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登攀
摘 要: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式接觸系統化的學習訓練,比起傳授他們知識和技能,培養他們形成一個愛思考、愛動腦的問題探究意識更重要。在新的時期下,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為了更好推動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必須改變以往單一的灌輸式教學,積極探索、加強實驗、優化教學,以有效教學助推學生的有效學習。針對這一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和相關學習進行一個比較詳細的說明。
關鍵詞:小學生;新時期;數學;有效
新時期倡導新的教育理念,對于人才也有著新的要求。為了適應這一變化,教師必須探索有效課堂構建的策略,在有效教學之中鼓學習者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只有學會了學習、學會了思考,他們才能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到數學學科的真諦。
一、有效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如何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首先教師要在新課導入環節下功夫。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新課導入環境教師能夠一下子就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那么無疑會事半功倍,也為有效教學奠定基礎。
例如,教學西師大版四年級“相交與平行”這一部分知識,為了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那么在新課導入環境教師就要做好引導,創設出有趣、生動、新穎的學習情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很多地方都體現了平行與相交。然而因為四年級學生的知識積累少生活經驗不重組,他們對于這一數學概念和數學現象并不是很清晰。為此,我借助多媒體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場景:火車道平行的鐵軌、房屋結構的一個平面。隨后,請學生們畫出其中存在的線段,并觀察一下兩者的特點。通過如此導入,讓學生們看到了生活中線段的兩者狀態:平行和相交。借助這些直觀畫面,再幫助學生們去理解一些如“同一平面”“兩直線的位置關系”幾何術語,會更加容易。之后,帶著對課題學習的好奇心、探究欲望,我們開啟了一節課的教學。
二、有效啟迪,推動學生思維發展
提問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也是一門藝術。好的問題不僅僅可以帶出一定的知識點,還能夠有效啟迪學生的思維,給予他們一個正確的思考方向,那么學生無序的思維將會得到引領,一個個有趣、有層次、有針對性的問題就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推動學生們的深層次發展。為此,我們必須用好提問,發揮提問的價值。
例如,教學西師大版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章節內容,如何讓學生們深入生活,發現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角呢?為了給予學生們一些思考的線索,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校園的一處風景,這樣熟悉的畫面立刻帶領學生們由課堂回到了日常生活。教師此時提問學生:“圖里有好多角,你能找一找嗎?現在我們比一比吧,看誰的眼睛最明亮!”通過這樣生活化的提問,尤其啟迪了學生們的思維,學生們發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組成了角、天空大雅的飛行隊伍姿態構成了一個角……這樣的提問從生活入手,幫助學生們找到了思考的方向,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通過這樣一系列有效的提問,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了發展,也深入理解了角的概念和特征。
二、有效學習,提升探究合作能力
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雖然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然而學生才是參與的主體,才是學習的主人。為了讓學生養成對教師的依賴,學會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運用合作探究教學,鼓勵學生們圍繞問題在小組間進行討論和交流,便能調動學生自己的能動性,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效度。
例如,教學西師大版二年級“測量長度”,本課是一個實踐活動“我是小小測量員”,旨在在活動中幫助學生們去認識標桿、卷尺、測繩等測量工具以及掌握他們的使用方法,運用科學的測量方法在地面上直接量出較近的距離。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實踐素養,我鼓勵學生們去選擇班級內的一個物體,去測量它的長度,記錄下自己的測量過程、測量結構,小組交一份實踐報告。在實踐活動中,有的學生選擇了黑板,有的學生選擇了桌椅等,成員們分工合作、互相指導、互相交流,有效地幫助學生們復習了基礎長度單位知識,鞏固學生們的數學技能,活動之后很多學生們也紛紛感嘆道:測量在生活中的運用真是廣泛啊!以上的數學實踐活動非常生活化和綜合性,不僅僅貼近了學生們的實際,還有效鞏固了學生相關數學知識和技能,是對單一理論學習方式的一個補充。
總之,新時期下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變化,比起那些會背書、會做題的人,我們更需要會思考、會學習、能合作、能探究的人。這就其實我們的數學教育者,必須積極擁抱新時代,變革我們的教育手段,積極構建有效數學課堂教學,引領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之中動腦、動手,獲得個性、能力、思維、情感等多方面的提升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陶小妹.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研究——以“分數的意義”一課為考察中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06):113-114.
[2]徐美瑩.新時期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探究[J].中國職工教育,2013(1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