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仕剛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程加快,德育教育即思想品德及政治思想教育作為整個教育事業的根本內容,始終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與生命。目前,各階段學生尤其是剛進入青春期初中生的各種德育方面問題逐漸浮現,引發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與重視,需要教育工作者認真分析思考,提出優化對策。本文將聯系當代初中生心理特點,對德育教育現存問題的探討分析,并提出相應優化對策。
關鍵詞:初中生;德育教育;問題探析;優化對策
一直以來,德育教育自小學起就以思想品德課程的形式施行,初中階段通過政治課程學習持續展開。對學生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德育教育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其一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及心理健康發展。初中階段作為人生重要階段,該階段學生歲數大多在14至16歲之間。初中階段的學生剛剛步入青春期,開始對世界形成自己的認知,這時對其德育的正確引導十分重要。同時,初中階段學生通常具備青春期叛逆、情愫萌生、妄想不勞而獲等普遍心理特點,對其德育教育工作增加了阻礙。思考分析其心理特點及德育教育問題的形成原因,制定相應解決對策并落實解決,有利于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有利于為國家供給更高質量人才。
一、當代初中生德育教育現狀及其心理特點分析
(一)叛逆心理
1.渴望獨立
當代初中生年齡多數分布在14-16歲,其中獨生子女占比較大,往往是一個家庭的中心,集父母及其他長輩的寵愛及關心于一體。當孩子從小學進入初中,部分家庭為追求更好的教育質量,選擇送孩子去讀封閉寄宿式重點初中。在基本脫離家庭的封閉式初中教學中,學生為適應成長獨立能力增強,自主意識增多。當獨立性意識逐漸強大的初中生脫離學校從新回到家庭中,開始和家長有不同看法,甚至事事不愿聽從家長建議,嚴重者產生叛逆心理,常常常頂撞家長甚至離家出走。
2.領域意識增強
當代初中生隨著離開家庭步入更成熟的學校群體,與家長的溝通大大減少,甚至出現不愿與家長溝通、不讓家長進自己的房間、不與任何人討論心事等現象。這種現象是初中生領域意識過強的體現,他們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讓任何人進入自己的世界,對于企圖進入其領域的人隨時處于警惕狀態。領域意識過強不利于與父母的溝通了解,逐漸出現隔閡,將導致其叛逆心理的形成。
3.攀比心
大量研究表明,當代初中階段學生有嚴重的攀比心,體現在服裝等各種潮品的穿著、零食飲料甚至男女朋友等各個方面。經濟條件富裕的家庭,孩子作為家庭中心,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吃穿用度往往十分體面,并且有大量生活費。初中生們朝夕相處,有較強的攀比心,不愿意比別人差,往往具有“別人有的我也要有”的心理及對家長的要求。另外,當代初中生早戀問題明顯,他們甚至以早戀為榮,企圖用早戀證明自己的人格魅力。這種無謂的經濟及早戀的攀比,給家庭帶來了不小負擔及影響,尤其對于經濟能力一般的家庭無法滿足孩子需求,往往引起孩子對家長的不滿,產生叛逆心理。
(二)早戀問題
近些年,初中校園里男女學生不正常關系的發生并不少見,早戀成為了當代初中生一大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初中生剛剛進去青春期,經過生長發育,男女性格及性征差異。由于差異的產生,學生往往對異性充滿好奇心,相互吸引,關系逐漸走近。同時,由于初中生獨立意識及攀比心理作祟,往往將正常的男女學生友誼發展為戀情,以證明自己的獨立性和人格魅力。綜合以上原因,加上家長和教師不正確引導,最終導致了當代初中生早戀問題的尷尬現狀。
(三)觸犯法律
據不完全統計,自20世紀以來,初中生犯罪率持續升高,主要集中在盜竊、斗毆等行為,是初中生一大德育教育問題。無論是盜竊還是斗毆行為都是為了一時痛快,不了解盜竊需要付出的法律責任,把握不好打斗程度,都是初中生缺乏法治意識的體現。
二、當代初中生德育教育完善措施
(一)創造家庭學校合作教育體系
家庭與學校的合作教育,可以有效防治初中生叛逆心理的產生。初中生叛逆心理主要是由于在學校的獨立性培養不再適于家庭環境而與家長產生的意見不和的矛盾激化。將學校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降低學校教育的封閉性,由教師組織家長定期了解學生學習生活情況;避免家長對孩子的過度溺愛,家長主動向老師咨詢教育問題,進而防止初中生過度的獨立心理、叛逆心理及個人領域心理發生。
(二)對其早戀情節進行正確引導處理
處理初中生早戀問題,要點有二。一,前期防治。作為家長,關心關注孩子情緒變化與心理動態,發生端倪應該深入了解。作為教師,關注學生早戀問題,對學生進行正常戀愛觀教育,引導學生以學習為重,若發現問題應與家長多溝通合作解決。二,正確引導。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避免捕風捉影、一棍打死等錯誤做法,避免引起學生叛逆心理。發現早戀問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消除其攀比心理及好奇心理所致的早戀情結。
(三)加強初中生法治知識普及
為有效避免初中生犯罪,教師需切實加強對其法治知識的教育普及。教師可以通過詳細的案例講解普及使學生了解到盜竊、斗毆等犯罪行為的嚴重性,同時,定期召開法治知識主題班會,加深學生印象。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對初中生心理情況的觀察也很重要,避免其心事郁結而沖動發泄實施犯罪。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作為整個教育事業的根本內容,始終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與生命。為優化落實初中生良好德育教育,需創建家庭與學校的配合教育體系,增加法治知識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有利于為國家教育出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孝華,康薇.基干學生主體性分析立德樹人的現實路徑[J].河北青年管理于部學院學報.2014(04).
[2]張春杰.玲愛生命一淺談生物學習中生命價值觀教育[J].新課程學習(下).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