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興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落實,衡量一節課的教學質量與效果的優劣,已不再是以教師講得是否精彩為依據,而是轉向以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與有效性的高低為依據。基于此,本文將從“創設情境,以情激趣”“貼近生活,記憶猶新”“借助媒體,豐富體驗”“合作探究,提高能力”四個方面進行分析,談一談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成效策略探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情境;生活;媒體;合作
眾所周知,在初中教育階段,物理是一門必修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較于其他學科知識來看,物理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實踐性,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仍采用傳統的以學科本位、知識本位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的話,不但會大大削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性,而且也會嚴重違背新課改下的教師職業道德理念以及學生觀、教學觀,進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及課堂教學質量“停滯不前”。因此,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初中物理教師,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效,首先,教師必須要摒棄或改善自身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方式方法,與時俱進,深刻學習新課改下諸多高效且有實效的教學方法,如:富有情緒色彩的情境教學法;長于思辨的合作探究教學法;一時千載的生活教學法等;其次,教師要認真貫徹和落實新課改強調的學生觀、教育觀,切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后,教師也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如此一來,才能夠有效促進學的生物理綜合能力全面發展與提升,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為高效且有實效。
一、創設情境,以情激趣
眾所周知,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各科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都離不開一定的教學情境,那么,何謂教學情境呢?毋庸置疑,是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結合教學內容創造出的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此情境中切身感受和體會到學習知識帶來的樂趣,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興趣的主導下更加自愿、快樂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并取得最大化、最優化的教學收益。對于初中物理這門課程來說,其課程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枯燥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做到“以情激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法展開教學,如:在教學“熔化與凝固”這一課時,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區別狀質的氣態、液態和固態三種狀態,能描述這三種物態的基本特征,首先,在課堂導入環節中,我會采用問題情境進行導入。我會以談話的方式向學生提出:“為什么鐵礦石會在高溫爐中熔化為鐵水?為什么從高溫爐中倒出的鐵水能夠凝固成鐵板?”以此來有效集中學生的上課注意力,并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會采用直觀情境展開教學,如:拿出課前準備的蠟燭和酒精燈,接著,將蠟燭點燃后傾斜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之后,我會要求學生進行觀察,并鼓勵其積極發言,必要時,我也會給予回答正確的學生一定的物質小獎勵,以此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最后,待學生興趣盎然后,我會為學生精心講解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從而有效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與目標。這樣一來,能夠有效促使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喜歡上物理,并愛學物理知識。
二、貼近生活,記憶猶新
知識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物理知識也是如此。將物理知識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生活現象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解釋,既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也能夠讓學生記憶與鞏固所學知識。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熟知的生活經驗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通過采用生活教學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進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安全用電”這一課時,首先,我會向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用電安全警示標志,像“高壓危險”“有電危險等”,并提問學生:“你在哪些地方見過這些標志?”以此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然后,我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由電引起的火災短視頻,并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思考“電對人體的傷害程度與哪些因素有關?人直接接觸一節干電池的兩端,會發生危險嗎?”;最后,我再結合學生的回答講解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即:安全用電原則、常見的觸電事故、注意防雷等,以期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記憶與認識(安全用電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三、借助媒體,豐富體驗
在初中物理教學階段,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引導學生深入體驗物理實驗的過程就是提高和發展學生物理實驗能力的過程。多媒體現代化教學設備最大的優勢就在于能夠有效優化物理實驗的過程,能夠有效促使學生在物理實驗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和體驗到物理知識的廣泛性和應用性,更重要的是,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物理思維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將實驗步驟與信息技術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有效豐富學生的視覺體驗,幫助其克服與解決物理實驗學習中的困難與重難點知識,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解“根據歐姆定律測量導體的電阻”這一課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的電阻的測量,了解歐姆定律的應用,并且通過體驗“伏安法”測量電阻的過程,能進行初步的相關電路分析。為此,在實際教學中,首先,我會通過多媒體視頻播放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實驗的過程;接著,我再有序組織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以幫助其深刻了解和掌握實驗方法;最后,在學生動手做實驗的過程中,我會在旁邊深入觀察和記錄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給予一定的幫助。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物理實驗的趣味性,并提升其自身的動手能力與實驗能力。
四、合作探究,提高能力
合作探究學習法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同時也是有效提高學生物理綜合能力的最佳手段。但合作也有優劣之分,高效的合作探究學習法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生物理綜合能力的提升,而且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合作探究意識與協作能力;而普通的合作,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合作,也就說“包辦大于合作”,認為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較差,通常事事親為,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實則就是教師的“包辦”行為,是一種變相的“滿堂灌”。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切實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要積極引導學生以高效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展開學習,同時,在合作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適當地參與,為學生指點迷津,從而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讓學生的物理能力“更上一層樓”。例如:在學習“運動與靜止”這一課時,為了確保合作的高效性,首先,我會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并按照“以優帶劣”的分組原則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然后,我會向學生提出這樣的疑問,即:物理學中是如何描述運動呢?什么是運動和靜止?接著,我會積極鼓勵各小組學生根據上述問題展開自主學習本節知識(機械運動);最后,在學生合作探究學習中,我會以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其中,與學生共同展開學習,即:我會引導學生用比較的方法來研究這個問題,像:小明同學背著書包向學校走去,李明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書包對小明來說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小明對學校來說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以此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機械運動,什么是靜止,從而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中作用凸顯,同時,也為物理課堂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但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有效的物理教學方式方法是靈活多變的,是隨著新課改的發展而變化的。因此,作為一名一線物理教師,在教學中還需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今后的物理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鳳華.關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成效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18).
[2]陳莉紅.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9(2).
(責任編輯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