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 楊俊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講話中談道:“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學校是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讓傳統文化精髓與教育教學工作實實在在地融為一體?北京市大興區孫村學校給出了自己的精彩答案。近年來,孫村學校從打造校園環境、構建課程體系、提升教師傳統文化素養以及豐富學生德育實踐活動等方面入手,讓全體師生都能夠真正地接受優秀傳統文化,領悟“傳統文化之美”。
環境浸潤,讓傳統文化教育靈動起來
學校是教育、培養人才的特定的場所,學校環境的優劣對孩子的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開發學生智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興趣和良好行為習慣方面發揮著獨特的功能。學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就是要將中華優秀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育人氛圍。為此,孫村學校努力構建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色的學校文化,讓學生時時處處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洗禮。
孫村學校的環境建設愿景是為廣大師生營造一個詩意美好的校園:春有桃紅柳綠,夏有花繁葉茂,秋有楓紅菊黃,冬有松青梅傲。長廊、假山、涼亭、噴泉相映成趣,好比美麗的童話樂園。校園專門開辟以“善思”“篤行”“向善”“有責”為主題的經典文化長廊,廊內展板展示的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程,傳統文化中文學、藝術、科學等方面的經典代表,向學生講述一個個感人的傳統美德故事。從先秦諸子百家到漢唐詩詞歌賦;從魏晉先賢遺風到宋明文脈氣韻;從民國大師風華到現代大國崛起……師生漫步校園,如同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中,處處都能感受到祖先創造的燦爛文化。
除此之外,學校還致力于讓每個班級彰顯團隊文化。學校將圣賢的智慧、經典的名著、璀璨的藝術和傳統節日文化等與班級文化建設有機融合,營造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課間閑暇,師生共同背一節《論語》,誦一首唐詩,吟一闕宋詞,舞一段太極,參加一次經典誦讀展示……書香陣陣,文化濃濃。上善若水,潤物無聲,學業精進,全面發展。從本學期開始,學校專門設立了班級學習園地,用以展示學生的剪紙、書法、繪畫等作品,使他們在提升自信的同時,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學校還通過升國旗、舉辦經典誦讀展示、傳統故事情景劇比賽、經典詩歌朗誦比賽等,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具有孫村學校特色的校風、校訓、校紀、校規。
課程育人,讓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起來
“教訓子女,宜在幼時,先入為主,終身不移”。 讓孩子從小學習傳統文化,教材是基礎。當下許多學校推陳出新,編寫適合適齡兒童閱讀的校本教材,將具有地域色彩和校情特點的文化引入教材,使師生的閱讀過程既有教育性又有可讀性。
針對中小學階段傳統文化教育的教育理論、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政策措施等,孫村學校提出了具體的執行方案,從機制建設到組織實施,對傳統文化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規劃,從傳統文化教育教材的編寫、課程化實施、教師培訓等三個方面著手,大力推進傳統文化教育教材的研發和整合、傳統文化教育教學內容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傳統文化教育課程與學校整體課程的融合。
在此過程中,孫村學校以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為軸,依托法制教育課程、二十四節氣課程、儀式教育課程等特色助力,開拓創新,不斷豐富傳統文化教育課程體系。針對中小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興趣需要,在浩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篩選了傳統美德、文學經典、古典音樂、民風民俗四個領域的內容,作為對中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融入學校的校本課程。在教學之中,既注重傳統文化精神“仁、義、禮、智、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的關聯性研究,也注重傳統藝術和民俗文化對青少年審美取向和愛國主義情懷的積極作用。
在教學內容方面,孫村學校的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階段選取《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等啟蒙讀物和韻文讀物,同時輔以《二十四節氣》《中國剪紙》《京劇臉譜》等相關傳統文化內容;中學階段則選取《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儒家文化經典課程,并輔以《傳統書法欣賞》《傳統繪畫欣賞》《傳統音樂欣賞》等傳統藝術相關內容,共同構成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完整的課程體系。
活動升華,讓傳統文化教育豐富起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對于廣大青少年學生成長有著固本培元的作用。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如何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在孫村學校領導班子看來: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是有效手段之一。學校把傳統美德、榮辱觀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等,通過各種載體滲透到德育活動之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系列活動,引領學生牽手文化,感悟傳統,有效提升學生傳統文化素養。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好機會。孫村學校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使學生享受到了節日中所蘊含的獨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內涵。如夏至·端午活動中,以“濃情夏至 粽葉飄香”為主題,通過制作獨特的節氣掛飾,結合節氣手冊了解節氣知識,各班同學代表講解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名人的故事,邀請家長與同學們一起包粽子迎端午,品味粽香等環節,將夏至節氣與端午節日相結合,以體驗式活動為主,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協作的精神,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成長,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孩子們觸摸歷史、與先賢對話,提升了學生的文化底蘊和綜合素養,進一步落實了學校的辦學目標。
學校根據青少年的年齡特點,策劃、設計了成長系列儀式教育活動,如開學典禮、升旗儀式、六年級畢業典禮、新隊員入隊儀式等時段的德育活動,使孩子們在成長的每一個坐標點都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和前進動力,引導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儀式教育還充分整合學校、社會及各方的資源優勢,形成合力,不斷提升活動的覆蓋面。通過活動引導學生關心他人、服務社會,增強責任感。學校的儀式教育活動對師生來說,是一項意義深遠的慶典、一個與眾不同的日子、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更是一種文化和愿景,是學校辦學理念的體現,是學校送給每一個孩子的精致禮物。
除此之外,學校還帶領教師積極探索德育發展空間,逐步形成了“傳統美德育少年”的德育特色。通過傳統美德教育來規范學生言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少先隊隊會“傳統文化擂臺賽”以詩文誦讀、成語故事、孝心演講等活動,營造傳統教育的良好氛圍。
讀圣賢之書,育厚德之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其實就是當代師生與古代先賢的一場美麗邂逅。孫村學校在開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巧妙地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努力構建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色的學校文化,讓學生時時處處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洗禮;同時,以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踐行文化經典,濡染師生身心,促進了學校和師生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