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教育改革推動,教育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方法開始,素質教育在當今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使得教師和學生已經走進了素質教育為主導發展方向的新時代,各個學科都開始針對傳統教育做出了改革的措施。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應積極響應素質教育改革的號召,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給學生創造學習的機會,促進學生思維思想上的開放,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逐漸的形成獨立思考,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通過實現教師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來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數學成績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教學
高中數學在傳統課堂上一直都是一門十分枯燥,乏味,沉悶的課程,但同時又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學生在學習中極易產生厭學的心理,導致教師在教學中總是事倍功半。所以一直以來,教師們常在思考如何通過優化教育方法來提高學生們的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來激發他們的潛力。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便可以更好的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減輕教師和學生共同的負擔。對學生在日后數學課程中的學習有極大的幫助。因此,教師在教學的課堂和課余時間要不斷的去為提高教學的效率而努力。而下面我們將對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高效性進行幾點探討。
一、引導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需要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一門課程的前提。尤其是像高中數學這樣的一門占據重要地位的學科,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游刃有余,也可以使得教學課堂充滿活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眾所周知,傳統教學中預習、復習的確是一套比較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對所學知識提前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在教師講授的過程中能夠迅速的理解,從而使教師的教學過程能更順暢的完成。而復習就能夠使學生更牢靠的掌握知識,在短時間之內將所學的知識真正的消化和吸收。此外,教師還需要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善于主動去發現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另外,教師教學時不能循規蹈矩地教學,要在教學時能夠舉一反三,同時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參加到教師設置的探究性問題當中。比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正弦函數圖像的特點是什么?試著讓學生們主動開放去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漸地引入到正切函數和余弦函數的特點。以此來引導學生主動動腦的習慣。
二、積極改進教學方法
高中數學是一個“形象”與“抽象”的學科。高中數學對學生的要求是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應該是學習方法,而不是學習所謂的套路即解題步驟。高效課堂的建立,需要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而這就要求教師們去積極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學生的數學思維應該包括數形結合思維、轉化思維、分類討論思維、集合與對應思維等。而這些思維方式又是基于一些數學的解題方法之上的。比如待定系數法,數學歸納法,分析法,綜合法,反證法,換元法。教師要結合自己所講述的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去運用解題方法來解題。比如在學習“數列”時,教師在講過等差數列的特征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對等比數列進行一個猜測。從而引出錯位相減法在等比數列中的應用。使學生更清楚明白的掌握等比數列的規律,在以后遇到的一些數學問題當中,能夠更清晰的去解答。所以,高中數學教師更應該著重于積極的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來使學生明白解題步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應該是掌握解題方法。
三、使用教學工具來提升教學質量
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展,新媒體教學在教師界中已應用十分廣泛。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早已占據重要的地位。各個學科將新媒體技術運用于課堂中。高中數學的教學中也不例外,尤其是在講授高中數學中的“幾何問題”以及“函數圖像的表示”等。利用生動的數學圖像能直觀的給學生帶來感受,來提高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給學生留下一個深刻的函數印象。從而讓學生對數學的認知不僅僅是枯燥乏味的數字,而是生動的圖形形象。
比如在講到“余弦函數的性質”時,學生們不僅僅要掌握函數的概念,還要理解余弦函數的性質。實質上是學生們要經歷一系列的內部思維轉換。如果教師能夠將這種思維轉換,以多媒體的形式用圖像直觀的表示出來。在演示過程中就能夠讓學生明白:余弦函數它有遞增區間和遞減區間,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負1,還是偶函數的性質。運用多媒體。就是將數學知識無形的運用到課件演示中。以此來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和范疇,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達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讓學生的創新意識變得更加具體。
綜上所訴,教育改革的推動,使得教師需要不斷去優化教學方式來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作為高中數學教師則更應該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為學生能提高對數學的熱情與興趣而努力。通過培養他們的良好學習習慣、多采取教學工具的幫助、注重改變教學理念和教育的方式來構建一個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教師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福娟.關于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5(14):132-132.
[2]畢平書.《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優化高中數學教學方法》.2017.《數學大世界(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