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
摘 要:班級文化是一種隱性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學習和行為習慣養成都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良好的班級文化建設不僅可以提升班級凝聚力,更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活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由于學生生理及心理特點不同,小學低段班級文化建設有著自己的側重點,但由于不同教師對班級文化的認識不同,進而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會采取不同的態度和措施,在班級文化建設中也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本文主要從小學低年級班級文化建設現存問題及相應解決策略兩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班級文化;問題及策略
班級文化是班級建設中的核心內容,可分為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四個層面。班級物質文化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基礎,班級制度文化要依據班級學生特點,具有班級本身的特色,班級行為文化是班級文化中最活躍的要素,反映著班級的精神面貌,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內在表現形式也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四個層面的班級文化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良好的班級文化對學生素質的發展有著教育、導向、調控、凝聚、激勵和協調等功能,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個性情感的形成和發展。
一、小學低段班級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班級文化建設重要性的日益凸顯,學校也日漸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充分發揮隱性教育資源的作用,但在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一)家長對班級文化建設認知欠缺
班級文化建設并非一人一時就可以形成,它需要教師和家長產生共鳴,攜手共建。部分家長對學校教育缺乏全面認識,更多地關心學生成績,進而忽視甚至是漠視學生素質的全面均衡發展,導致教師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學生得不到家長的支持和指導。家長的關注和參與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進而促使學生不斷進步,反之學生會失落甚至懼怕學校的活動,產生厭煩和抵觸心理,進而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阻礙。
(二)教師對班級文化建設理解淺顯
在小學低段班級文化建設中班主任是其中的核心力量,但不同教師對班級文化的理解不同,進而產生偏差。首先部分教師對班級文化建設認識片面,將班級文化建設簡單理解為班級環境設計,把精力都放在班級環境布置,而弱化了班級文化建設的其他三方面,在班級布置上也沒有全面考慮到小學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其次教師對班級文化建設的目的性不明確,物質文化方面不能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隱性作用,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常常會出現“拼、亂、死”的現象;最后在行為文化方面,班級活動的策劃和安排缺少新意,對活動的精髓沒有透徹剖析,沒有抓住學生的心理,對學生的成長沒有產生有效的影響。
(三)學生對班級文化建設參與度不高
班級文化建設中不能忽視班級的主人學生,只有學生積極參與才能真正建設成以學生為主體的班級文化。首先班干部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但由于班級中班干部輪換制沒有徹底貫徹,只有少部分學生參與到其中,而部分班干部并沒有切實參與;其次由于小學低段學生的特點,教師在構建班級文化時會存在包辦代替的現象,如班風、班規的確定,缺乏學生參與。
(四)班級文化缺乏生長性
班級文化并非一蹴而就,而需一個緩慢的建設過程,在形成班級文化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完善。但在班級文化的建設過程中,由于教師、家長以及學生的種種原因,導致班級文化長時間停滯不前。小學低段學生心理變化不同時期也不盡相同,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要根據班級學生特點不斷地改進和完善。
二、小學低段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策略
針對以上分析的主要問題,不同研究者及實踐者給出了不同的解決策略。
(一)增強班級文化建設的目的性和針對性
小學低年級班級文化建設中,班主任是其中的靈魂人物,自己要變被動為主動,切實讓班級的每一個角落都能發揮自己的教育感染作用。小學低段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著自己的特殊性,班主任教師要抓住學生心理,有效引導學生有目的性地進行班級環境布置。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注意班級文化的導向性、層次性、發展性、可行性,契合本班實際特點。小學低段班級文化建設中在物質文化層面要充分發揮低段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建設充滿童真童趣的班級布置,讓學生在班級中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在班級行為文化層面要開展符合低段學生年齡特點的班級活動,如親子閱讀活動等;在制度文化建設方面不要把學習成績設定為學生評價的唯一尺度,在班級內建設全面的個人量化評比和小組量化評比,既全面立體地評價每一位學生,也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不斷取長補短;班級精神文化要在前三者的基礎上,逐步形成樂觀向上的班風、班貌,班級精神文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在漫長的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同時也要符合本班學生的特點。
(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發揮班級角落文化
班級中的角落雖易被忽視,但卻有著無限的教育潛力?!皥D書角、衛生角、英語角、植物角”等每個角落都有著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學生的積極參與可以讓班級的角落煥發出新的活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對班級的熱愛之情?!爸参锝恰笨梢悦阑嗉壄h境,我在班級中開展“綠植認養,我是小小園丁”活動,不僅讓學生更加了解綠植該如何呵護,更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皥D書角”,它是班級的小小圖書館,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陣地。學生們自主組成圖書管理員小組,定期整理更換圖書并監督學生愛護圖書,在此過程中學生對圖書知識有了深入了解,也養成了愛護圖書的好習慣,更學會與朋友分享在書中收獲的快樂。“成長的足跡”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班級角落之一,所有布置都是孩子們自己動手,記錄著一個學期中學生們的成長足跡,定期更新內容,不僅激發了學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從細節中發現自己的成長,為學生建立自信。角落文化要讓班級中的角落吸引學生、影響學生,但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班級文化建設中長期堅持,才能切實發揮其作用。
(三)開展多元班級活動
班級文化形成離不開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長期多元的班級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能力,還可以挖掘學生的潛力。針對小學低段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開展具有情境的各項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根據不同班級的不同實際情況在班級活動中可以開展不同的形式有著不同的側重。雖然班級定期舉行的圖書分享活動,但要每次都有自己的側重,可以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可以開展親子閱讀,還可以介紹自己喜歡的圖書,更可以請家長來分享自己的讀書經歷。班級活動切忌隨波逐流,只有同中求異抓住本班級學生的特點,才能真正發揮班級活動的作用。多元班級活動的開展需要班級文化的引導者及參與者及時關注學生的變化,靈活運用各種零散時間讓學生的零散時間充實而有意義。
小學低段班級文化建設,由于學生年齡特點,班主任教師成為班級文化建設的引領者。作為舵手,既要把握好班級文化建設的內涵和外延,同時也要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切實進行調整和改進。沒有一層不變的班級文化,也沒有最優秀的班級文化,只有最適合的班級文化。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要不斷摸索,不斷反思,這樣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班級的班級文化,才能充分發揮班級文化的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周保英.新課改視閾下班級管理案例析[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林凱.有關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思考[J].教育管理.2018(21).
[3]陳瑾.談小學班級文化建設[J].課外視野.2017.4.
[4]靳亞夢、田夏彪.小學班級文化建設需回歸生命[J].教學與管理.2016.11.
[5]王志剛.班級環境文化建設的實踐與創新[J]班主任.2018(1).
[6]李學農.班級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