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通
摘? 要: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但是音樂課程不用被忽視。教師應該優化學生的音樂學習的直觀感受,提升課堂的趣味性與知識性,使得學生能夠真正愛上音樂,并從中得到自己的感悟與所思所想。因此,本文以高中音樂為載體,并結合筆者自身實踐,對提升高中音樂教學質量的探究策略這一問題進行一番詳細的個人觀點說明與探討。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策略;數字化;樂器化;實踐化
高中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學習并充分了解音樂類型,了解民族的音樂、世界音樂,熟知多種類型的音樂流派,知道流行、美聲、民謠、搖滾、爵士、古典等多種類型的音樂,提升學生的興趣,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
一、數字化的音樂課程,激發音樂靈感
音樂是一種美的藝術,教師要想打開學生的音樂靈感就要做好課程導入。這時,教師可以利用數字化的形式來作為音樂課程的導入,利用多樣化的圖片、視頻、聲音來為音樂做好鋪墊。學生在聆聽之前可以視頻來了解音樂人的生平,了解音樂背后的故事,也可以通過圖片來感受歌曲中所描繪的景象,更可以通過教師播放的視頻來進行跟唱,這都是數字化的教學手段可以達到的教學效果。音樂和圖片以及視頻的展示有利于學生在一個適宜的氛圍中進行學習,ppt為課堂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情境,加強了學生的審美體驗,使學生變得放松,有利于其融入音樂的狀態,而且更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升音樂教學的效率性。
例如,在講解《貝多芬》這一節時候,教師就開展了數字化的教學課堂。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要讓學生了解貝多芬,熟悉他的作品,讓學生可以感受到其創作的旋律之美,感受貝多芬頑強的生命力與生活熱情。在上課之前,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來播放一段關于貝多芬的視頻介紹,讓學生去了解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同時為學生播放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命運交響曲》,學生在聲色結合的多媒體音樂課堂中不斷提升自己,獲得更多的音樂靈感。
二、樂器化的音樂課程,增強律動感知
樂器是音樂課程必不可少的教具,不同的音樂應配備不同的樂器,這樣的音樂才會有層次性。因此,在高中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樂器合理地融入音樂教學中,這樣的課程能提升學生對音樂,尤其是對節奏的感知,從而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體驗。樂器化的課堂將理論可以變為現實,學生通過對樂器的使用提升了自己的音樂素養。這時,學生可以分成多個不同的音樂小組,通過對不同樂器的感知來提升自己的音樂學習能力,像手鈴、沙錘、木魚、吉他、口琴等樂器。樂器的伴奏可以幫助學生找到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在樂器的幫助下可以更快地開展音樂課程,豐富教學形式。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一邊使用樂器,一邊來聽音樂,并隨著音樂的節奏來進行樂器的使用,增強自己的音樂律動性。樂器走進課堂加快了教學節奏,提高了教學質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節奏感和律動感,使課堂變得更加愉快。
例如,在講解《鼓樂鏗鏘》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開展了樂器化的音樂課程,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欣賞“錦雞出山”“滾核桃”和一些地方的童謠,這里就包括了許多樂器化的展示。為了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師可以將小的手鼓帶到課堂中來,學生可以同桌兩人、前后桌幾人結成小組,自己來擊鼓,感受這其中的節拍,培養對音樂的敏感程度。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拍手、跺腳、喊口號等形式來讓學生體會鼓樂的節奏與韻律。樂器化的音樂課程增強了學生對律動的感知,激發了學生的靈感。
三、實踐化的音樂課程,培養綜合素質
高中音樂課程需要教師進行多樣化的設計。在熟悉了音樂,掌握了節奏之后,教師可以設計實踐化的音樂課程,即設計一些學生可以參與進來的教學活動。例如教師邀請一些有名的音樂教師來學校進行表演,學生可以近距離感受音樂大家的魅力。教師還可以舉辦一些音樂的小游戲,比如聽歌猜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舉辦一些音樂的比賽,例如歌唱大賽、樂器表演大賽,這些都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多人共同合作一部音樂劇的形式,將戲劇與音樂結合起來。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有助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生藝術修養,改變了以往沉悶的課堂氛圍,增添課堂活力。
例如,在講解《京劇大師梅蘭芳》這一課的時候,筆者就進行了表演化的課堂。這一課主要介紹了京劇大師梅蘭芳的作品,在指導學生欣賞后,教師鼓勵學生學唱京劇。教師通過播放視頻,指導學生模仿京劇表演的動作,將音樂課堂打造成了京劇舞臺,學生主要欣賞《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海島冰輪初轉騰》。學生通過實踐表演提高了自信,理解了我國傳統藝術,提升了學生的藝術修養,使學生獲得情感陶冶。
綜上所述,高中音樂教師一定要改善課程的多樣性與層次性。教師可以構建數字化的音樂課程、樂器化的音樂課程、實踐化的音樂課程等多種形式的課程,活躍整個課堂的氛圍,提升課堂的音樂性。
參考文獻:
[1]劉學峰.芻議高中音樂的教學現狀與解決對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6,11.
[2]錢芳.對比法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