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會愛
【摘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國家對教育發展、人才培育的重視程度達到了新的境界。小學班主任作為學校培育學生品質與道德的重要力量,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鑄魂育人、立德樹人”教育新理念下,本文從小學育人工作實例著手,分析現階段小學班主任班級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探究具體的德育工作策略,以供同行們參考借鑒。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
在新時代背景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九年義務教育學校中,小學班主任要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己任,落實落細素質教育,堅持立德樹人。通常而言,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心智開始成熟,和一、二年級的學生相比稍顯成熟,但和五六年級學生相比還存在很多可塑性。作為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的教師,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效率必然會對學生的影響最大。
一、現階段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現狀分析
一方面,小學班主任肩負著本班教學工作的任務,另一方面,班主任還要對班級管理與學生成長負責,是班級管理的具體組織者與引導者。經筆者平時觀察發現,現階段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德育工作的開展不務實
小學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存在形式單一的問題,德育效果并不理想。很多班主任認為自己的付出與收獲不能成正比,也找不出根源所在。例如,一些班主任在面對三、四年級學生時,自己的德育思路已被學生和家長摸得一清二楚,德育班會、思想說教等。形式化的德育工作開展缺乏務實創新精神,甚至很多班主任僅僅是為完成德育任務開展工作,完全無視國家關于德育教育的方針政策,導致德育工作浮于表面,與“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的先進德育教育理念相差甚遠。
2.德育工作與社會現實脫節
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目標是為新時代培育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才,國家教育部的相關文件中明確指出德育的總目標是培育具有良好政治素養、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的積極健康向上的人才,這為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明確了方向。因此班主任要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著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更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現實相適應,堅持與時俱進開展德育教育。現階段很多班主任將德育工作隸屬于學校層面,忽視了與社會發展的結合,缺乏社會實踐形式的融合,社會上很多有利、有效的德育教育資源被忽視,導致德育工作與社會現實嚴重脫節。
3.缺乏德育工作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德育工作的開展非小事、非易事,這是一項系統且艱巨的任務。然而,仍有一些老師認為幾次活動就能實現德育任務,這是不合理,也是不現實的。德育工作涉及內容和領域豐富,教育學、心理學、德育觀等基本的專業知識領域都涉及在內,但很多老師缺乏對這些領域知識的系統學習,不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整體上而言對學生的影響力缺失,德育教育難以達到理想的境界。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缺位是一方面,班主任的意識與態度也是另一方面,德育工作的開展局限于上傳下達的形式開展,難以貫徹落實德育工作方針政策,更忽視了三、四年級學生的特點,導致德育工作的創新不夠。
二、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現階段的小學德育工作并不能滿足培育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新時代的德育工作需要各種力量的努力,從班級學生的實際狀況、問題所在著手,創新德育工作的方式與策略,具體分析如下。
1.明確德育工作的意義與地位
德育工作的開展需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從理念與方針的層面著手,不斷優化小學階段德育教育體系。在新時代素質教育理念指引下,班主任要從德、智、體、美、勞等多個方面貫徹執行對學生的培養,不能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率的唯一標準,在評價形式上也要堅持過程論與結果論的結合,以提升評價的科學性。例如,在班級管理實踐中,面對三四年級的學生時,班主任首先要向學生強調道德素養與學習成績同樣重要的意識,不能顧此失彼。班主任作為學生素質培養的主要落實者,要給予對德育教育足夠的重視,明確德育工作的意義與地位,要立足于德育工作實踐,做好對德育工作的部署,將德育工作與日常教學、班級管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真正將德育工作落地見效。
2.創新德育工作開展形式
小學班主任要自覺參與到多種形式的學習與培訓當中,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多模塊的知識,以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和業務技能水平。作為德育工作的一線踐行者,班主任自身也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嚴守職業道德操守,強化和保障德育影響力。現階段,德育開展形式的創新需要班主任去主動營造新型的師生關系。例如,班主任要放下架子,要主動平等與學生溝通交流,與學生一起制訂班級公約,以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教室環境的整潔,在環境熏陶下提升德育教育的影響力。創新德育工作的開展形式,就要擺脫傳統說教德育的局限性,在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時,班主任為了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教學、社會實踐學習等形式鞏固德育效果,在相互尊重、友好和諧的前提下開展德育活動,以提升各個層次學生的綜合素養。
3.貫徹落實賞識教育,寓愛于德育教育中
三、四年級小學生的自尊心與好勝心不容小覷,稍有不慎就會觸及他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這就需要班主任全面貫徹落實賞識教育,在愛與溫暖中感化學生,是比說教形式更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陶行知先生任職校長時曾發生過這樣的一幕:陶先生看到有一名同學在操場上欺負另一名同學時,先是制止他,而后要求其在體育課下課以后到辦公室找他。當這名同學到辦公室后,陶行知先生先是贈與了一顆糖果給這名同學,說第一顆糖是因為你信守承諾來找我;而后又贈予了一顆糖果,說第二顆糖是因為我制止你的時候你停住了,這代表你很受教;而后又給了這名同學一顆糖果,說第三顆糖是因為我弄清事情的緣由,你并不是沒有理由地欺負他,對嗎?此時這名同學已經羞愧地低下了頭,連連認錯說是自己不應該欺負同學。在三顆糖果的愛的教育中,校長說出了同學的優點,而學生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達到了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班主任應該自覺踐行這樣的原則,善于觀察學生的優點與長處,巧妙戳穿學生的短處,水到渠成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與道德素養。
總之,雖然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千頭萬緒,但并非是無章法可循的。因此,小學班主任在實施班級德育工作過程中,關鍵是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不斷更新德育教育的內容,在不斷積累經驗中敢于開拓創新德育教育的形式,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奮力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倪悅.新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價值及實踐路徑探索[J].才智,2019(03).
[2]陳大偉.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03).
[3]劉輝.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融入德育的有效途徑[J].文教資料,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