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從土木工程質量控制特點入手,以此為基礎,分析土木工程質量控制有效措施,如提高管理水平、合理應用質量檢測技術、加強原材料控制、提高人員管理水平、增強施工監督力度等,旨在促進土木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水平,滿足人們對更高建筑安全性的需求。
關鍵詞:土木工程;質量控制;分析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建筑行業得到了較大的改進,但其主題仍然是如何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基礎上加快施工步伐,而工程項目不斷擴大建設規模,施工技術難度逐漸提高,對于土木工程施工質量的控制愈發困難。因此,企業應當加強施工管理水平,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嚴格遵循施工流程、標準完成施工,不僅可以將施工質量提高,還能縮短施工效率。
一、土木工程質量控制特點
土木工程的施工建筑主要是確保最終施工建筑實體的形成,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可保證建筑實體品質,若是土木工程在施工建設的環節中產生問題,則會影響整體工程項目的質量水平。而土木工程施工存在較強流動性特征,其結構類型、質量等并無特定標準與要求,工程整體性強、規模大、施工時間長,在實際工程施工中,易受到人為或自然因素等方面的影響,難以有效實現施工質量控制,且不同企業其施工方式不同,更是加大了質量控制難度,需要施工單位加大工程建設質量控制的力度,保證施工順利完成,提高工程質量。
二、土木工程質量控制有效措施
(一)提高管理水平
對于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而言,應當從整體質量水平入手,掌握工程質量管理機制與控制標準,依據需求,對工程質量管控不當情況進行分析,明確工程管理欠缺點、常見事故等,以此為基礎將質量管控水平逐步提高,不斷完善,保證整體施工質量體系的完整性,對施工物料管理、工程內容、人員職責劃分、資金投入、設備監督檢查水平等方面全面了解,分析施工人員工作安排、施工內容、環節等,標注施工用料,有效提高管理人員對整體施工情況的了解程度。并且,依據工程施工過程,對質量管理目標準確分析,規范管理體系,在施工前與設計人員充分溝通,明確管理要點,可提高工程質量管理水平。
(二)合理應用質量檢測技術
1、紅外線檢測
工程中使用紅外線檢測,主要是對原材料成像處理后進行評價,實際應用中,其作為非接觸型無損檢測,可利用輻射紅外線的措施獲得被檢測結構的特征,企業利用此技術檢測原材料需要總結經驗,與質量標準、要求等相結合展開工作。
2、雷達檢測
雷達檢測主要是利用電磁波脈沖時域探地雷達檢測工程質量,利用天線發射高頻率電磁波向被檢測結構,傳播時若是碰到缺陷,則會在界面或表面處形成反射現象,當天線接收完成信號,處理信息數據,即可對結構質量進行分析。但是,使用此技術過程中,需要對以下幾點進行注意:一是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對于電磁波將會形成干擾,具有較大誤差,不建議雷達檢測此結構;二是此種檢測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設備成本投入加大,應當與企業情況相結合,選擇性使用檢測技術。
3、聲發射檢測
土木工程質量檢測中聲發射檢測余數無損檢測的檢測手段之一,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美國在航空航天飛行器中首次將其應用于檢測之中,主要是利用外荷載形式處理被檢測結構,讓其變形,“變形能”會有應力波產生,通過傳感器可探知,獲得被檢測結構信息數據。近幾年,通常將其應用于邊坡、橋梁等工程檢測之中,成為常見無損檢測方法之一,并將物聯網概念融入其中,整合無線通信技術,得到了良好效果。因此,企業可在工程中正確應用聲發射技術,檢查結構質量。
三、加強原材料控制
各種建筑原材料作為工程施工的基礎,其質量屬于工程施工的保障,若是想要將整體施工質量提高,則應當加強原材料的管理與控制。施工前,施工單位應當選擇具備較高職業道德與責任心的采購員采購材料,研究分析原材料的參數,對工程當地市場材料供應商性價比進行分析,選擇最優廠家,供應商應當出示經營許可證與產品登記證,保證材料質量。當選擇供應商后,對于材料進場仍然需要進行控制管理,依據要求抽檢材料質量,確保材料符合施工標準與施工工藝需求,若是材料發現存在質量問題,則將全部材料進場立即停止,責任落實到個人。材料入場后,派遣專業人員管理材料存儲、登記等工作,控制材料質量。
同時,混凝土作為工程建筑中常用材料,在使用中為了保證其質量,應當注意其使用標準,添加水環節不能使用未經處理的工業污水、沼澤水、工業廢水,而鋼筋混凝土與預應力混凝土則不能使用海水。砂石作為其基礎骨料,嚴格依據砂石摻入比添加其中,由于其使用需求較大,施工時需要對其統籌規劃,分析砂石開采存儲措施、力學指標、質量等,水泥進場則應當對品種、級別、裝配倉號、包裝、出廠日期等仔細檢查,復驗水泥強度、安全性、均勻性等指標,確保質量與國家標準相符。
四、提高人員管理水平
管理者及施工人員整體素質的高低對于項目施工質量將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應當加強培訓,人員培訓內容可分為兩方面:一是管理者培訓,應當實施與工程進度相符的管理活動,達到更好地管理效果,劃分管理人員職責,選派具有經驗的人員作為教師授課,重點培訓其操作規范、項目質量關鍵環節、生產設備、勞動用具使用措施、安全裝置等,培訓時間應當在3天以上,可使用集中培訓的方式;二是施工人員培訓,培訓應當以安全生產意識、業務、技能等為主,激發其施工責任心,可選用培訓主要技術人員或集中培訓的方式,讓其對工程類型、規模、工作環節、操作要點、安全防護措施、設備使用措施等充分了解。當管理者及施工人員培訓結束后,對于兩者依據培訓內容的不同進行考核,合格者發放合格證書,方能上崗,而不合格人員則需要重新培訓,并實施一定的懲罰措施,激發工作人員的學習熱情,達到工程所需人員標準,有效促進工程質量的提高。
五、增強施工監督力度
從整體工程施工而言,施工質量監督應當貫徹落實在每一施工環節,所以,實際施工中,質量監督可分段進行,首先,整理施工所需文件,主要是對各項圖紙、數據等資料審核整理,以免有違規行為出現,保證工程數據及文件的有效性,監管施工合同,深刻分析合同內容,為自身合法權益提供保障。其次,實行重點監督,對施工環境、主體工程及基礎工程進行監控,確保關鍵環節的施工質量,簡化質量監管,在監督過程中,嚴格依據規范標準執行,檢測現場施工的質量,提高設備與技術的使用效率,通過數據分析提高質量管理的說服性與可靠性,從而保證整體工程質量。
六、結語:
總之,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逐步提高,土木工程規模、數量也隨之擴大,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從通過提高管理水平、合理應用質量檢測技術、加強原材料控制、提高人員管理水平、增強施工監督力度等方法提高質量管理水平,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魏永昊.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分析[J].技術與市場,2019,26(07):134+136.
[2]劉啟明.探析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選擇及質量控制對策[J].信息記錄材料,2019,20(07):21-22.
[3]楊軍.土木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探究[J].建材與裝飾,2018(45):15-16.
作者簡歷:黃衛全(1975.10),男(漢),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人,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規劃建設服務所,工程師。研究領域: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