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麗 劉秀萍

從2008年至今,楊瑞珍已經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羅村中心小學當了11年校長。她培植了學校的一草一木,更重要的是,她在學校開展生態教育,締造了綠色校園、高效課堂、多彩生活的教育生態。
從“困境”走向“重生”
楊瑞珍接任羅村中心小學校長一職時,學校面臨多方面的發展困境。
2007年,楊瑞珍從教育局教研員調任為羅村中心小學副校長。當時羅村街道籌建一所新小學,從羅村中心小學抽調多名骨干老師支援新學校的發展。與此同時,獅山鎮開展改薄工程,羅村中心小學又調出30多名教師進行支援,并分流出700多名學生。師資外調,優秀生源流失,就在這種情況下,2008 年,獅山鎮羅村教育局任命楊瑞珍為羅村中心小學校長。
楊瑞珍感到了巨大壓力。她僅當了一年的副校長,此前沒有辦學經歷。學校新成立的行政班子大多缺乏行政管理經驗。老師們很彷徨,家長也質疑,這些年輕的、沒有經驗的領導,能把學校辦好嗎?于是學生想轉學,老師想調走。
楊瑞珍扛下壓力,邊摸索邊實驗。沒有教師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教育質量的提高;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她為自己定下的首要任務是打造師資隊伍。為了讓年輕的老師快速成長起來,楊瑞珍開展《教師專業化發展有效途徑的研究》課題研究,該課題于2013年獲得廣東省教育創新成果獎。她為教師搭建多元發展平臺,大力組織開展各類優秀教師評選,師德標兵、學習積極分子、優秀班主任、教科研積極分子、教學常規先進……一批批教師在各種平臺中找到自身成長的坐標,燃起自主發展的激情。為打破學校論資排輩的局面,楊瑞珍建立規章制度,倡導用業績說話,肅清風氣。她身體力行,引領教師走科研發展之路。對那些產生職業倦怠感的老教師、專業發展路上遇到困惑的教師,她一個個談話,老師們說她是“洗腦高手”“情感專家” 。一系列措施下來,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工作積極性提升,團隊凝聚力增強。
憑著務實的工作作風,楊瑞珍得到了老師、家長的認可,大家擰成一股繩,學校很快發展起來。
系統變革,實施生態教育
2008年上任伊始,楊瑞珍就在思考學校的辦學方向。她有一個樸素的想法,在小學,興趣比分數更重要,成長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成功更重要。她要辦一所成長氛圍和諧、學生興趣特長廣泛、生命活力彰顯的學校。
2010年楊瑞珍提出開展“生態教育”。她闡釋,生態教育即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關注生命成長,讓每個學生自然生長,各放異彩的教育。學校要創設多元教育環境,采取多元教育策略,實施多元評價,實現學生多元發展;要因材施教,充分發展學生潛能,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臺與機會,讓生命像陽光般燦爛。
為實施“生態教育”,學校對課程、教學、活動、評價等作了系統性變革。
學校優化課程結構。在基礎性課程之外,開設了《誦讀寫字》《國學養正》等“品德修為課程” ,《科學探究》《建模航模》等“科學靈動課程”,《生命教育》《勞動教育》等“生命成長課程”,書法、中國結等“藝術熏陶課程”,詠春、足球、武術等“身心健美課程”。生態教育課程體系成為學校特色教育發展的最堅實的平臺。
學校組織開展各種主題實踐活動,帶學生走進葉問紀念館、南海福利院、南海供電展廳、新光源產業基地、獅山福迪汽車廠等地,讓學生在社會實踐大課堂中開展研究性學習。
學校打造“生態課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探究合作的學習情境,通過師生對話,同伴探究,小組交流,組際辯論,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光彩。
學校開展“校園七節”——3月讀書節、4月科技節、5月體育節、9月生活節、10月感恩節、11月足球節、12月藝術節。將學科教學、校本課程與活動鏈接,課內知識與課外活動結合,讓學生增長知識、拓展視野,在活動中展現個性。
學校組建學生行政班子,與校領導班子一樣參與校園管理。學生申報競崗,對校領導成員進行跟崗學習。學校的大型活動由學生策劃方案并執行。這一獨特的“學生行政制”,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羅村中心小學的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后展現出的領導力與執行力常讓人驚訝。
學校改革評價標準和方式,不以考試成績為唯一評價標準,而是以《多元評價手冊》為載體,開展“七星好少年”(智慧之星、藝術之星、活力之星、科技之星、孝德之星、自主之星、志愿者之星)評選,從各個方面評價學生。
豐富優質的課程實踐和德育活動,充分滿足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近三年,共有1598名學生在區級以上各項競賽中獲獎,一批批優秀少年從這里起航。
搭建平臺,孵化“生態教師”
教師是實施生態教育的主體。羅村中心小學通過搭建由“三化”成長平臺、學習交流平臺、技能展示平臺構成的立體式發展平臺,實施“生態教師”孵化行動。
學校對“種子教師”進行全方位跟蹤指導,使其走向成熟化;為“卓越教師”提供培訓、研討、競賽培訓,承擔課題等機會,使其走向個性化;通過創設教學沙龍、教育論壇等平臺,讓“模范教師”走向領袖化。
學校構建培訓體系,通過“自主探究式”“指導參與式”“團隊合作探究式”等校本研修模式,構建分科、分層、分批的培訓體系。學校開設名師講堂,邀請校外專家、名師或本校卓越教師、領袖教師開展專題講座或分享教育故事,指導教育教學實踐。
曾任過教研員的楊瑞珍科研意識強,她身體力行帶動老師開展課題研究。學校成立專項課題研究小組,圍繞南海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特色創建專項課題《綠色生態教育理念下優質學校建設研究》,把品牌培育作為教育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生態教育理念下班級文化建設的研究》《小學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策略研究》《基于生態教育理念下的生態課堂建構策略研究》等多項課題獲得區級以上課題立項。
一系列措施下,老師們成長迅速,近幾年,獲27項省市區級科研成果獎。教師參加各類競賽,300多人次獲區級以上獎勵,在省級以上核心刊物發表文章16篇,楊瑞珍被評為全國素質教育先進工作者。
經過近十年的探索,羅村中心小學在“生態教育”辦學思想指引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生態教育也收到良好的社會口碑,楊瑞珍先后為三水區、高明區、懷集市、清遠市等地的300多名中小學校長做生態教育辦學特色的經驗介紹。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中國新樣態學校聯盟實驗學校”“廣東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樣本學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