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露萍
【摘要】高中政治是一門綜合性、理論性強的課程,在高三政治復習中,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巧用思維導圖則有利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構建知識體系,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養成條理化的思維習慣,有利于減少學生的記憶時間,提高復習效率。
【關鍵詞】思維導圖;一輪復習;知識體系;思維能力
高三政治復習一般分為三個階段:一輪復習、二輪復習、沖刺階段。其中,一輪復習是基礎知識的復習階段,教師會帶領學生詳細地梳理整個高中政治的相關知識,系統地構建知識網絡,為高考政治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一輪復習猶如萬丈高樓平地起,是為高考打下牢固基礎的關鍵性復習階段。對于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來說,如果在此階段復習扎實,高考政治成績有可能取得質的飛躍。通常在高三政治的復習中,學生的復習方式就是記筆記、劃重點、背書,這樣死記硬背的結果往往造成對知識點的理解不透徹,難以把握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不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這樣的復習方式對于內容多且雜,知識面廣,理論抽象的政治學科而言的遠遠不夠的。所以,如果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思維導圖,對所學內容進行梳理,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將會使政治復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思維導圖就是一種主動建構知識體系的思維工具,它與傳統思維模式不同,它將學習主題放置于中間,以此為核心、節點依次向外進行擴散,而每一個擴散點又成為下一個主題的節點,再向外進行擴散,以此類推,一直進行延伸、發散。
(一)掌握繪制方法,構建知識體系
如果沒有經過系統地學習,就讓學生自己去摸索繪制思維導圖是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的。所以在《經濟生活》一輪復習伊始,筆者就在所教班級運用了兩節課的時間,詳細介紹了思維導圖的內涵、特點及作用,并給同學們展示相關政治學科的思維導圖作品。有趣的圖形、鮮明的色彩、明確的關鍵詞、清晰的邏輯關系,迅速激發了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興趣。課堂上,筆者以《經濟生活》第一課《神奇的貨幣》為例,在黑板上詳細地演示了該課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將本課標題“神奇的貨幣”定為中心主題詞置于紙張中間,找出本課的一級分支關鍵詞:“商品”“貨幣”“紙幣”“外匯、匯率”“信用卡、支票”從一點鐘順時針方向開始繪制,再在各級關鍵詞下繪制下一級分支,以此類推。各級節點的關鍵詞由曲線連接,根據關鍵詞的不同而采用不同顏色劃分不同板塊,并用五角心等圖形標注重難點內容,便于大腦區分、記憶和理解。另外,除了手繪思維導圖外,筆者還在課堂上介紹了一款簡單、易操作的思維導圖軟件Mindmaster,借助軟件來繪制思維導圖,不僅方便快捷,也利于修改和長期保存,這款軟件在電腦、手機上均可操作,這也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繪制思維導圖的興趣。
(二)教師點撥,展示獎勵,激發興趣
本著“一課一結構”“一單元一體系”的原則,筆者會在復習完每課、每單元后,讓同學們利用周末的時間,選擇手繪、電腦或手機的方式制作思維導圖,構建本課或本單元的知識體系。當然,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會出現諸多問題:關鍵詞定位不準確,知識結構不完整,知識分支有缺漏,知識邏輯混亂、繪圖時本末倒置,將過多的精力放在美化思維導圖的外觀上,等等。因此,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對其進行點評與引導,使其發現不足并不斷改進,這樣才能真正學會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將知識內化吸收。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動機和興趣,恰當的激勵教育有利于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行為。因此,筆者會挑選出了制作完整、精良的思維導圖作品,將其貼在班級宣傳欄里進行展示,一方面是對學生的正面激勵,另一方面也給其他同學提供參考。并且每月會挑選出若干作品,贈送驚喜小禮物,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經過第一單元的思維導圖繪制訓練,同學們已基本掌握了這一思維工具,深刻感受到了它在搭建知識框架,構建知識點內在邏輯聯系中的作用。
二、巧用思維導圖,提升思維能力
高考政治全國I卷對必修1《經濟生活》的考察題量與分值歷年來占比都比較大、難度也不小。高考政治試題靈活,知識點來源于教材卻不拘泥于教材,對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一輪復習階段應力求講細、講透知識點,適當擴展,深度挖掘,為二輪專題復習打下牢固的基礎。例如,“企業經營與公司發展”這個考點在2011年、2013年和2017年的全國I卷的主觀題中均有呈現,可以說是“八年三考”,該考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談及該考點時,學生往往只會想到書本上的三個相關知識點:“企業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企業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企業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這對于全國卷的高考要求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在復習“企業經營與公司發展”時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將其進行深度拓展。如,“經營戰略”“競爭優勢”“誠信經營”“企業制度”“市場環境”“國家政策”等都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發展。其中,企業的競爭優勢又有價格、質量、服務、品牌技術、人才、資金等,那么“競爭優勢”就可以輻射出若干內容,如“競爭優勢—價格—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競爭優勢—品牌技術—知識產權、自主創新”“競爭優勢—人才—分配激勵”“競爭優勢—資金—融資—貸款、股票、債券”,等等。這樣就能將與“企業經營”的相關信息有組織,有邏輯地“一網打盡”。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表達發散性思維的工具,通過關鍵詞層層分化并不斷衍生出分支結構,充分挖掘出教材知識點與知識點的銜接,引導學生理清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思維導圖的創作過程也是一個發散性思維的培養過程,同學們通過自主繪制能夠將邏輯關系更為直觀地展現出來,使思維過程具體化、形象化,有利于使學生養成條理化思考的習慣。
三、巧用思維導圖,提高復習效率
在過去傳統的高三政治一輪復習課中,基礎知識總是由教師歸納、總結、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缺乏自主整理和思考,復習過程枯燥乏味,毫無興趣和樂趣可言,復習效率自然低。而思維導圖是一種圖文并茂的思維工具,可以改變過去學生機械記憶,零碎記憶、雜亂無章的狀況。它通過中心主題、符號、色彩、圖形等將復習知識體系轉化為思維的過程,把過去單調的文字、知識轉化成有圖有色彩,有組織有邏輯,能調動大腦神經又方便記憶的圖文,便于將知識體系生動立體地展示給學生,便于學生理清復習思路,有邏輯地掌握知識脈絡。
高中政治學科的時政性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需要反映我國改革實踐的要求與理論創新的成果。2018年,高中政治教材的內容進行了修改與調整,其中,《經濟生活》第十課《新發展理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經濟建設》的課文內容修改幅度較大,對于學生而言,修改后的內容“高大上”,難以記憶,更別談理解其內在的邏輯關系了。所以,在本課書的復習中,筆者通過在課堂上帶領同學們一起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來幫助其理解記憶。首先,將本課標題定為中心主題詞,并找到本課的一級關鍵詞“歷史性變革”“新時代變與不變”“發展新理念”“新征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再將一級關鍵詞逐一向外輻射。從思維導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本課的邏輯結構:從十八大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引出我國進入了新時代,當前的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進而引出國家的戰略安排,在2020年、2035年、2050年的目標——要實現該目標,需要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 另外,我們通過圖形符號迅速找到了本課的重難點內容是“發展新理念”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思維導圖將該部分復雜的知識要點化、關鍵化,使學生學習起來更加方便高效,減少了記憶時間,幫助學生消化和吸收課堂復習要點,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
四、小結與反思
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三政治復習課也必須與時俱進,不僅要關注學生眼前的高考利益,更要關注學生的長期發展;不僅要提高課堂復習效率,更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導圖就是一個打開大腦潛能的強有力的圖解工具,巧用思維導圖,不僅能幫助學生迅速構建知識體系、深化對知識的理解、發散和聯想,還能提高復習效率,提升學科的思維能力。當前,思維導圖已廣泛應用于高三政治的備考復習中,但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仍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對關鍵詞的定位不準確,學生對詞句表達欠佳,思維導圖應用于習題復習中,學生難以變通,等等。如何充分利用好這一思維工具,避免流于形式,仍需要廣大一線教師的深入思考。
參考文獻:
[1]丁佐燕.思維導圖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實踐與反思,2017.9.
[2]羅慧平.談思維導圖在高三政治復習課中的運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