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憲
摘 要:在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成本會計教學也需要立足于專業特點和學習需要,嘗試在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環境等方面做出適應性的創新。將互聯網技術與成本會計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便利性,為學生提供更多、更新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了解成本會計行業發展現狀、崗位工作內容、企業招聘需求,從而結合學生個人情況,調整學習計劃,實現個人綜合能力的提升。本文首先概述了高職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隨后就“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提供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成本會計;教學資源庫;雙師型教師
一、引言
在國家政策鼓勵下,近年來中小企業的數量和規模都在不斷增加,這些企業對于高素質會計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上升。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搖籃,在開展成本會計教學時,既要關注學生會計理論的掌握情況,又必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訓機會,豐富學生的實習經驗,這樣在畢業求職時也會更加順利。在互聯網時代,依托“互聯網+教育”推進成本會計教學改革,能夠在不斷提高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水平的基礎上,讓學生的技能應用水平得到提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有積極幫助。
二、高職院校成本會計教學現狀
(一)成本會計教材內容更新速度慢
現階段高職院校所用的成本會計教材,需要經過編寫、排版、印刷和銷售等過程才能呈現到學生面前。可能作者編寫時是最新的知識,但呈現到學生面前時知識已經陳舊,對成本會計工作實務起不到應有的指導作用。雖然現在有些高校很注重成本會計案例教學,但是現有的成本會計教學案例都比較舊,不太適用現有的工作需求。如果教材內容、教學資源沒有定期更新,與當前行業前沿形勢脫節,學生所學的知識有很大一部分不再實用,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二)教學方法單一,實踐機會較少
教師在授課時,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沒有留給學生過多的思考與討論的時間,而是直接將現成的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雖然短期來看能夠完成教學任務,但是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在今后成本會計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學生容易形成依賴心理,缺乏探究精神和自主學習意識,長遠來看對于職業生涯發展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另外,高職院校提供的專業實習機會較少,即便是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由于實習期短,學生也很難在有限的實習時間內真正提高專業技能。
(三)“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
在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和改革中,“雙師型”教師發揮了重要作用。雙師型教師除了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外,還有很豐富的企業工作經驗,在進行成本會計教學時,可以穿插講解一些就業形勢、開展就業指導,甚至是幫助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這些都為本專業學生的學習、成長起到了促進作用。從現階段來看,部分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數量偏少,尤其是近年來職業院校擴展招生,班級增多,“雙師型”教師更加不夠分配,成為制約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一大重要因素。
三、“互聯網+”對高職成本會計教學的促進作用
(一)延伸了學習時間和空間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相對同定。學習時間主要是課上的45分鐘,學習空間是教室,或者是圖書館、實訓基地等場所。隨著成本會計課程的深入,知識難度的增加,學生迫切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更加靈活的空間進行專業學習.、互聯網的出現滿足了這一需求,學生可以在課后觀看教學視頻,查找相關資料,滿足自學需求;利用移動設備,能夠隨時隨地地學習。可以說,“互聯網+”顛覆了成本會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有機會按照自己的喜好、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效率也成倍地提升。
(二)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職院校的學生相比于中學階段,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如果學生能夠利用課后時間進行成本會計的學習,無疑會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有巨大的幫助。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在課后可以通過互聯網,養成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習慣,這樣即便是沒有教師的督促,學生也可以在專業課程方面進行鉆研,對成本會計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領先于其他學生。例如,教師可以將用完的課件上傳到QQ群里,學生利用互聯網在課后將資料下載下來,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反復觀看教學課件。如果還是不懂,也可以在線與其他同學討論、向教師請教,直到掌握知識點。
四、“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策略
(一)構建成本會計教學資源庫
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成本會計課程需要建設開放式教學資源庫,建立成本會計教學資源庫,學生通過教學資源庫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開放式教學資源庫可以達到資源共享、學生個性化學習、學生終身學習的目的。高職院校還可以聯合周邊的一些職業學校、普通高校等,建立聯合教學資源庫,將成本會計教學的一些資源、課件等,分享到教學資源庫中,通過實現資源共享,為各個院校成本會汁教學高質量開展提供支持。
(二)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
應圍繞“互聯網+”的特點,建設優質成本會計教育資源建設管理系統、強化信息技術與成本會計課程改革教學方式的融合。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將學生帶到會計企業中進行參觀學習,讓學生能夠學會基本的互聯網使用技巧,利用互聯網的相關技術來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借助互聯網讓學生明白企業成本會計的工作要求、作業標準,繼而讓學生能夠對成本會計的-作過程有更深刻的認識。
(三)著力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
雙師型教師隊伍無論是在提高教學質量還是推進成本會計教學改革上,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高職院校應嘗試通過多種渠道加快組建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例如,依托校企聯合辦學這一層關系,聘請合作企業會計部門的高管,到企業擔任兼職教師,或是定期開辦一些講座,通過這種形式滿足成本會計專業教學的需要。還有就是學校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也要組織會計專業的教師,定期參加技能培訓活動,在培訓形式上也要結合教師自身的特點,盡量地體現出多樣化,例如可以鼓勵會計專業教師考取更高的資格證書,考研考博等,還可以到企業見習,以各種途徑提升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
(四)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實習實訓機會
成本會計專業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才能讓學生將所學理論轉化為個人技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以往學校方面主要通過校內實訓、校外實習兩種方式,滿足學生的技能訓練需求。但是這種教學模式需要學校提供充足的硬件設施,成本投入較高。而基于“互聯網+”的成本會計教學,則為學生提供了第三種練習渠道。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室或是自己的計算機,打開成本會計模擬軟件,里面有大量的案例、素材,為學生提供了逼真的工作環境,學生通過這種形式也能夠積累實習經驗。
五、結語
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是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必然趨勢。將“互聯網+”思維應用到成本會計教學改革中,充分發揮當代高職學生對互聯網的天然親和性,加快完成教學改革。依托互聯網技術,構建成本會計教學資源庫,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教師方面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教學水平,指導學生進行理論學習和實習實訓,培養出會計專業復合型人才,幫助學生提高求職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陶燕.關于高職院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武漢商學院學報,2014,24(3):72-74.
[2]高苑.高職院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創新的路徑選擇——基于“微課”和“翻轉課堂”結合[J].財會學習,2017(6):208-209.
[3]張國艷.“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機械類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9):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