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
摘 要:首先應該說明一點:這里所說的多媒體技術是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技術。在前幾年的一些書籍中曾提到過多媒體組合教學,那種多媒體的概念不一樣,那只是將幾種媒體加以簡單的組合。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教學
近幾年來,多媒體技術迅速發展,由于多媒體技術具有圖、文、聲并茂,甚至有視頻這樣的特點,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它必然會對教育、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多媒體技術將會改變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最終導致整個教育思想、教學理論甚至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多媒體技術之所以對教育領域有如此重大的意義,是由于多媒體技術本身具有許多對于教育、教學過程來說是特別寶貴的特性與功能,這些特性與功能是其他媒體所不具備或是不完全具備的。
一、激發興趣,淡化難點
多媒體課件是教師博采眾長的智慧的結晶,其在制作過程中,往往蘊含著教師的思維的火花,它不但突出了教學重點難點,而且它是以人為本,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降低了難度,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皮亞杰曾說過:“智慧訓練的目的在于造就智慧的探索。”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語文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盡管教師講的口干舌燥,學生還是不知所以然。多媒體教學手段給我們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通過設計課件,突出重點,分化難點,化難為易逐步解決問題,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化靜為動,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從而增強了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主動性,為釋疑解難創設了巧妙的突破口。如學習《大自然的的秘密》一文,讓學生理解食肉鳥吞噬幼龜的震驚場面。只靠老師的一張嘴和學生的想象,很難讓學生理解,這是個難點,運用傳統教學方式很難突破難點,如應用多媒體制作了視頻,畫面里突出了幼龜魚貫而出,爭先恐后地爬出來,一轉眼,沙灘上到處都是幼龜,天上盤旋著尖叫食肉鳥的場景,食肉鳥突然落下來,用尖嘴啄食幼龜,撕裂幼龜,看的學生心驚肉跳,有的孩子竟然喊了起來:“哎呀,小幼龜,快跑呀!”。這樣讓學生很好的理解了課文,加深印象,有助于化解學生認知活動中的難點,深化了學生的情感。
二、創設情境,激情誦讀
語文課堂教學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課文中有大量的小說、戲曲,若靠教師一人在臺上講解,有時即使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卻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因為教師畢竟不是演員,很難完全將情感表達出來,因而影響學習效果。而現在由于多媒體的介入,解決了這一難題,多媒體的直觀性,圖文并茂,兼有聲音的感染,瞬間就能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課文內容,接受知識。比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四季的景色都非常的美,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我利用多媒體出示四季的美景,邊欣賞圖片,邊配樂朗讀課文,一節課學生興趣盎然,既欣賞到美景,又理解了課文內容,一舉兩得。可以說電教媒體彌補了教師自身的不足,完善了課堂結構。
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傳統的“范讀”依靠的是教師的一張嘴。但無論多么高明的教師,他的語言也不可能十分標準。多媒體融形、聲、光、色于一體,學生可以一邊聽課文,一邊看根據課文內容配置的圖畫或視頻。這些多媒體能清晰地把動態的畫面展示于學生眼前,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之加深情感體驗,為深入理解文本作鋪墊。如教學北師大六年級下冊《大自然的秘密》一課時,有這樣一句,“突然,一只幼龜率先把頭探出巢穴,卻又欲出而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句中的“探”在這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小烏龜賦予了人性,使文章生動形象,為什么作者用“探”而不用“伸”和“露”呢?這時我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出現了小烏龜小心翼翼地出巢穴的情景,學生一看就知道“探”在這里有試探和小心的意思。而“伸”和“露”則沒有這個意思。運用多媒體創設這樣的情境,再讓學生讀一讀這幾句,學生把小幼龜的機警、小心讀了出來。這樣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和體驗,使難點在生動有趣的氣氛中迎刃而解。
三、創設德育情境,內化道德情感
教書育人,是我們職責,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而且也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擺在重要的位置,挖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豐富思想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語文知識,還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因而,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依據小學生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把思想品德教育結合到語文教學內容中去。如在教學《晏子使楚》一課時,結合課文播放愛國人士故事的視頻片段,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此緊扣課文,挖掘教材內涵,恰當運用多媒體的豐富資源,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既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又使學生的情感共鳴,達到內化學生道德情感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能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其設備的各種功能與優勢,在教與學之間架起科學的橋梁,從而助力了語文課堂教學,優化了課堂結構,降低了教學的難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失為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拋磚引玉之計。
參考文獻:
[1]郝博.淺談新課改下如何轉變小學語文教學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103-104.
[2]金標.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才智,2019(27):38.
[3]張小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