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海明 谷黎明
淘淘是一個十分淘氣的二年級孩子,突出的特點就是異常好動,任課教師給他的評價是腦子不夠用,聽不懂老師在說什么,經常“惹禍”。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2016年10月,學校組織了“每周一詩一句”活動,即利用學生早晨進校至早讀前這段時間,通過學校廣播反復播放一首古詩和一句名人名言,要求到校的學生邊聽邊背。學校以周為單位組織背下古詩的學生進行抽簽背誦,分別以月、學期為單位進行表彰。
當活動開展到第五周時,淘淘突然加入到背誦的隊伍中,這引起了我的關注。我周三主動問他背下來沒有,他驚訝地看著我,搖搖頭;周四問他,他還是搖搖頭;周五問他時,他抬頭看著我,吞吞吐吐地說“差不多了”。次周周一就要抽簽背詩了,我又問他,他看著我很干脆地說:“背下來了。”我又問他敢不敢到主席臺上給大家背,他低著頭想了想說:“敢!”但又問,“要是抽不到我怎么辦?”我笑著說:“你只要敢,我就給你機會,只要你背下來了,我單獨給你發獎品。敢不敢上臺背?”“我敢!”“好!升旗儀式見。”
在我的安排下,淘淘上臺了。他還真的很爭氣,往主席臺上一站,非常流利地把古詩和名人名言背下來了。他不僅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掌聲,還得到了小獎品,高興得又蹦又跳。
自此,淘淘的背誦熱情被點燃了。別的同學通常是早晨集中背誦時找我檢查,而他不論什么時候看見我都會讓我檢查。每次抽簽沒有抽到他時,他總會找我說:“谷老師,我也想被抽到,我也想到前面去背。”我笑了,摸著他的頭說:“只要你準備好,一定會抽到你的!”第八周他的名字登上了月光榮榜。在第十二周的一天,我問他:“這周的詩背下來了嗎?”他笑著說:“還差一點兒。”我接著說:“如果這周完成任務你就連續8周背下來了,我會給你發一個獎。”淘淘一聽發獎馬上來了精神,問:“什么獎品呀?”我笑了笑說:“不是獎品,是獎狀。”他一聽更高興了,堅定地對我說:“明天我一定背下來!”結果第二天他如愿以償地拿到了學期“最大進步獎”。
2017年2月,新學期“每周一詩一句”活動還在繼續,我始終關注著淘淘。第一個月的表彰名單中有他的名字,第二個月、第三個月、第四個月都有他的名字。最終,他登上了學期光榮榜,獲得了學期“優秀學員獎”。
目前這個孩子學習成績依然還相對落后,多動的小毛病也仍然存在,偶爾還能看到他被老師批評的場景。但就是這樣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在沒有人督促、逼迫的情況下,能連續24周完成“每周一詩一句”的背誦任務,其原因何在呢?
首先是學習氛圍的影響。良好的氛圍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自發地參與其中。其次是教師的關注。淘淘第一次參與古詩背誦活動,就獲得了教師的持續關注,這充分激發了他的上進心,使其產生了積極向上的動力,從而在活動中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己。最后是成功體驗。小學二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極具表現欲,特別希望受到別人的關注。因此,每一次成功體驗都能激發他們的興趣,這也是淘淘能夠堅持這么長時間的關鍵因素。在“被關注—背誦—展示—被表揚”這一成功體驗過程中,淘淘不斷地堅持著,進步著,收獲著。
事實上,教育并不一定要讓學生取得多大的成就,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在成功體驗的激勵下慢慢成長。
(作者單位:谷海明,北京市昌平區馬池口中心小學;谷黎明,北京市昌平區鞏華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楊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