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延春
摘要:核心素養是目前教育界關注的熱點話題,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對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有著積極價值。本文分析了數學核心素養的概念,并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措施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概念;滲透
核心素養是近期教育領域探討的高頻熱詞,是學生在相應學段、學科教學過程中形成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幾個方面,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發展性、開放性特征,能夠伴隨終生,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競爭一項必不可少的能力。
一、數學核心素養的概念
就數學學科來看,數學核心素養包括基礎知識積累、解題技巧鍛煉、數學解題思路、數學創新思維幾個方面,良好的數學素養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運算能力、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有積極作用。在我國經濟的發展下,各個行業對人才的要求都越來越高,在小學階段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為中學、大學階段的學習活動打好基礎,并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在生活中,不管是對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習,還是對后續的發展和深造都有積極的作用和價值。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
(一)通過問題培養學生參與興趣
要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問題教學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下的數學教學,需要將學生作為主導地位,教師則是引導者、輔助者的角色,針對數學知識的內容和要求來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其他成員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在學生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遵循放手原則,并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予以指導,讓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縱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情況來看,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缺失是一個普遍現狀,因此,在制定問題時,需要盡可能朝著這一方面傾斜,問題要做到難易適中,引導學生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將數學理論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探究學習能力。
(二)結合生活實際提高應用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為了考試,而是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做到活學活用。很多教師在數學教學時,忽視了這一要點,一味的給學生傳授概念、原理、公式,忽視了具體的應用,這也是數學核心素養培養視域下暴露出的一個常見問題,作為教師,要充分尊重、重視這一問題,在具體教學環節中,將教學內容、學生生活結合起來,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發揮出數學的工具性價值。
以“統計與概率”相關知識點的教學為例,在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的場景:萍萍與她在外面游玩,夏天炎熱,她們想買一支冰淇淋,但是兩個人身上一共只有兩塊錢,只能夠買一個冰激凌的錢,那么該誰吃呢?此時,萍萍提出了拋硬幣,如果兩次都是正面,那么自己吃雪糕,如果兩次都是反面,那么就是朋友吃雪糕了,在創設出這樣的場景之后,讓學生自己來判斷,說出答案,最后由教師進行評價。通過這種場景,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很好的聯系起來,對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非常有幫助。
(三)在數學實踐養成良好數感
在新時期,數學教師要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在實踐中挖掘小學生的潛力,鍛煉小學生的數感,使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提升和優化。在開展實踐活動時,應該從多角度、多渠道入手,改變小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調動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引導學生構建有效的知識體系,進而形成科學的數感。
比如講“千米的認識”時,數學教師要通過聯系生活,幫助小學生建立長度觀念,還要重視估測能力的培養,提高小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引導小學生分組詢問他人的身高,明確測量物體要用到長度單位,并思考生活中在哪里遇到過“千米”。然后讓學生估測一千米有多長?生活中哪些地方相隔一千米?帶領學生到室外走走轉轉,再估測一下從校門口出發,向東走一千米是什么地方?經過大量感知,小學生的估測也會越來越準確。
(四)在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
數學教育應當是有溫度的教育,然而,很多數學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中只注重數學知識的傳授,忽視思想教育,導致數學課堂給學生一種冷冰冰的感覺。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淪落為一個學習的機器,數學素養和綜合素質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就筆者教學經驗而言,數學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一種是數學史的滲透,另外一種則是數學學習方法的滲透。
以數學史的滲透為例,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講有關數學公式、數學概念以及數學原理的來源,還可以給學生講數學家的故事。比如,在教學“圓”有關內容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給學生講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讓學生知道“圓周率”的由來以及背后數學家的艱辛歷程。
結語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靈魂,核心素養的生成任重而道遠,在教學研究的路上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不斷完善。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教師要認真鉆研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精心設計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