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輝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的工作壓力也在不斷增加,導致許多人的身體處于亞健康的狀態,各種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并發癥也不斷增多,造成人們的體質下降,也不利于社會的長久發展,為此必須要通過健身的方式來改善這一問題。為了能夠促進全民健身的社會快速形成,必須要積極發揮出高校體育的特殊教育職能,通過社會實踐的方式能夠讓高校體育教學與社會相接軌,可以促進教學的整體質量,也能夠為大眾健身提供更加科學的技術指導,有效促進全民健身社會的形成。
關鍵詞:高校體育;社會體育實踐教學;全民健身;探究分析
在現代高校體育開展的過程中,由于很多的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著教學方式老套,思想觀念陳舊的問題,導致體育教學的開展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重知識輕實踐,這樣就導致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服務相脫節,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當前全民健身運動開展的如火如荼,但是由于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很容易在健身的過程中出現意外,而導致健身的效果不理想,為此必須要加強對于社會體育實踐教學與全民健身活動相結合,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增強高校體育系教學的整體質量,促進學生的實踐專業水平,更好地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一、社會體育實踐教學的前期準備
為了能夠保障高校體育教學的整體教學質量與水平,必須要積極促進體育教學與社會實踐進行緊密的結合,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更好地保障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從目前來看要想保障社會體育實踐順利開展,必須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準備[1]。要積極轉變課堂教學的觀念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通過組織專家和學者的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充分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夠有效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快速發展,另外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也應該組織師生進行教學觀摩比賽,通過深入到課外體育活動、體育社團以及公共體育教學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參與體育賽事的管理力度,通過組織師生之間進行教學研討共同分析在體育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對性的加以解決,另外教師必須要積極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通過發表學術論文的方式來展現自身的教學實踐成果。通過這些準備工作,能夠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水平,增進學生學習的效果,也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外實踐的興趣[2]。
二、提高社會體育實踐教學的具體措施
在課堂內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組織體育活動的能力,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實踐之中。
(一)充分運用校內資源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
在開展社會體育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選擇技術過硬的學生,讓他們能夠在公共體育教學中充當小教練員的角色,尤其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并且自主準備課堂教學教案,通過與學生和教師進行溝通的方式,不斷完善學生的教學能力,讓學生通過科學的鍛煉方法提高自身的實踐教學水平,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學生專業課程與專業技能技術的培育,讓學生將理論實踐與專業技能相結合,通過教師的指導促進學生學習的效果,通過整合校內校外的各項資源,讓學生在各類大型活動中擔當裁判員或者助理裁判,提高學生的裁判能力,通過在社會實踐中與專業的健身俱樂部社區等相關單位進行合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可以有效融入到社會體育實踐教學之中[3]。
(二)通過校外指導和技術支持,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
在開展社會體育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有計劃的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通過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社會實踐之中,并且對健身技術進行專業化的指導,讓學生更加深刻的意識到大眾健身的實際情況。通過實踐也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未來職業規劃的認識與了解,增強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通過這樣的課外指導方式,也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實踐水平和整體素質的提升[4]。
三、社會體育實踐教學服務于全民健身的主要意義
在社會體育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出應用型人才,讓學生對體育專業的相關知識有著更加深刻的認知與了解,促進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而且通過社會實踐也可以積極促進大學生對社會的關注,讓學生更好的對體育實踐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通過開展社會體育實踐教學可以為城市的全民健身做出積極的貢獻,也能夠讓大學生提早感受到社會的實際需求,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通過在社會體育中開展實踐教學也能夠促進當地健身市場的快速發展[5]。
四、結論
本文對社會體育實踐教學服務新城市全民健身的研究,進行深入的分析,明確當前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不足,并且就社會體育實踐教學的開展策略進行分析有效促進城市全民健身活動的有效開展,既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讓學生積極的走出校園,又能夠促進大眾健身,開展更加的專業化。
參考文獻:
[1]朱孔洋,高升.全民健身戰略背景下公民體育權利實現困境與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2018 (09):38-42.
[2]楊筱竹.高職體育多元目標視角下的第二課堂現狀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 (07):26+43[2018-10-24].
[3]徐戰爭,牛嶺.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創新研究[J].運動,2018 (11):6-7.
[4]隋志宇.全民健身視域下學校體育對社區體育發展的資源服務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8,38 (03):32-35.
[5]隋曉航.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互促發展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南陽理工學院為例[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8,10 (03):68-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