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穎
摘要:小學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的核心課程。作為核心課程的主要內容閱讀教學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隨之成為一個教育熱點問題,促使許多小學語文老師為之不懈努力,尋求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式。本文從小學語文教育及閱讀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合理方案,幫助小學生學好語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小學教育處于我國教育事業的基礎地位,小學教育事關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語文教育作為小學教育的基礎性課程,對小學生發展有著指導性作用。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育的核心教學內容,其教學有效性的發揮,既關系著小學教育學習效果的發揮,也關系著小學生知識素養的發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有利于增強小學生學習和閱讀的興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更好地幫助小學生學好語文。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開端,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有著長久不衰的影響。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老師教學活動中不可忽視的內容。由于小學生知識水平的有限,對事物的判斷接受能力也有限,因此,在小學教育中往往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許多老師常常以課堂主人公的身份,忽視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課堂感受,灌輸式的向小學生傳輸知識,但往往適得其反,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技術被引進課堂教學,新媒體教學具有快捷方便,易于感知的優點,但也存在一些阻礙學生閱讀接受的問題。許多老師借用PPT講解課堂內容,但其PPT版面制作過于枯燥,多為文字版面的堆砌,以及講解過程中完全忽視了小學生的觀看學習感受,自得其樂地閱讀著PPT的文字內容。小學生學習接受跟不上節奏,導致閱讀教學效果收效甚微,致使許多小學生不得不利用課余時間去上補習班,壓榨小學生的休閑娛樂時間[1]。在本該學習、娛樂的黃金時期卻因為課堂知識難以捕捉,小小年紀不得不面對巨大的學習壓力,在痛苦的補習中接受知識,這一現象極度影響了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本來引進新媒體技術是為了減輕小學生的閱讀教學接受難度,吸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在反而成了阻礙其學習的阻力,減負便成了增壓,這不是本末倒置嗎?雖然也有諸多老師也注意到這一問題,試圖通過視頻、音頻等方式,希望能吸引學生的目光,提升閱讀教學的課堂學習效果。但又出現了視頻、音頻文件過多,時長過大,導致課堂低效的問題。
閱讀作為教學活動中老師與學生有效溝通的途徑,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應適應時代變化,及時更新教學方式,教學創新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的閱讀接受能力,關注小學生的學習感受,適當運用新媒體技術,創建高效課堂。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的策略
(一)肯定學生,提高閱讀興趣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提高課堂效率與課堂效果的有效保證。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適當增加與小學生的閱讀互動,在互動過程中對小學生的閱讀表現給予合適的肯定,讓學生能感受到參與其中的樂趣,以后能自愿自動地參與閱讀教學活動,從而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新型教育中,老師可以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變化,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的素材的合理編排,吸引學生的眼球,創建高效課堂。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與接受能力都有限,閱讀文字與有趣的圖片(如小動物,玩具等圖片)的有效結合配以生動形象的講解,更易于接受,既可以引起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可以提升課堂知識接受的高效性[2]。
(二)改善語文教學方式,提高閱讀教學措施
老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課堂上也只是充當指引者的角色,而不是主人公的角色,負責引導學生開展有效學習,而不是掌控課堂,控制學生的學習接受。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課堂時間更多的留給學生。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適當建立合理的閱讀激勵機制,通過一些小禮物、小獎品等,肯定學生的閱讀行為,鼓勵學生去積極參與閱讀,提高閱讀的興趣,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可以適當地對學生的課余時間進行合理化的安排,不要只是讓課后作業完全占據學生的課余時間,應適當留給學生更多的業余時間,讓他們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自覺主動地參與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繼而愛上閱讀,樂于閱讀,從而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此外,作為小學老師,還應保持一份親和力,密切關注小學生在成長道路上的心理發展變化;加強與小學生的溝通交流,在學習活動中更多的了解每一個小學生的性格特征,及時掌握其心理變化,及時解決其存在的心理問題,幫助小學生建立閱讀興趣,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同時助力小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為祖國培養更多的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時代新青年。時代在變化,老師也應具備時代適應能力,時刻關注社會變革的時政熱點,及時進行教育革新,更新教育理念;順應時代潮流,不屑學習,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教育體系知識庫,及時和同學傳播新時代、新思想、新知識,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學生學習的時代性和創新性[3]。
結束語:
傳統教育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忽視學生的主體感受和課堂主人公的地位,一味地知識輸出嚴重阻礙了小學教育的發展。新時代下,教育革新,課堂大翻轉,應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突出新課堂上學生的主人公地位,充分發揮學生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與自我學習、自我成長的意識;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積極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昱.解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68.
[2]高靜.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8(24):64.
[3]劉焱.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