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
摘 要: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作文所占據的比例相當巨大,而學生對作文的理解角度不同,教師應該著重進行引導。尤其是對于寫作熱情的培養以及綜合寫作水平的提升應該做出有效的方案設計,因此當前對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果的提升策略,成為教育行業中的重要課題,同時激發興趣并且能夠積累寫作素材。具有足夠的拓展思路是目前最主要的教學目標,而且這也是對小學教育過程中其他學科產生積極借鑒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有效教學;教學效果提升
引言:
通過寫作教學能夠鍛煉學生的文字思維能力,同時對于教師的教學經驗積累也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所以,目前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非常注意方法的引導性和具體的實現效果。教師不僅需要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總結,同樣也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饋觀察,避免學生因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而止步不前。在學生尚未形成有效的思考過程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選擇對應的案例,尤其是對著名作家的寫作作品進行引導閱讀,增加學生的積累量也是極重要的提升點。
一、教學從觀察入手選擇有效方式
對學生的教育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通過興趣引導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語文學科中的作文內容往往是學生最不愿意面對的題型。因為需要通過完整的邏輯思維將一段文字表述清楚,但是這一能力同樣也是日后在社會中必備的素質,學生需要的不僅是有效的引導方式,更需要教師告知其作文寫作的未來應用價值和對自身發展的關鍵作用。
所以,教師應該選擇合適的方式為學生的日常生活認知產生積極影響。一方面,通過觀察學生的喜好以及習慣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尤其是關注生活實踐問題,能夠對學生產生更好的指導效果。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是最直接的方式,例如在課堂之外教師可以布置對應的任務。小學階段的學生除作業之外有較多課余時間,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課余參觀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見聞度,例如對于博物館、動物園等文化場所的參觀能夠起到極好的促進作用,教師可以在參觀后不直接布置作文題目,而是讓學生將過程中的所見所感通過段落文字或者日記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能夠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文字風格以及觀察特點,便于教師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有利于學生逐漸形成自我歸納、自我理解的特性,對于文字的梳理性和邏輯關系將更加緊密。
所以,通過這種參觀的方式能夠有效增加學生的生活閱歷。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雖然所能產生的深層次情感波動相對較少,但是教師的循循善誘必然能對其日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1]。
二、注重對靈感的引發以及選題的重視
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為學生進行材料的選擇,并且逐步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選擇特色和寫作文體上的風格特色。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展現出自己獨特的興趣方向,但是特定選題的靈感激發,每個人不會做出完全相同的想法,但是如何選擇有效角度是對作文寫作影響最大的部分。
而這種靈感的激發首先需要豐富的材料積累,生活中的事件無法完全化為有效的文字途徑,所以需要更廣闊的文學素養積累。因此,閱讀和記憶是提升語文能力效果的關鍵因素,增加閱讀量以及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是這一階段學生最應該做到的事情。
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對大家的作品進行通讀,例如四大名著等經典著作應該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契機交由學生進行閱讀。通過在研讀過程中的積累能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寫作素養,當然在學習的同時教師應該讓學生養成筆頭記錄的習慣。通過讀書筆記記錄自己心中所想,從而才能充分將思想化為文字,達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程度。
在方向引導上教師應該更廣闊的選擇素材,中外古今的文學作品都可以作為內容進入閱讀選項中,教師在其中應該成為為學生甄別作品優劣的監護人,保證學生接受優秀文化作品的熏陶。長此以往,學生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靈感源泉,對作文選題的理解也能有更深層次的認知。不僅從古詩詞典籍中產生靈感,更能從現代文字中尋求自己所需要的寫作角度,從而讓語言文字的組織更具深度和應用性,這也是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最重要的一個實現途徑。
三、鼓勵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創造力
對于教學過程中的引導還應該適當讓學生發揮自我想象力,作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內容,清朝八股文字禁錮思想,但對于當今的教學過程則需要通過想象力的引入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作文題材中允許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寫作是最重要的步驟。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適當采用自命題或者半命題的方式,例如對于人生這一主題教師不需要指定完整的題目,而是通過這一關鍵詞由學生自行擴展寫作內容。這樣不僅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創作自主性,同時也是想象力充分實現的途徑,讓學生通過這樣的方法認識到寫作的樂趣也是提升其課程質量效果的關鍵因素。
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方法,學生不僅能在語文課堂上通過作文實現自己思想的表達,更能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通過這種形式抒發感情,讓自己的情感更加豐富,具有文學素養提升作用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充分的鍛煉語文應用技能。教師應用上述策略對學生的作文引導具有更好的效果的同時也能讓教師積累足夠的經驗,在后續的教學工作中總結出具體的模式結構[2]。
四、結束語
教學過程中通過日常積累和實踐經驗培養出的教學策略能夠最有效的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對學生的指導和促進效果也是最佳的。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工作中將小學語文的課程內容教學融會貫通,了解學生所需要的和適合其發展的關鍵要素[3]。這樣才有助于學生日后對作文的理解水平達到更高的效果。而且對應的教學策略可以作為經驗積累,應用于后續的教學工作中,逐步推廣,產生更加積極的價值作用[4]。
參考文獻:
[1]劉亞敏. 拓展課外閱讀,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有效性[J]. 文理導航, 2017:37.
[2]王月紅.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 考試周刊, 2017(30).
[3]陳靜.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J]. 學周刊, 2017, 16(16):176-177.
[4]胡英杰.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策略研究[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7(0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