達情感的主要方式,同時寫作能力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學生的語文素養。然而不知從何時起,作文教學日益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攔路虎”:作文難寫,學生抵觸;作文難教,教師難為。在這種雙重負面情緒的長期影響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可謂是問題突出,困難重重,道路坎坷。下面,本文就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作以分析探討,以期切實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以讀促寫;情境;評價
于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于一門學科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同理,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促使作文教學獲取高質量、高效化的教學效果,教師首當其沖地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并從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認知發展規律出發,借助多重有效手段,對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進行積極地創新與優化,以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讓學生“樂寫,會寫,能寫”,從而促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以有效培養與提升。
一、以讀促寫,夯實寫作基礎
閱讀與寫作向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脫離了閱讀的寫作便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由此可見二者之間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的內在聯系。基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捕捉和創造機會,并巧妙架設“讀”與“寫”二者之間的橋梁,以此來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發展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從而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奠定基礎。
《少年閏土》一文節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活潑可愛又見識豐富、聰明能干的農村少年形象。在教學過程中,我著重向學生講解了語言、外貌、動作等描寫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并引導學生緊緊抓住閏土的語言來體會他聰明、能干、勇敢的性格特點。在這之后,我對學生說道:“學習完這篇課文,少年閏土的形象如在眼前。接下來,請你從外貌、動作、語言等幾個角度來刻畫自己身邊的同學。注意寫的時候不要出現名字,寫完后讀給大家聽,讓大家猜猜你寫的是誰。”如此,通過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機整合,既深化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體會,又使學生習得了一定的寫作手法與技巧,夯實了學生的寫作基礎。
二、創設情境,激發寫作靈感
寫作,同樣講究“身臨其境”。只有當寫作的主題被置于相應的場景或氛圍中,才會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并在暗示、移情的心理作用下觸景生情、領悟體驗,最終情動辭發、不吐不快。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應善于貼合寫作主題創設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避免學生作文的“假、大、空”。
在給定以“美麗的校園”作為寫作主題后,我提前一天組織學生到操場上進行觀察活動,并讓學生用相機記錄美麗的景色。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寫作時,我先是讓學生回憶了當時的場景,并用投影儀出示了學生拍攝的照片。這時,學生的興致都很高,且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分享給大家。待學生互相交流完畢,我讓學生以“美麗的校園”為主題來寫一篇作文。這一次,學生的寫作速度較之以往大大提升,而且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作文達到了“優”。如此,通過創設寫作情境,既激發了學生的寫作靈感,又使學生在表達內心世界感受的同時張揚了個性。
三、激勵評價,增強寫作信心
受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絕大多數教師對學生習作的評價方式都十分單一,即只是在粗略地瀏覽過后便給出一個大致的分數,再輔以寥寥數語的評語,這便在極大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寫作信心,進而更無從談起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鑒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善用激勵評價,并通過多元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來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使學生在修改和潤色文章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為了在最大限度上保證評價的全面、客觀,我每次都會從多個角度來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其中主要包括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寫作技巧運用能力和真情實感蘊含多少等幾大維度。與此同時,針對寫作能力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我的評價標準也不盡相同。比如,針對寫作能力較好的學生,我會在鼓勵的同時提出更高要求;而針對寫作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我則會適當放低標準,努力挖掘習作中的閃光點,并在予以肯定和鼓勵的同時,較為委婉地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使學生在修改和潤色文章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勇于掙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認真領會新課改精神,積極適應教改要求,同時立足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教學的實際需要,不斷探索和尋求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以創新作文教學模式,優化作文教學效果,從而達成理想中的教學預期。
參考文獻:
[1]周壽平.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分析[J].華夏教師,2017(24):83.
[2]楊靖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