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剛

摘要:危險作業一直是施工作業風險管控的重點和難點,一旦管控措施缺失或失效而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可能造成企業安全績效的重大損失并產生重大社會影響。開展危險作業安全分析,能夠在作業前對某項工作任務潛在的危害進行識別和風險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控制措施,達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風險目的。
關鍵詞:作業安全分析(JSA);危險作業;風險
危險作業是包括高處作業、動火作業、有限空間作業及其他危險性較大的作業。在煙草行業中,危險作業具有作業數量多、作業風險高、風險防控措施復雜等特點。危險作業一旦因風險管控失效而引發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可能造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安全績效的重大損失并產生重大社會影響。因此,危險作業已成為煙草企業安全生產中的重點風險管控環節之一。
目前,工作安全分析方法已成為歐美企業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種作業安全分析與風險控制的管理工具,在國內如中石化、中石油、中廣核等高危行業也已推廣應用。
一、工作安全分析的實施流程
作業安全分析一般按照以下步驟開展:
把工作分解成具體步驟;識別工作流程中每一個步驟的危害;對危害進行風險評價;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形成JSA分析表。
下面以例 1為例,介紹危險作業的工作安全分析過程。
例 1 某相關方準備在室外5米高處進行設備安裝作業,作業處無安全帶的可靠懸掛點。
(一)分析前準備
1.人員準備
針對該項危險作業工作任務,由項目責任部門組織,部門安全管理員、項目責任人、相關方現場負責人和有經驗的作業人員組成分析小組,共同開展工作安全分析工作。
2.工作準備
收集作業人員、設備、工具、勞動防護用品等作業相關信息,通過詢問、現場查看等方式,了解作業人員是否具備作業能力,設備設施、工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作業地點、氣候、光線是否滿足作業要求,設備設施布局是否對作業造成影響等情況。
(二)作業步驟分解
按工作順序把作業活動分解成幾個具體而明確的步驟。如例 1的作業活動可分解為以下作業步驟:1.確認作業人員作業資格;2.對電動升降機進行檢查;3.設置防墜物保護;4.安裝移動升降機;5.穿戴并懸掛安全帶;6.移動升降機上升;7.作業;8.移動升降機;9.作業結束。
(三)識別作業風險
工作安全分析的危險源識別是對作業過程每一個操作步驟的危險源進行識別。在危險源識別時,使用能量和危險物質導向進行辨識,辨識現場存在的固有危險根源(第一類危險源),辨識導致事故或傷害發生的觸發因素(第二類危險源)、事故傷害發生過程和造成的后果,在工作安全分析表“危害因素描述”一欄中,按GB6441《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對事故發生的過程和事故后果進行描述。
(四)風險評價
安全分析的風險評價是對識別出來的每一個危險源通過采集現場信息,基于現有控制措施的實際狀況,對風險的嚴重性、可能性的分析。由于風險由危險源引發事故的后果嚴重性與可能性共同決定,因此風險評價是對后果嚴重性與可能性的綜合評價。對于危險作業的風險評價,筆者建議采用結合了定量分析且適用于危險作業現場的風險矩陣法。
在分析風險的嚴重性時,應綜合考慮危險根源的能量級別、可能導致事故的傷亡和損失情況、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等因素。
對風險的可能性應根據具體的施工單位在日常的作業、監護和檢查以及人員勝任度、隱患和事件發生率等因素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對單元內的所有風險進行評價后,得出風險值,對照表四風險等級判定表確定風險等級。將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分為重大風險(1級)、較大風險(2級)、一般風險(3級)、低風險(4級),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表示。
(五)風險控制
對風險評價結果應按照風險等級采取不同的風險控制措施。針對危險源及其可能導致事故的觸發因素,優先采用消除、取代、封閉、隔離等工程控制措施。采取控制措施后,仍需對危險有害因素進行控制措施消減后風險的評價,直到風險降為可接受的范圍內。
例1的安全分析結果見表一。
(六)分析結果的應用
危險作業安全分析結果經安全管理部門審批后,由相關方負責人在作業前對作業人員進行告知,使作業人員明確該項作業的作業步驟、存在的主要風險及相應控制措施。
相關方按照危險作業安全分析制定的控制措施進行作業并對照檢查,實現了作業和現場監護的規范性。
工廠相關部門以危險作業安全分析制定的控制措施為依據,開展監督和檢查,檢查的針對性更強,操作更為簡便。
危險作業安全分析的結果可為建立和完善危險作業規程等管理文件提供技術支持。
二、作業安全分析的實踐應用
成都卷煙廠于2016年起,在全廠范圍內開展了危險作業安全分析工作。為了更好推行這一安全管理方法,工廠由安全管理科負責編寫了培訓教案,對工廠涉及危險作業的項目責任人、部門安全員以及相關方負責人組織開展了安全培訓;針對不同的危險作業,安全管理科編寫了18個《危險作業安全分析模版》,供相關部門下載后修改使用,大大減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應用過程中,加強危險作業安全分析結果的審查和現場復核,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專業性的修改意見,避免和減少風險識別不充分、控制措施不完善的情況;成立專門的監管隊伍加強現場的巡視和檢查,確保控制措施的有效執行。通過近三年時間的應用,相關方作業人員對危險作業風險的認識逐步提高,作業規范性逐步加強,作業現場的違規違章數量呈現明顯下降趨勢。目前,危險作業安全分析已在四川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各分廠推廣應用。
三、結語
經過實踐應用證明,危險作業安全分析是一種將危險作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最大限度消除和控制的有效方法,也是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在危險作業安全管理的進一步延伸。開展危險作業安全分析,對于企業提高危險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風險意識,強化危險作業風險預測,確保風險得以超前有效控制,在增強安全管理的預見性和主動性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王秀軍.作業安全分析(JSA)指南[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15.
張乃祿,劉燦.安全評價技術[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劉宏展,徐向東.危險源辨識的概念[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6,16(1):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