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一林
摘 要:課堂討論法與接受式學習方式不同,它重視強調學生“想學”,是在發揮他們自我意識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積極互動,共同進步。同時,課堂討論法,主張學生合作搜集資料,調查、分析數據。這種教學方法,不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但對課堂秩序的控制要求較高。
關鍵詞:物理教學;課堂討論法;應用
目前,在上課時,很多學生表現出了注意力不集中,不積極,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對學科學習缺少興趣等問題。同時,在課堂討論法具體實施過程中,部分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夠強,不愿意去想,且難以適應這種課堂教學形式的改變。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把握好課堂討論法的具體應用要點,努力打造良好的課堂討論氛圍。
一、課堂討論法的重要作用
課堂討論法在實際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更符合學生樂于交往的心理需求,且能夠體現課堂教學民主性、自由性,令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同時,在課堂討論過程中,學生之間將發生思想上的碰撞,他們的思維將變得更為活躍。基于這樣一種狀態,課堂教學效果將有所提升。另外,課堂討論法,能夠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意見,讓他們具備一定集體意識,于互助、互動中實現更好的發展。但課堂討論法,也會存在“渾水摸魚”的可能性,要把握好這種教法的運用。
二、課堂討論法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營造氛圍,激發問題意識
蔡志凌曾說:“新穎的導入環節能集中學生注意力,讓他們有求知欲望。”因而,在課堂討論法實際應用中,為了激發學生問題意識,誘發他們展開激烈討論,應重視用新穎的課堂導入情境營造良好課堂討論氛圍,以激勵學生主動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在進行課堂討論之前,要針對學生們的學情進行分析,再有針對性地創設一些相對適宜的課堂教學情境,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討論中,自主分析、討論、解決問題。我在《電磁波》一課教學時,考慮到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電磁波知識,但是以表層結論為主,缺少本質層面探究。課堂上,結合學生實際學情,應用了課堂討論法教法,設計了“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這樣一個討論話題。在進行討論之前,我先為學生播放了“宇宙飛船與地面的天地對話”視頻片段,吸引了學生注意,激發他們開始思考:“天地對話是借助什么來進行的呢?”聯系以往學習經驗,學生們一下子想到了電磁破。于是,我開始引導學生舉例說明電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有的學生想到了手機,有的學生想到了微波爐、雷達,還有的學生想到了紫外線消毒。待學生問題意識被激發起來以后,我要求他們合作設計實驗,從本質上討論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在這里,通過營造良好氛圍,讓學生有了問題意識,更好地進入到了課堂討論學習環境下。
(二)合理分組,控制討論過程
在課堂討論法具體應用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個性、興趣對他們進行分組,保證每組有5-6人,讓他們互相學習,合作討論,總結相關結論。學生們進行合作討論期間,他們難免會出現一些分歧。這時,我們要對學生的整個討論進程加以指導,促使他們始終保持在一個正確的討論方向。當學生討論情緒不高時,我們要適時地進行干預,穩定他們的情緒,并及時制止組內一些學生的搗亂行為,以保證課堂討論秩序,取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討論中的控制,是課堂討論法應用的重中之重,要提高重視度。我在《直流電動機》一課教學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了解直流電動機結構和工作原理。課堂上,先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將全班學生分為了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6名學生。接著,要求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針對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進行猜想,并通過實驗設計驗證猜想。課堂討論中,其中一個小組根據之前學習過的通電導線對小磁針力的作用提出了這樣一個猜想: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根據這個猜想,他們開始設計實驗,嘗試把一根通電導線放在磁場中。通過實驗操作,他們討論出:通電導線會受到力的作用。進行完這個簡單的實驗驗證以后,他們開始無所事事嬉鬧起來。見狀,我向他們詢問道:“可以把整個線圈放到磁場中嗎?線圈會轉動嗎?”通過我的及時干預,這個小組又重新進入到了激烈的課堂討論中。
(三)及時反饋,進行教學評價
在應用課堂討論法實施教學時,要及時通過提問、做習題等方式對學生們的討論過程進行評價,真實反饋他們的課堂討論學習成果。反饋評價期間,學生們將從中獲得一定成就感,慢慢形成參與課堂討論的動力。在對學生課堂討論行為進行評價時,我們要多給予他們一些肯定和鼓勵。我在《電磁鐵及其應用》一課教學時,分別為學生演示了鐵釘直接接觸大頭針不能吸引大頭針,而將鐵釘插入通電的螺線管可以吸引大頭針的實驗。演示實驗結束以后,我要求學生開始進行一次課堂討論,分析演示實驗說明了什么?課堂討論結束以后,其中一個小組總結道:“插入磁鐵的通電螺線圈會有磁性。”面對這個小組的課堂討論結果,我用“非常棒!”簡單話語表示了鼓勵,實現了對課堂討論的及時評價。
總而言之,雖然大部分學生都比較喜歡討論式教學法,但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始終不太理想。在這個背景下,要結合課堂指導思想和課堂教學目標,做好充分的準備。基于分析學生學情基礎上,精心設計一些課堂問題,誘發他們對問題的激烈探討,再對他們的課堂討論全過程加以控制,由此通過課堂討論法的應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朱曉燕.中學物理課堂討論式教學模式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7,4(20):96.
[2]張大明.課堂討論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17(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