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
摘 要:新形勢下,我國建筑行業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施工期間如何降本增效,成為企業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以材料采購為核心,首先,分析了材料采購內部控制的意義,其次,指出內部控制缺失風險的類型和成因,最后,針對風險闡述了幾點應對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行業;材料采購;內部控制;風險;應對策略
一、建筑行業材料采購內部控制的意義
(一)提高資金利用率
合理的采購時問、采購數量,既能滿足現場施工需求,按照施工計劃開展施工作業:義能降低庫存管理費用,減少資金消耗。通過內部控制,可以保證材料的質量,促使企業各個部門相互監督,避免采購人員、供應商之問相互串通,提高資金利用率,維護企業的利益。
(二)實現企業經營目標
對于施工企業而言,獲得經濟利益才能長遠發展,而降低材料采購成本是一個有效途徑。企業在材料采購過程中,通過內部控制能把握市場發展規律,了解市場價格變化,對信息進行收集和處理,從而識別采購風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如此,材料采購可以降本增效,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二、材料采購內控缺失風險的類型
(一)采購合同風險
材料采購合同風險,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簽訂虛假合同。材料采購合同,是由物資部門簽訂,如果監督不到位,經辦人為了謀求私利,就可能和對方串通一氣,通過簽訂虛假合同的方式,來套取企業的資金,從而造成嚴重損失。第二,合同條款不清晰。一些建筑企業在簽訂合同時,沒有進行市場調研,對市場信息掌握少,尤其是不了解價格走向。合同條款中,沒有明確規定包裝費、運輸費、供貨時間、標的規格等事項,后期就會引起糾紛。第三,合同執行不嚴。企業制定合同時,忽視了違約責任和賠償等問題,具體執行時力度低。建筑企業的物資、驗收、生產等部門溝通不暢,導致合同的執行不嚴,甚至材料沒有全部進場就已經付款,也會影響企業的利益。
(二)采購成本風險
材料采購成本風險,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前期費用。物資部門的采購活動,是以材料供應計劃為準,前期工作包括市場調研、供應商評估、現場調查等。這些工作如果沒有做好,就可能造成信息失真、差旅費過高等問題,形成前期費用風險。第二,采購價格。采購價格的高低,決定了材料的采購成本,也會影響材料的生產成本。受到市場、政策等因素的影響,采購價格是會變化的,如果采購人員和供應商之問的信息不對稱,供應商就可能抬高價格,形成采購價格風險。第三,采購數量。建筑企業施工中,對于材料的需求量大,以鋼筋、水泥、木材等為主。為了保證現場施工的連續性,企業必須批量采購,采購次數越頻繁,資金的周轉率越高,但前期費用和采購價格也會提高,形成采購數量風險。
(三)采購行為風險
材料采購成本風險,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采購計劃不合理。材料采購計劃的制定,應該從施工需要、庫存管理兩個方面人手。采購計劃不合理,一是多次重復采購,會提高人工、質檢成本,甚至影響正常工期:二是一次大批量采購,會增加庫存壓力,降低資金流轉率。第二,供貨商選擇不當。建筑企業的材料采購,一般采用招標模式,對供貨商進行評估選擇。企業選擇多家供貨商,會增加管理難度:選擇一家供貨商,會產生較強的依賴性,影響企業的議價能力。
三、材料采購內控缺失風險的成因
(一)合同風險的成因
采購合同風險的成因主要方面:①缺乏建筑企業本公司的合同版本,對簽訂合同審核不嚴,未進行聯合相關部門審核,導致合同風險的產生,對成本無法進行有效控制。②缺乏審汁意識,缺少事前審計,忽略了對合同審計監控的重要性,不開展審計工作或者審計方法不當。如此,無法及時發現問題、防范風險,沒有發揮出預防作用。
(二)成本風險的成因
采購成本風險的成因主要方面:①經營觀念落后。一直以來,企業領導將生產放在第一位,管理活動圍繞生產開展。在材料采購上,缺少價格分析和科學的采購計劃,導致采購環節的管理出現真空。②市場調研不足。建筑材料處于買方市場下,材料價格的變動明顯,企業由于市場調研不足,沒有建立價格信息系統,不了解圍際市場、國內市場、行業市場的發展情況,是成本風險產生的原因。
(三)行為風險的成因
采購行為風險的成因主要方面:①內控制度不健全。建筑企業的物資部門,負責材料的計劃、采購、庫存、管理等工作:技術部門負責材料質量檢驗:審計部門負責監督采購活動;財務部門負責資金結算。由于內控制度不健全,實際管理工作會出現矛盾,例如物資部門既要制定計劃,義要負責采購,兩項工作不獨立,就會出現采購風險。②采購人員素質低。一些采購人員只是機械性執行采購計劃,沒有樹立前瞻性眼光:或者為了追求個人利益,忽視了企業的集體利益。在采購過程中,就可能出現多種問題。
四、建筑行業材料采購內控風險的應對策略
(一)做好招標采購人員的招聘
人力資源部應做好對招標采購人員的招聘。在追求才能的基礎上,亦要保證道德的要求。明確崗位職責,對于采購的關鍵崗位施行定期換崗,調整工作崗位和工作內容。對于采購招標員制定相應的薪酬規定,如發現采購吃回扣的情況,除了扣罰工資外,還可以處以罰款等。
(二)材料采購招標內部控制和供應商的管理
制定完善的采購制度,一方面,可促使企業的采購活動規范實施,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另一方面,能防止采購人員出現違法行為。編制采購制度時,重點從以下幾點出發。①采購申請;②批準權限;③采購流程;④負責部門;⑤采購方式和規定;⑥報價和價格審批等。例如:材料采購超過一定金額后,應該附帶至少3個報價,由財務、物資、審計部門進行審核。
(三)做好供應商管理
供應商要建立檔案,提交編號、地址、聯系方式、交貨條款、信用評級、銀行賬號等信息,且審查通過后才能歸檔,將失信供應商、不法供應商排除在外。做好供應商的分類管理,普通供應商、合格供應商、合作供應商(普通合作及戰略合作),定期對供應商在投標、履約、售后服務三個階段的評價做出評估,明確其等級,同時可定期組織人員到不同供應商企業進行考察,從中選擇信譽高、有實力的供應商。
(四)做好審查采購價格
對采購價格進行審查,可以評估價格的科學性和公平性,常用審查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價格咨詢法。如果材料用量大、價格變動頻繁,可采用價格咨詢法,例如電話咨詢、上網咨詢,掌握材料價格的變動規律,調整采購計劃。②中標價格法。針對大宗材料,招標時要求貨比三家,明確中標價格和品種。③最高限價法。如果材料是由政府定價的,且價格比較穩定,可以結合歷史數據,采用最高限價法。④成本測算法。針對新材料、新產品,應結合技術含量、生產標準、人力成本等,科學預測產品的價格。建立采購價格檔案,針對每一批次貨物的報價,均應該和歸檔材料相比較,明確價格差異的原因,做好采購價格評價。
(五)做好合同簽訂審核及審計
作為甲方,在確定了供應商后,重視合同條款的審核簽訂,例如材料的品牌、規格、數量、單價的價稅分別明確發票種類、允許誤差、付款方式、交貨方式、交貨地點、違約處理等等,聯合財務、審計、法務等相關部門對合同進行審核。同時要重視合同的審計,審計重點是虛假采購、虛增成本。
五、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行業材料采購內部控制,能提高資金利用率,實現經營目標。分析可知,因內控缺失帶來的采購風險,包括合同風險、成本風險、行為風險三個方面。對此,必須審核合同內容,審查采購價格,完善采購制度,合理選擇供應商,并建立價格評價體系,嚴格的支付審核,推動建筑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l]子庭玉.施工企業材料采購環節內部控制[J].現代經濟信息,2019(12):58+61.
[2]胡新華.談建筑中小企業材料采購合同相關責任條款的內部控制設計[J].財經界,2017(24):50-51.
[3]楊麗梅.企業采購及供應內部控制風險點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28):62.
[4]孫紅.材料采購內部控制缺失風險及應對[J].科技致富向導,2014(3):23.
[5]賴美連.工業企業原材料采購的內部審計初探[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10):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