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珍



摘 要:物理實驗教學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技巧性。實驗課的教學目的不是單純地去驗證某個規律或定律,而是通過實驗教學拓展學生的視野,開啟學生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顯得尤其重要。
關鍵詞:物理實驗;演示實驗;分組實驗
魯科版選修3-4,第四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第1節光的折射定律教材中實驗探究——探究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
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該實驗存在不足,首先:該實驗器材中的光源用到激光發射器,由于激光發射器價位相對比較高,一般學校配備的激光發射器不多,如果將激光發射器改成激光筆,由于激光筆產生的光會聚性不好,測量角度的時候誤差比較大。所以該實驗無法實現學生分組實驗只能是演示實驗。其次在演示的過程中教室前幾排同學能看得到,后幾排同學看不清。在演示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程度較低,對光的折射定律理解不夠深刻,對于折射率只由介質決定,與入射角和折射角無關感受不深。
在實際教學之后,筆者反復思考一個問題,能不能改進實驗方案,在實驗器材允許的條件下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折射定律得出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用插針法測玻璃磚折射率的啟示下,筆者想出了用插針法測液體折射率的方法。現將插針法測量液體折射率的方法介紹如下,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實驗器材:泡沫板,大頭針,量角器,燒杯
原理:在泡沫板上畫一條水平的直線,表示空氣和水的界面,然后畫出法線,與界面相交于O點,畫出一條折射光線,將兩枚大頭針T1、T2垂直插在泡沫板所畫的折射光線上,插上大頭針T3,使T3擋住T1、T2的像,那么T3與T1、T2在同一條光路上,連接O,T3為入射光線。
實驗步驟:
1.畫出表示水與空氣分界面的水平線、法線和某一角度的折射光線,將兩枚大頭針T1、T2垂直插在泡沫板所畫的折射光線上。
2.將泡沫板豎直放入燒杯中,然后緩慢向杯內注水至水面與確定的界面一致。
3.在入射區域內觀察,調整視線使T1、T2的像在一條直線上。
4.插上大頭針T3,使T3擋住T1、T2的像。
5.連接O,T3為入射光線
6.用量角器測量相應的入射角,填入表格中
數據處理:
注意事項:
1.泡沫板要豎直放入水中。
2.大頭針要豎直插在泡沫板上,且兩枚大頭針之間的距離要盡量大些,以減小確定光路時帶來的影響。
3.折射角不能太大,否則找不到相應的入射光線。
4.確保T3與T1、T2的像在同一條直線上。
誤差分析:
1.入射光線確定的準確性造成誤差,T3與T1、T2的像沒有嚴格在一條直線上。
2.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測量造成誤差,故折射角應適當大些,以減小測量的相對誤差,但是折射角不能超過48.80,否則在水面上方看不到T1、T2的像。
插針法測水的折射率實驗特點1.材料易找,制作簡單易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實現分組實驗。2.實驗操作方便、快捷,實驗過程占用的時間不多,在新課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拓展學生的視野,開啟學生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插針法測水的折射率與插針法測玻璃磚折射率實驗原理相同,因此在該實驗對后續學習插針法測玻璃磚折射率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魯科版《物理選修3-4》
[2]《測定玻璃磚的折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