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文
【摘要】 ?生活是知識產生的源頭,生活化資源應用于教學,既能輔助學生有效認識學習新知,也能讓學生從最基礎的感知出發,逐步揭開知識的面紗,循序深化對新知的理解,從感知到發現,再到抽象知識的獲取,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善于應用生活化教學資源,注重對生活化課堂的構建,以求更加積極教學成效的獲取。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教學措施的應用展開了探索,總結了幾點經驗和措施。
【關鍵詞】 ?初中地理 生活化 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55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7-103-01
一、構建生活化情境
情境教學法的優勢在于,能夠輔助學生從課堂中代入到情境中,將情感投入于情境中,令學生更加專注、注意力更加集中。所以,教師要善于在教學中構建生活化情境,從情境中釋放學生的活力,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以求得更高的教學成效。例如,在《中國的民族》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拓展視野、輔助學生認識不同民族的文化,教師便可以通過如下教學情境的構建展開教學。首先,教師向學生投放幻燈片,將不同民族的服裝呈現給學生,并引導學生:我們班將會選任幾名同學參加夏令營活動,具備參與資格的學生要盡可能多的了解少數民族文化。下面我們就開始一組比賽,看一看哪個同學對少數民族的了解最多。在開展活動之前,首先要考考你對不同民族服裝和文化的認識,請同學們搶答。在這一環節中,將搶答的活動作為新課引入環節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氛圍隨即變得熱烈而濃厚。此時,學生的視野在豐富圖片和趣味性教學情境的創設中得以拓展。此后,教師進一步就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本節課的檢測環節,還有一部分關于少數民族地理知識的檢測,這部分檢測題將也會被賦分,看哪個同學關于本節課的知識掌握的最為牢固,對我國民族地區地理的知識了解最多,隨即展開教學活動。最終,教師設置檢測題,對學生所掌握的我國民族的構成與分布特點進行檢測、對我國獨特的民族風情也作為檢測題中的項目考察學生。在生活情境構建方式之下,學生當堂落實鞏固并檢測知識,學習效率也就隨之有效提升。
二、引入生活化案例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生活化案例,將之作為引申學習、深化學生思維、訓練學生分析能力的重要資源,這也是促進學生學習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活化案例教學的優勢在于,能夠輔助學生從生活表象出發,通過一定的探究獲取表象背后的規律和結論,這種生活案例教學的方式更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從最基礎的知識經驗出發、從知識產生的源頭出發,從直接經驗總結而獲得最終的間接經驗,最終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例如,在《氣溫和降水》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以生活化卡通人物對話案例的方式展開教學。在圖畫中,兩個人在討論今天的穿衣情況。其中甲說道:今天最低才10攝氏度,應該多穿點衣服。乙同學說道:今天的最高溫度有29攝氏度呢!怕啥!在如上對話案例引入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猜測,這種天氣可能在我國的哪些地區出現?借此案例,教師隨即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思辨并重新認識,從生活化資源中基于自己的感知經驗進行進一步分析,教師隨即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引導:為什么我國新疆地區的晝夜溫差有如此之大?為什么青藏高原地區的氣溫偏低?隨即,教師向學生呈現我國東西部地區的海拔高度圖,讓學生讀圖中找出解答問題的線索,探索問題的最終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從學生司空見慣了的生活現象或生活經驗中幫助學生獲得初步感知,讓學生對“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一句話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讓學生從最基礎的現象感知中進行進一步的深入分析,從而挖掘出更多、更加深刻的知識。
三、挖掘生活化資源
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學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經驗,其生活經驗雖不系統、以點狀結構留存在學生的思維和腦海中。但是,如教師能真正發揮生活經驗的作用,既能降低學生對新知學習的陌生感,更能讓生活化資源給學生提供輔助理解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從中獲取良好的學習成效。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學情,要全面分析教學內容,將二者之間的縫隙應用生活化資源填補,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輔助學生跨越知識鴻溝的工具,讓生活化資源成為輔助學生理解的重要平臺。例如,在《世界的語言和宗教》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為了輔助學生了解和識記不同的宗教名稱,拓展學生對世界上不同宗教更加廣泛的認識,教師便可以將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生活化資源和生活化活動引入課堂教學中來,將之作為輔助學生理解的工具。例如,在引導學生認識基督教時,教師便可以應用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中所積累的關于基督教中的圣誕節、耶穌、猶大等知識,同時向學生拓展生活中信奉基督教的人們信奉上帝,每周會定期做禮拜。再比如,在幫助學認識佛教時,教師便可以將學生在生活中最常聽說的一些故事和人物形象作為輔助學生了解佛教的教學資源。如:《西游記》中的唐僧、孫悟空、觀音菩薩等,并借西游記中的故事,輔助學生認識佛教的起源等。在如上生活化教學資源的呈現之下,學生的知識經驗變得更加系統,生活化資源的應用也起到了點綴課堂、輔助學生理解新知的教學效果。
總結
學生知識經驗的獲取離不開生活經驗的支持,生活化資源作為最直接的知識形式,能輔助學生理解新知、拓展視野。對此,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便可以通過構建生活情境、引入生活化案例和挖掘生活化資源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活動,以構建高效初中地理課堂。
[ 參 ?考 ?文 ?獻 ]
[1]郭章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國教師,2019(S1):36.
[2]韋國獎.初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179-180.
[3]張志慧.有效運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資源[J].華夏教師,2019(0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