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熙晨
摘 要:“樂學”強調“快樂學習”,在當前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游戲活動、合作活動,以及現代媒體,促進課堂樂學氛圍的構建,從而激發學生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樂學;游戲;合作;現代媒體
興趣是學生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的動力,在實際開展小學語文知識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當課堂教學的氛圍相對輕松時,學生也會主動參與到課堂之中,進行知識的學習,而當課堂的氛圍較為單一時,學生也會表現出消極的情緒,從而降低學習的效果。那么在開展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如何進行教學策略的優化,促進語文“樂學”氛圍的構建,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呢?
一、利用游戲教學
游戲是構建“樂學”氛圍的有力工具,在開展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游戲為媒介,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自主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從而提高認知的效果。
例如,在《花的學校》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打擂臺”的游戲活動,促進本節課生字的認讀教學。從教材中的內容安排來看,本節課中的主要教學的生字有“荒”“笛”“假”等,基于上述生字內容,教師進行卡片的制作,使得每張卡片上對應一個生字。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先對學生簡述“荒”“笛”“假”等生字的字形以及含義,讓學生對上述生字有一個初步的認知。緊接著,教師從班級中選擇兩名學生到講臺上,當教師向學生出示一張卡片后,兩名學生對卡片當中的生字進行認讀,對于認讀正確且速度最快的學生,獲得游戲的勝利,另一名學生淘汰。之后,教師再讓班級中的其他學生對之前獲勝的學生進行挑戰,重復游戲流程,從而提高學生對“荒”“笛”“假”等生字的認讀效果。
顯而易見,在開展語文知識的講解中,教師能夠利用游戲活動促進課堂樂學氛圍的構建,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對語文知識的認知,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
二、利用合作活動
現代教育理念中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認為學生通過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新知識進行理解,從而完成對新知識的認知。而合作學習活動的應用,就是能有效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活動。在當前語文知識的講解中,教師利用合作學習活動,能夠將學生放在與教師同等的位置上,構建自由、愉悅的氛圍,從而提高學生進行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強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從而構建樂學的課堂氛圍。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先對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進行分析,并按照學生的實情,對學生進行層級的劃分。隨后,教師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組員的劃分,使得每個小組中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呈現差異化的分別。緊接著,教師讓學生以安排好的小組形式,共同進行本節課的學習,并讓小組中文本解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對組內的其他學生進行指導,促進學生文本解讀能力的提升,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有效分析。
不難看出,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能夠利用合作學習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讓學生在自由交談的愉悅氛圍中,更好地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果。
三、利用現代媒體
教育資源的發展促進了教學形式的變化,在語文教材當中所呈現的知識內容大多是抽象為主,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相對抽象的內容不容易理解,同時會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降低。而在課堂中,教師利用現代教育資源,能夠將原本抽象的內容,以直觀情境的形式進行展示,從而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氛圍中,點燃學習的興趣,自主進行語文知識的探尋。
例如,在《秋天的雨》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媒體,促進樂學氛圍的構建。《秋天的雨》中主要描述了秋雨的美景,如果教師直接讓學生對文本中的內容進行賞析,那么學生勢必會因為單一化的學習內容降低賞析的興趣,而教師利用多媒體中的視聽技術,向學生播放呈現秋雨美景的視頻,促進課堂直觀情境的構建,能夠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動態視頻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更主動地融入到課堂之中。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育資源促進課堂情境的構建,從而讓學生在直觀情境中,提高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實現對語文知識的有效學習。
總而言之,教師對教學策略進行優化,促進語文課堂“樂學”氛圍的構建,能夠有效提高語文課程的教學效果,但是卻不是在一節課的教學中就可以實現的,而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在之后的小學語文課程中,教師應當繼續分析教材當中的語文知識,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創建構建“樂學”氛圍的策略,并在實踐教學中進行應用,從而形成完整地構建樂學氛圍的教學體系,逐步提高學生參與語文課堂的興趣,促進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林聯勝.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105.
[2]李倩,常開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提高語文課堂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7(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