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歡靈
摘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像擁有了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有了興趣,就能產(chǎn)生無窮無盡的學習動力。當英語以其陌生的面孔,異樣地走進學生當中,它帶給學生全身的好奇感。這時英語教學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支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如果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享受,一種需求,在學習中就會體會到無窮的樂趣,就會自發(fā)地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
關(guān)鍵詞:英語教學;學習興趣;活動設(shè)計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開始學生學英語就已經(jīng)不感興趣了,那就好象鳥兒還沒有飛上藍天就已經(jīng)折短了翅膀一樣,是很可悲的,只能“望空興嘆”了。因此,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英語教學活動,我們的首先的任務(wù)是要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直觀教學,直接感知。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總是通過感官獲取各種信息來感知周圍世界的存在的。為此,視覺在學習和工作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人的認識總是經(jīng)過從簡入深、由表及里、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中學生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較差,往往要憑借具體事物或者表象進行思維,而直觀教學正是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實際,能為他們的思維提供形象的直觀的印象,能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材的需要,教師應(yīng)準備各種各樣的單詞圖卡、實物、圖表,模型等,讓他們把實物和單詞聯(lián)系起來加以理解和記憶。比如,在講到第一冊英語書中的人稱代詞主格、賓格和物主代詞的時候,為了使學生不混淆,并容易理解,我就利用低年級學生記憶力強的特點,畫出這三個概念的語法表格來幫助他們掌握和理解。當講到There be句型時,為了使學生既省時又省力,盡快盡善地掌握住這種句型,我就給他們綜合整理了這個句型公式,以便學習。 There is (單數(shù)) +主語 +狀語 are(復數(shù)) 這樣一來,再通過大量的練習,加深了學生對它們的印象,收到了很好效果。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游戲活動,貫穿教學。
根據(jù)學生“好動、好玩、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在英語教學中要創(chuàng)造新穎多樣、富于啟發(fā)性、能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的情境和游戲,來喚起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求知欲,達到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游戲是學生最樂意接受和參與的活動。根據(jù)教學要求,教師盡量把傳授知識和游戲融為一體,設(shè)計一些適合教材的游戲。比如:在鞏固單詞時,教師可以事先把單詞圖片藏在一個學生的桌上,然后讓另一個學生通過其它學生讀這個單詞聲音的大小來判斷它在哪里,聲音越大越靠近目標,相反就遠離目標。又如教授完數(shù)字11至20后,教師可以設(shè)計了一個“Who is missing ? Can you guess?”的游戲。在游戲的同時,我還引進了獎勵的激勵機制,對獲勝的同學分別獎給一些小紅星或小紅花等,以此來進一步調(diào)動其積極性,把學習推向高潮。
(三)、競爭比賽,激活課堂。
形式多樣的競爭比賽是激發(fā)情境、激活課堂行之有效的方法。競爭永遠是一劑課堂興奮劑。競爭好勝心理驅(qū)使學生樂于參與比賽活動,這又是進行某項或幾項知識與技能綜合訓練的手段,在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在緊張、熱烈的競爭氣氛中,無論是參賽的學生,還是觀看的學生,個個都十分投入。無論是小組比賽還是個人比賽,學生都滿腔熱情地參加,課堂氣氛可謂空前的高漲。在競賽過程中,學生們都能賽出基礎(chǔ),賽出質(zhì)量,賽出能力,且越賽越有興致。用競賽,挖掘?qū)W生的學習的“潛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思維的靈敏性。學生在緊張歡樂的氣氛中既獲得知識,又不易產(chǎn)生心理疲勞。如:每個單元的Let’s do部分,可以讓學生一邊認讀一邊做相應(yīng)的動作;又或者教師利用TPR教學讓某學生做動作,其他學生猜這是什么,比比誰最棒。
(四)多使用教具(如卡片、錄音磁帶等)。
教具能夠十分貼切地解釋某些語言特點。從心理學角度講,通過直觀教具學到的東西,往往記得比較牢。如在學習動物這一課時,我同時使用了兩種教具:動物頭飾和錄音磁帶。在學完單詞后,我便放錄音,和著有韻律的歌曲,學生們一邊拍手,一邊跟讀。同時,戴著頭飾的學生扮演的小動物也依次出場,并利用TPR讓學生理解單詞的含義。這樣一來,學生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獲得的信息迅速進入大腦,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二、設(shè)計的活動內(nèi)容要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要面向全體學生。
上英語課,活動內(nèi)容既要有創(chuàng)意,又要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需求,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我把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先讓每個組的孩子自己分角色練習表演,練好之后就在班上進行表演,看看哪組的孩子表演得最好,再給予獎勵。而且學生在表演時除了書上的內(nèi)容外,還可以加上必要的問候語。除了說Hello,學生還可以加上學過的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等。總之,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自由發(fā)揮,我都給予鼓勵表揚。這樣學生就能夠大膽地走上去,和別人進行交流。又如,我在教學日常生活用語時,特別強調(diào)情境交際對話。在教學向別人借東西時,我讓每個孩子向自己的同桌借一樣學習文具,進行對話練習:
—— May I use your eraser/ruler/pen...?
—— Sure/Certainly. Here you are.
—— Thank you.
—— You’re welcome.
雖然是在課堂上,但孩子們沒有一點心理負擔,自由地在教室里和同桌進行簡單的英語對話交流。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表現(xiàn)自己,特別是小組集體表演,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又能夠很好地進行語言的綜合運用,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設(shè)計的活動內(nèi)容要有利于學習英語知識、發(fā)展思維為主;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學得好,就必須讓學生感興趣。興趣越濃學生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PEP小學四年級英語第一學期,在學習完Unit 1 My Classroom時,教師右以利用“左左右右”的音調(diào)來操練、鞏固、復習單詞:Board,board,the board is black;Wall,wall,the wall is white...總之,設(shè)計各種活動,都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與交流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wù)的目標,感受成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
四、結(jié)論
“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責任就是點燃火把,讓它燃燒。學習者是學習的主人,學習質(zhì)量的高低、學習效果的好壞最終取決于學習者自身。而英語學習,興趣為先。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很難想象失去了興趣還能怎樣培養(yǎng)交際能力。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qū)W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曹云波. 基于建構(gòu)主義教學理論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陳亞蓉. 英語交際教學的學生課堂參與研究[D].寧波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