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站
摘要:目前,小學數學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學業成就負責,還要成功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在目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許多教師只講解課堂教學中的知識點,只注意讓學生學到更多,而不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所以這種教學模式只會適得其反,只能事倍功半。本文首先介紹了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提出相關的改進措施,希望能夠幫助更多小學數學教師。
關鍵詞: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改進措施
小學生處于一個相對特殊的階段,他們對新事物更感興趣,充滿好奇心,如果老師給他們一個合理的指導,它對他們的學習有很好的影響。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由于數學知識中的一些概念相對抽象,理解小學生的能力不足,學習效果不好,需要教師理解教學的好處,同時向學生傳授知識。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著指導作用,讓學生學習。然而,在這個階段,許多教師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是單方面傳授知識,他們不關心學生是否能理解,這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逐漸失去了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從長遠來看,它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會導致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將傳統教學與現代技術相結合,以優秀的方式提高教學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發揮良好的領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學習數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具體策略
(一)情感上提高學生興趣
1.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在過去,教學模式過于死板、乏味,老師單方面進行填鴨式教學,這當然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使得兒童產生厭惡和拒絕的心理。今天,在教學政策的改革下,教師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盡快將主體轉移到孩子身上,給他們一個廣闊的世界,釋放他們的潛力和才能,發現什么更適合他們。這與利益取向和整體質量的增長密不可分。然后,教師必須堅持認識真理的觀念,不僅要注重理論的積累,還要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善于反思。就實際情況而言,親密友誼和師生信心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教學要素。
小學生的心態還不夠成熟,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對于自己喜歡的教師往往更專注于學習,更專注于教師,而不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或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時刻注意自己的心態和情感,不斷優化教學措施。當然,我們也必須多加注意和尊重,真正得到孩子們的喜愛與認可,把老師視作最為親近的存在。而想要達成這樣的目的,就要依托于科學、合理的交流方式,端正自身心態,致力于師生關系的維護,以此為切入點,讓孩子們對數學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2.營造愉快的氣氛
許多教師的教學風格過于嚴格和僵化,他們過分依賴紙質內容,所使用的工具只是一塊黑板。孩子們也沒有互動和交流的機會,只能接受老師的性格和節奏。從長遠來看,僅僅注入學生機械知識的老師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增加了課堂的枯燥乏味的氣氛。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學習就結束了。那么數學教學就會停滯不前,這將嚴重阻礙學生的整體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改變這種狀況。
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和學習環境,對激發小學生學與教的興趣對學生至關重要。為實現這一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學生保持飽滿的姿態,徹底放松課堂教學環境,采取合理的教學態度,確保數學教學的一般嚴謹性。同時,保持師生關系良好,放松學生強烈的學習心態,促進學生充分參與數學學習。
3.以學生為主體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中,普通教育的對象是小學生。然而,在教師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可能不會在課堂參與中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小學生就會掌握數學知識。小學教育的基本原則完全被忽視,大大降低了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主性。同時,由于小學生不太了解自己的生活方面,理解社會只是一紙空白。因此,教師應逐步利用學生的潛能,通過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接受程度,努力引導他們以積極向上的方式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確保學生的教學質量。數學教師應該意識到使用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小學生的潛能,并將小學生作為教育中心,促進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二)轉變教學理念,將理論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想讓學生們最大限度的掌握學習到的內容,就應當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應試教育。在現在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來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從而讓他們更加理解和領悟學到的內容。例如在進行加減運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蘋果、香蕉等道具進行教學,從而讓他們更加形象具體的知道問題答案。教師也可以通過相關的實踐活動,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且增強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增加課堂提問,擴大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記憶情況,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增設課堂提問環節,以此來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并且擴大了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有一個司空見慣的數學問題:樹上有5只鳥,有人開槍打死了一只,現在樹上還剩幾只鳥。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來分析,學生們會回答還剩4只,因為5-1=4;但是隨著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問題的答案也各種各樣。這樣的課堂提問環節,其答案看似五花八門,毫無邏輯,但在對于學生的想象力的培養方面又何嘗不是一種優勢。因為小學生的想法本身就比較天真,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比較新奇,在對他們教學的過程中,不應僅僅注重對單一知識的傳授,而更應該重視對他們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增加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四)日常教學注重競賽引入,分段教學延伸學生興趣
競爭心理作為小學生常見的學習心理之一,對于其數學興趣的延伸起著較大的推動作用。數學競賽作為小學最為普遍的競爭形式,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重要途徑。因此在社會競爭壓力日益增加的當下,小學數學教師應善于引入競賽活動優化教學建構、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進而逐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總體質量。
分段教學作為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是調動絕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在競賽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結合分段教學模式,從學生數學自信的培養切入逐步提升其學習興趣、提升數學教學總體質量。如在進行競賽活動規劃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對競賽內容、考核標準等進行相應的調整,促使每一位學生在參與競賽過程中找到個人價值體現、強化其學習自信力,進而逐步提升其數學學習興趣、提升數學教學總體質量。較之于傳統的競爭模式,分段式的競賽活動在督促學生提升自我的同時增強了學習自信、提升了其自主學習興趣,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學數學教學總體質量。
三、結語
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便是其步入數學王國的“敲門磚”。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及課堂氛圍的優化,從繪本教學的優化及電教媒體的合理使用等角度逐步優化課堂教學建構、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進而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總體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瑜君.基于層次化教學模式的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創新策略[J].學周刊,2019(25):89.
[2]馮金誠.思維可視化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學周刊,2019(25):134.
[3]陳超,陳理宣.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符號意識的培養——以“百分數的認識”一課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19(22):33-35.
[4]安霞.淺析教育信息化技術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2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