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鮮麗
【摘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初中數學課堂也在隨之進行相應的改變。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初中數學課堂也逐漸開始做出了相應的轉變,改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在時代的推動下,教師的授課過程從“教師講,學生聽”的獨角戲逐漸轉變為教師與學生共同經營課堂。在這樣的轉變下,調動課堂氣氛就顯得尤其重要,在氣氛較為開放的課堂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達成教師與學生的完美合作。在這樣的前提要求下,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就變得尤其重要,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傳統而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教學模式的創新下也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高效完成課堂目標的結果。
【關鍵詞】? 初中數學 小組合作 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8-116-01
小組合作學習指的是老師給小組建立目標,小組成員在共同目標的引導下,分工合作,集思廣益以完成小組目標。小組合作學習將較大的一個班級系統化的分為幾個部分,按照學生的接受能力、知識水平等進行分組,由掌握了課堂知識點的學生,來帶動尚未完全掌握的學生。會的學生鞏固知識,不會的學生學習知識,促進小組各個成員的共同進步。在各個小組的這樣一個民主平等的交流環境下,可以充分發揮個人能力,同時暴露個人的不足之處,由同組的同學加以指正,教師應從旁邊起到一個引導和協調的作用,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結果。
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確定教師的主導地位
在傳統認知中的數學課堂中,雖然也經常運用小組學習的學習模式,但大多數效果不盡人意。大部分情況是會的學生寫出答案,不會的學生機械的記憶題目答案,達不到舉一反三的目的。長此以往將會造成好的學生越發愛學,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對數學越發失去興趣的惡性循環。于是教師就會減少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主要采取教師講題,學生練習的傳統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師應該在分組前了解各個學生的特點,在小組中由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組成,由擅長數學的學生帶動不太擅長數學的學生。同時根據同學們的擅長情況給予不同的任務,例如面對同一道幾何題,A同學所在的小組擅長直接運用幾何的解法,而B同學所在的小組則擅長建立坐標系的解法,那么教師就給兩組同學布置不同的任務,讓A組同學用幾何法解題并講解,B組同學用坐標法解題并講解,這樣雙方同學在發揮了自身特長的同時,也學習到了不同的解法,在解題時多了一個解題的思路,教師在其中則扮演了一個引導者的形象,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可以在學生陷入難點的討論中參與進去,給予適當的點撥,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學習,提升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現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營造合適的課堂氛圍
同上文所述,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固然能讓同學們盡情發揮自身的優勢與長處,但也有弊端,即性格內向的學生不擅長交流,有自己的想法卻無法完整地表達出來,同時也不能充分暴露自身的缺點。為了幫助全體學生達到共同進步,當然也要包括性格內向的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們在實施教學前,充分調動課堂的氣氛,消除學生對傳統課堂刻板的想法。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同時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去學習而不是被動的知識,這一點對于初中數學的教學來說尤其重要。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下,能讓小組的同學們更加愿意說出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合作中集思廣益,互相進步,讓成績好的學生體會到幫助別人的成就感,更愿意去幫助其他同學,也讓成績較差的同學跟上進度,提高學習興趣,最終達到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傳統教學的小組學習模式效率不高除了上述原因,還有最主要的一個地方就是教師往往習慣將座位相近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全班布置相同的課題,給出一定的時間解答,這樣分組并不能充分體現出各個學生的特點和長處。教師應該按照學習能力的不同,在每個學習小組中安排擅長不同部分的同學,有成績好的同學也有成績一般的同學。根據擅長領域的不同,給出不同的解題要求。同時給予有能力幫助其他同學的學生一定的獎勵,讓學生們摒棄“只有自己領先,不讓別人超越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的思想建設,讓學生們逐步建立團隊合作,共同進步的意識。加強小組歸屬感的建設,同時可以在小組之間舉行比拼對抗,激發同學們的好勝心,來提升對數學科目的學習興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充分發揮自身價值,努力為小組爭取榮耀,加強小組之間的合作意識,同時也能加深同學之間的配合以及默契程度,增強班級凝聚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想要完成新課標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目標,就需要教師們盡快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中完成自己的創新,體現學生為主體的前提要求。在這個時代發展和人們素質不斷提升的現代,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教育的成果。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相對于小學來說更為抽象和繁瑣,需要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加密切。教師若是能夠合理運用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不僅能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還能從根本上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在小組學習的開展中,教師們應該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將學生們向正確的方向指引,營造一個和諧、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同學們更加輕松的學好初中數學。
[ 參? 考? 文? 獻 ]
[1]邵濤.小組合作模式下的初中數學課堂互動有效性探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1):43-45.
[2]劉升進.論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J].成功(教育版),2013(23):90-92.
[3]吳小勇.“小組合作模式”下初中數學高效復習課尋譯[J].新課程(中旬),2017(2):65-67.
[4]龐國斌,王冬凌.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6.
[5]王坦.合作學習:一種值得借鑒的教學理論[J].普教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