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隨著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日益凸顯。如何培養承接民族傳統的現代中國人,讓優秀的傳統道德理念深入現代學子的身心,成了擺在教育者面前的課題。山東省濟南市南上山街小學將德育課程命名為“出彩中國娃”,旨在培養出“根植祖國,各美其美”的中國好少年。“出彩”在于張揚學生個性,給每一個學生創設適合發展的領域,“中國娃”則旨在培養中國氣質風貌的學子。
“出彩中國娃”德育課程,是在學校確立多年的“六藝”德育體系構建基礎上生發出的品牌課程,確立了“懂禮節、愛藝術、勤運動、會實踐、善學習、能創新”六個教育目標,確定了“守中國禮、學中國藝、強中國身、研中國風、通中國文、圓中國夢”六項學習內容。
守中國禮——日常禮儀與節慶禮儀相佐。學校通過兩種途徑開展“禮”的教育,一是兼具儀式感和文化感的傳統“典禮課程”,以入學禮、開筆禮、晉學禮、畢業禮、感恩禮等系列典禮教育為主要內容,讓禮儀知識、禮儀行為,禮儀智慧浸潤學生的心靈。二是將學校禮儀、餐飲禮儀、集會禮儀、社交禮儀常識等納入學校的 “禮儀社團” “知行大講堂”的活動中,請校內外專家開辦講座。同時,在日常的行為規范評比中,進行落實。最終達到體貌兼習,學禮養正的教育目的。
學中國藝——民俗文化與國粹經典相融。引導學生探究現代社會生活中的“樂”是什么。今天,“樂”不僅指會樂器,更是一種對藝術的欣賞、體驗與熱愛。結合學校“中國風”班本課程打造及“十大國粹進校園”系列活動,通過班本課程開發和傳統文化體驗的雙重浸潤,滋潤學生藝術素養。
強中國身——全員參與與特長培養相映。大力發展傳統體育項目和傳統體育游戲,通過學校全員運動會、校級體育社團、陽光課間操、課間傳統游戲,將傳統體育項目的開發作為突破口和著力點,通過這些有趣、有益的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競技技能,為學生營造一個書聲與歡笑共存的校園環境。
研中國風——研究性學習與研學旅行相長。為了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讓學生在環境的浸潤中、在立體的研學體驗中成長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中華學子,我校確立了契合學校核心文化和辦學特色的“尋根溯源”研學課程主題,開啟了“尋根”研學之旅。通過校園環境立體式研學、鄉土情懷城市化研學、傳統文化旅行式研學、多元文化國際化研學,引導學生把自己成長的環境作為學習、研究的場所,感受老濟南的民俗文化和百年前的風土人情,體悟中華民族的智慧力量與厚重歷史,在國際研學中開闊眼界。
通中國文——經典誦讀與學科育人相助。開展了與“國學誦讀 經典同行”為主題的讀書系列活動,著力開展班級、年級、學校三個層面的“共享閱讀新時代”主題活動,學生在和諧濃厚的讀書氛圍中,切身體會“開卷之益”。在營造讀書氛圍,打造書香校園的同時,將“共享”概念引入校園生活,幫助學生在汲取知識養分的過程中形成規則意識、踐行公民意識。
圓中國夢——科學體驗與科技創新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樹立創新精神和發展創新能力,也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我校傳統、科技兩翼共同發展的理念,搭建了許多諸如“頭腦風暴”“領袖訓練營”“創意時代”等鍛煉學生思維,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平臺,在多樣化的平臺活動中,讓學生的進取心、責任感、求知欲、意志力、合作精神等良好的品質都在科技創新活動中潛移默化,從而激發學生生命潛能。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南上山街小學)
責任編輯: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