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力資源外包(HRO)是一個新事物,是一種新型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至今還未得到廣泛的理解和認識,這與20世紀90年代早期信息技術外包的發展猶為相似。不過近年來,外包已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比如財務、會計、采購和客戶管理等,人力資源外包雖然名不正但也在企業得到了肯定與認可。本文多角度介紹了人力資源外包及其優勢、缺點分析和風險及其控制對策。
關鍵詞:人力資源 外包 風險 HRO
人力資源是企業員工及其具備的能力的總合。任何行業,人力資源都是組織中最重要的組成,是能夠創造無限價值的資源。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的管理水平往往是一個企業整體的經營管理水平的體現。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已經具有比較成熟理論的科學,它也是一門技術,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操性。在西方發達國家,人力資源管理非常的完善與成熟。近年來,我國的人力資源管理也突飛猛進,快速發展,在眾中企業中都有實例應用。
80年代以來,緊隨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迫使企業和組織的經營和管理的模式發生了變革,業務外包也隨之興起,而其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外包是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之一。目前,基本延伸至企業全部的人力資源管理的有關業務。
外包作為一種較為新穎的經營運作方式,用較簡單的語言來形容就是“外部尋求資源”的含義,將本該由自己的員工完成的業務由承包方完成。這種模式的實質是改變了企業原來的生產經營模式,使企業重新整合定位,強化企業在某些或者某幾個鏈條的競爭優越性,進而實現企業自己的進步與可持續發展。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外包多是出于企業自身特定的目的和動機。在進行人力資源外包決策時,不同類型的企業其動因也會不同,即使是同一企業,選擇不同的外包目的和動機也會出現不同的地方。因此要采用不同的理論、多角度的進行分析評論,要從整體上對人力資源管理外包的現象做出全面的解釋。
高層管理者會對人力資源外包業務流程抱有正常的顧慮。例如,很重要的一點是合作的伙伴是否與我們有相似的價值觀,與企業文化是否匹配。一些管理者可能還會有第二個顧慮是他們要為承包者支付相當可觀的額外費用。與其這樣,還不如自身努力達到承包者的效率水平,或許還能節省開支。之所以有這樣的憂慮,是因為他們沒有把資本成本計算在內,也沒有考慮未來的必須投資。這可不是一次性的“一錘子”買賣。很多高層對外包也會第三個擔憂,那就是控制權的喪失。這實際上一部分程度上只是一種感覺而非事實。即使建立了人力資源外包關系,關鍵的管理企業仍需參與其中,必須保留對外包流程的戰略性管理,同時人力資源外包承包者可以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持與協助。
要讓人力資源外包關系收到成效,就需要由一個人負責人來控制而不是“聯盟經理”來負責。促使人力資源外包產生作用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擴大教育和說服過程的影響范圍,所有管理者與各級員工(包括外包關系的管理者與各級員工)都要受到正面影響。向外包的轉變是一個企業的組織中整個系統的重大轉變。企業要與外包承包單位建立互相信任、團結協作、共同進退、易于穿透的良好合作關系。
人力資源外包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使用人力資源外包會使員工士氣低迷,造成員工的惰性。要想解決此類問題,企業要界定好人力資源外包的范圍,分配好企業自己員工的責任、義務和權利,嚴格遵守外包協議。人力資源外包就是讓第三方融入到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這樣就很可能會造成公司機密泄露的問題,導致的公司遭受經濟損失和社會的負面影響。要避免此類事件發生,公司就要擦亮雙眼,選擇可靠、素質高的外包企業,并在合同中明確各自的責權義及造成損失的追償事宜。但是合同不可能將所有會出現的問題都包括在內等。企業要對外包風險有一個全面深刻充分的認識。人力資源外包也會使人員溝通不暢,員工滿意度降低。對此,企業外包時有針對性地與不同人員進行有效溝通,爭取內部支持。人力資源外包還將面臨企業文化難以融合的風險,這些文化差異會對企業員工和外包人員及其團隊造成影響。為了能很好的整合各方,企業在外包時要認真考量篩選外包人員;外包人員在上崗前要進行相關培訓,以確保其充分了解領會本企業的文化和其工作核心,并按公司的方式協同工作。
人力資源外是一把雙刃劍,利弊兼存,風險與收益同在。私營企業在選擇人力資源外包時,一定要找可靠、專業且有實力的公司。在外包的決策、實施等各個環節全盤慎重考慮,盡可能的降低乃至消除外包帶來的潛在風險和消極影響。企業管理者要識別這些負面的因素,并且制定詳細的應對預案,全員參與,使人力資源外包的積極方面發揮到極致。
參考文獻:
[1]黃麟,《人力資源管理外包的風險控制》,新華出版社,2015
[2]任康磊,《人力資源管理實操從入門到精通》,人民郵電出版社,2018
[3]羅恩·阿什肯納斯,戴維·尤里奇等著,姜文波,劉麗君,康至輝譯,《無邊界組織》,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4]王奕,《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外包風險及規避》,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
[5]鄒善童,《企業人力成本控制整體解決方案》,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
丁旭,漢族,男,遼寧丹東人,沈陽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