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秀芝
摘要:創新是當代人才所必須具備的一個技能,傳統教育觀念中一直將教師視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教師要改變傳統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和總結的習慣,教師將創新思想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在語文課堂上不拘泥于講解課本知識,要不斷進行創新、充分調用各方面的資源,為學生營造創新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促進學生創新思維模式的形成。多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實現創新性教學目標。
關鍵詞:創新、創新思維、實踐活動
一、改變傳統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教育觀念中一直將教師視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將自己擁有的知識源源不斷的傳輸給學生。教師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只是單方面的傳授知識,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如果對于某個知識點有疑問或者有不懂得地方時,不敢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不能及時獲取到學生的需求,從而導致課堂的教學效率下降等現象。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只是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學習語文知識,很容易造成學生對語文課堂失去興趣。新課標要求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多開展一些課堂上的小游戲,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也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進行討論,這樣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營造出一種師生平等的氛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教師要學會與學生做朋友,能夠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傾聽他們的心聲,在語文課堂上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為他們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供良好的條件。
二、創新思想融入到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是學生從小就接觸的學科,也是最接近生活的學科,從學生出生一直到現在,都在接觸和使用語言,包括學習拼音、漢字、詞語等等。涉及到十分廣泛的內容,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那么語文教學也會很容易實施,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程是否感興趣,主要是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能否采取有效的措施引起學生的興趣,講解一門新課程時,要選擇合適的導入點,讓學生主動學習語文,進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如果學生從接觸這門課時就沒有被其所吸引,那么在后期的學習過程中就很難再引起興趣。不僅僅是語文,任何學科學好的前提都是學生喜歡這門課程,覺得這門課程有趣,才會開發自己的思維。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品格對學生人生觀、生活態度以及人格修養等形成十分重要。語文教學時,經常會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值得我們去借鑒,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對這些案例進行引薦對學生起到一種激勵的作用。同時創新的實現需要積累大量的知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和總結的習慣,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注意給學生充分消化和思考的時間,將創新思想融入到語文教學中。
三、不拘泥于課本知識,不斷進行創新
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不要僅僅拘泥于課本上的知識,要根據課本聯想到更深層次的東西。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學生所能獲取的知識是有限的,但是其腦子中所能想象到的東西是無邊無盡的,并且也是極具創新性的。想象是知識進化的推動力,是創新的開端,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開發自己的想象力,拓展自己的思維,在課堂上可以選取一個教學片段,設計一個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例如在講解“皇帝的新裝”這一節課時,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文章,分析皇帝為什么要不穿衣服在大街上行走,以不同的人物角度來分析,侍衛為什么不提醒皇帝?為什么只有小孩指出了真實現象等等,學生經過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教師應該鼓勵每一個學生都表達自己的看法,但是不能否定某一個學生的想法,對于不同的答案,可以引導學生說出理由。從教材出發,但又不僅僅局限于教材,而是以教材上的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開發自己的思維,展開想象。培養學生敢于想象、敢于表達、敢于實踐的精神,對遇到的事物能夠形成自己的見解,不斷進行創新。
四、開展實踐活動,實現創新教學
語文是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要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素材來源于生活,而且學習語文也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生活,學生創新能力的實現也要依據于現實生活,并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得到驗證。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講解課本上的知識,也要定期的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滿懷活力和期待去參加實踐活動,并且在實踐活動中發揮自己的創新才能。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開展適合學生所在階段的實踐活動,比如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如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比賽、作文比賽等等,還可以設置一定的獎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活動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另外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戶外的活動,讓學生走出學校,走向大自然,教師可以開展一些社會調研的活動,讓學生在大自然中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壓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展,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造能力的提高。要想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要完全摒棄以往的教學模式,充分調用各方面的資源,為學生營造創新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促進學生創新思維模式的形成。多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實現創新性教學目標。
五、總結
創新是當代人才所必須具備的一個技能,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以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教師要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教學改革:改變傳統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和總結的習慣,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注意給學生充分消化和思考的時間,將創新思想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在語文課堂上不拘泥于講解課本知識,要不斷進行創新、充分調用各方面的資源,為學生營造創新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促進學生創新思維模式的形成。多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實現創新性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黃曉莉.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創新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7):162.
[2]李興龍.初中語文課堂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學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2):40-41.
[3]陳梅玲.農村中學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研究[J].成才之路,2017(12):42.
[4]洪穎.中學英語教學中聽說能力培養初探[J].人才資源開發,2015(16):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