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嬌
摘 要:在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中,認識部分漢字是基本的能力。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號召廣大群眾學習漢字文化,小學語文教育界掀起了識字教學改革的熱潮,識字教學的速度和質量,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速度和質量。怎樣領會課標理念并將其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更有效的識字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漢字是一個值得我們長期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識字研究;漢字;小學語文
一、語文識字研究理論依據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體,在識字教學時,教師要給予學生以強烈的感官刺激,讓學生對漢字的第一印象強烈、深刻。根據《兒童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特點》理論依據,識字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對各種識字方法的適應性。教材中采取一種識字方法是不科學的,采取多種識字方法進行想結合,才是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的。識字教學中要按照兒童的心理發展與心里發展階段成熟度,合理安排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識字方法。在一年級上學期時,對圖象感知的接受能力優于對文字和圖表形式觀察的能力,此時采用看圖識字方法是符合這個階段兒童心理發展水平的[1]。但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兒童機械識記處于優勢,并開始逐步向意義識記過渡,對字形分析能力顯著提高,這時安排少量的古詩識字和各種歸類集中識字是相對可行的。
二、語文識字研究教學基本方法
1、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主要任務就是識字、認字,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四十分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生字,并探究適合學生掌握的識字方法。學生在與生字的一次次熟悉中也慢慢了解了漢字的構字規律,這種學習方法也迎合了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特點,并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有助于學生認字。
2、在生活實踐中,構建識字氛圍,拓展識字渠道。
學生識字的工具與載體不僅僅局限于書本與教材,生活也是學生課外識字的基本環境。在學校和班級中教師要適當的構建一定的識字氛圍,讓學生主動的去認識漢字,鼓勵學生在家庭生活中養成“不懂就問、不懂就說”的習慣[2]。慢慢地,識字就會變成學生的一種心理需要。
三、識字階段教學研究與目標
漢字識字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并且能夠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小學識字課堂常常與單調、枯燥聯系在一起,學生也常常被反反復復的寫、機械的記弄得毫無興趣,教師應精心創的識字情境,讓被動學習的學生變為積極參與認字課堂的獲取,這樣學生的識字熱情才會有所提高,識字量才會逐步增大。“識字教學”不僅僅只是在課堂和書本中,而應該徜徉在浩瀚無窮的識字海洋中。生活與學習都是識字的大課堂,課上、課下、法定節假日等都是識字的好時間、好機遇。學生在這樣開放的認讀漢字的環境中,不愁學不到、學不會、學不好漢字。
擴大學生的識字量是為了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識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閱讀。當學生的識字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自主閱讀的欲望,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應能夠閱讀淺顯的童話、寓言、兒童故事,體會到閱讀的樂趣;能夠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3]。
促進小學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并全面提升自身素質是識字教學之本,教師應努力嘗試把所積累的理論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效地結合,將更多的時間放在提高每一堂課的效率上,并投入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科研上。
四、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與今后發展方向
識字內容與方法千差萬別,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的識字量從十幾個到數百個,數量差別很大。探究其原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家庭環境中的“識字”土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經常得到滿是關鍵因素,因此家長有意識地教,慢慢變成孩子主動地學。不具備以上家庭環境的孩子其實也有識字愿望,家長的素質千差萬別,有的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而有的家長寧愿打牌、看電視,也不愿意在孩子身上多下些功夫。總而言之,一個個生活經歷不同、學前識字儲備不同的復雜個體匯聚到一個語文教師這里,讓教師一個人承擔全部的識字教學是不可取的。
片面增大學生識字量,不屬于課標的教學要求。低年級學生識字的主要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不能大量的學,也不能少量的學,內容要適量。識字遺忘的現象是很普遍的。但這也是一種正常的記憶過程。遺忘的進程是在多種因素下產生的。如識記材料的性質和數量,學習程度等。教師應在加大學生識字量上下更多功夫,要及時給學生復習鞏固之前學過的漢字,控制學生識字速度,不要過分貪圖速度與數量,盡量避免低度學習和過度學習,學后及時復習鞏固[4]。總之,去探索并發揮教師的引領地位,引導學生去挖掘漢字中的奧秘,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各種途徑,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熟練地掌握所學的漢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識字學習由枯燥變為感興趣才是重中之重。讓學生獨立探索、有足夠的想象力,由此識字教學會變的更容易,學生必定能夠越學越輕松。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識字規律淺談[J].孫博.吉林教育.2018(35).
[2]對識字教學的幾點反思[J].黃小梅.考試周刊.2009(06).
[3]小學隨文識字教學研究[D].譚海玲.山東師范大學.2016.
[4]論小學識字教學的數量規定[D].肖建云.湖南師范大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