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鑫
我和各位同學一樣,抱著理想、帶著希望、充滿期待,遴選了爾中。在初中時,我曾聽過師姐師兄介紹爾中屈指可數的“三風”管理,為紫金縣培養出成千上萬的有用之才,使我充滿期待。今年暑假,當我接到了高中錄取通知書時,非常激動,馬上就想到爾中去看一看。這是為什么?因為劉爾崧先烈的革命精神一直在影響和激勵著我,為了實現青春夢想而奮斗。
同學們,你們知道劉爾崧的故事嗎?他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早期工人運動的墾荒者,廣東早期工人運動的領袖。我們不會忘記1927年4月12日這一天,蔣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同年4月15日,劉爾崧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在獄中他無比堅強勇敢,寧死不屈,最后壯烈犧牲于廣州,年僅28歲。爾崧一個史詩般的名字,在如今和平的時代里,他更象征一種愛國的精神,也就是革命先烈精神。 如今,如果祖國需要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的話,我相信每一個有正氣的中國人都會毫不猶豫地為國捐軀。但是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祖國并不需要我們上戰場,我們應該怎樣愛國呢?作為學生,應弘揚劉爾崧等烈士們的精神,首先勤學鉆研,愛學習,努力學習,打好基礎,學好本領。
眾所周知,革命先烈流血犧牲贏得了新中國的成立,父輩的艱苦奮斗換來了今天的富裕生活。我們怎樣不辜負黨和人民對自己寄予的厚望?當然,我相信每個同學與我一樣,為圓好自己的大學夢,應以新的姿態、新的面貌、新的目標去迎接新的挑戰,我們的主要學習任務是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自己的正能量,實現人生的理想。
歲月的長河里,無數英烈前仆后繼,為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促進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他們以鮮血澆灌理想,用生命捍衛信仰,構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為了民族復興,古往今來,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充分報道英烈人物英勇獻身光輝事跡和畢生奮斗崇高精神,充分報道妥善保護英烈紀念設施感事,充分報道英烈后人良好家風和英烈家鄉發展變化。
例如,1277年因叛徒引元兵襲擊,文天祥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縣)被俘。元將張弘范迫其招降張世杰,乃書《過零丁洋》詩以訴之。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經歷種種嚴酷考驗,始終不屈。于1283年從容就義,年僅47歲,留下流芳百世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又如來自廣西百色一個貧困家庭的女孩黃文秀,從石頭村里一路考入北京師范大學。2016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她回到家鄉工作,響應號召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由于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讓她30歲的年輕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終成我國當代“初心不滅,青春無悔”的實踐者……他們身上都照耀著先烈的精神,實現了他們的夢想。
總之,讓我們弘揚傳承英烈精神和社會正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營造紀念、緬懷、崇尚、學習英烈的浩然正氣和濃厚氛圍,激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我作為一名高一學生,用勇氣和自信充實青春,用智慧和才華展示青春,用拼搏和奉獻燃燒青春,決心弘揚先烈精神,最終共筑青春夢想。
(指導老師:李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