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豐
摘要:習慣是什么?習慣是一個人內在的極其重要的品質之一,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俗話說:“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決定一個學生未來成功的基礎和保障。小學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培養學生養成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習慣,以及按時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等。此外,學生課外也可以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做事有條理、節奏快的習慣。在經過家長、老師的幫助下和自身努力后,學生一定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現狀 習慣 培養 方法
一、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
在二十多年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身上存在著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如:學習時間不固定、課堂上思想開小差、不懂裝懂,懶于思考,學習缺乏動力,學習興趣不濃厚,對學習抱有應付了事的心理,作業字跡潦草、馬虎、粗心等等。不良的學習習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
二、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意義
英國哲學家、科學家培根說過“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師教學實踐的有機組成部分。好的學習習慣不但能使學生在學習上取得較好的成績,使其終身受益,而且能使教師減輕教學負擔,使家長省去為孩子學習不主動而產生煩惱和痛苦等等。因此,作為家長和老師就應該把怎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放在首位。一般的學習習慣包括: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的習慣,積極思考、討論,提問習慣,學會手腦結合,注重實踐習慣等等。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
(一)家庭教育是基石
首先,要保證家庭和睦,讓孩子有一個充滿溫馨的生活環境。學生的學習和做作業是否專心認真,其實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關系。現在有些父母這邊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業,而另一邊卻跟別人聊天、看電視,甚至在家里打牌。這樣,孩子能靜下心來學習嗎?當然不能!因此,教師要和家長加強溝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寬松的家庭學習環境。平時在家里,孩子做作業時,盡量不要去打擾,不陪著孩子做作業或叫孩子幫忙做事情,讓孩子安安靜靜地做作業,給孩子一個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這樣,孩子專心學習的習慣也就逐漸養成了。
其次,家長可以多陪孩子做一些親子游戲,不僅能增進關系,還能激發孩子的興趣。例如:家長可以把孩子學習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寫在紙條上,和孩子一起競賽答題,最后比一比誰答的多且準確,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在游戲過程中不要顯得過于聰明,有時糊涂一點,向孩子請教更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樹立他們的信心。
(二)學校教育是關鍵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應從小抓起,從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做起,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對父母不依靠。學生能做好的事情,放手讓他們去做。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意思是給人魚吃,不如交給人打漁的技術。培養學生也是如此。學習時,不要坐在學生一旁監督,不陪學生看書,做作業。學生的作業要做到按時獨立完成。碰到不會做的題目,我只是給學生理清思路,啟發他們多思考,但從不告訴學生答案,迫使學生自己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2、培養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的習慣。
縱觀課堂,我們會發現:有的學生聽老師講課心不在焉,聽了之后問學生講了什么內容竟然不知所言。我們無論在課堂中,還是在與學生的交談中都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聽力,使他們學會認真傾聽。也就是要培養學生們靜靜聽講的習慣。低年級可以從坐姿開始,不放過細節,教師還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當學生的表現很出色或有進步了,哪怕是一句話,一個會心的眼神與微笑都能調動學生更加積極投入聽課的情感。為了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語文老師還可以要求學生跟著老師的板書書空,尤其是低年級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教師在黑板上寫的每一個字都讓學生跟著書寫,這不僅集中了學生注意力,還掌握了相關知識,何樂而不為呢?此外,教師講課時要善于察看學生聽課的表情,如果學生對所講內容反應淡漠,就應及時調整講課內容方法;如有個別學生思想“開小差”,要及時提醒。
3、培養學生做完作業,自己檢查的習慣。
學生做作業時,別打擾學生,讓他們靜心地做。學生做完課堂作業后,要求他們看看字是否寫錯,書寫占格是否規范;作文寫好后,主要是自己去讀一讀,看看語句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正確,讓別人看了文章后得到什么啟迪或有什么感想。
4、培養獨立思考、大膽發言的習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發言的習慣,最重要的是在每節課上給學生創設積極思維、大膽發言的機會,并注重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設計了“學習小卡通,發言小能手,小小書法家等等各種各樣的小獎章。我在平時教學中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例如,學生普遍存在說話不完整的習慣,所以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下與學生交流時,我都啟發學生說話要完整,這樣才能使別人聽清楚聽明白,才能更好的與別人交流。俗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所以習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千萬不能小看它。只有讓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學會學習。
5、重視培養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和仔細檢查的習慣
作業是學生加深識記和理解的過程,是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和檢查教學效果的過程,也是學生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的過程。因此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作為教師,應反復囑咐學生:(1)正確;(2)速度要快;(3)潔凈;(4)自己仔細檢查;(5)及時上交;(6)自覺改正等等。對于表現好的學生應及時表揚,老師在批改作業時還給書寫認真、正確、干凈的作業貼上一個大拇指,簡簡單單的做法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使學生明確如何寫才算是規范的寫法,并認真去仿效。
抓學生作業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但是“萬事開頭難”,只要能采取適當的方法,堅持不懈,一抓到底,并設法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不完成作業的“頑疾”便會得以救治,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就會慢慢養成。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教師教學實踐的有機組成部分。小學生可塑性大,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當前的學習和今后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良好的習慣絕不是短期內就能養成的。那種不遵循習慣形成規律,幻想一朝一夕就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也是極其有害的,只有堅持要求、訓練嚴格、耐心誘導、及時指點、反復強化、持之以恒,小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才能得到形成和鞏固。
參考文獻:
[1]劉亞妮.習慣[J].思維與智慧,2008,(11)
[2]任紅艷.談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J].教學與管理,2001,(3)
[3]陶元.小學生心理輔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