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
摘 要:體育發展與“生命”有著重要的相互影響關系,總的來說,生命主要由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會生命組成,這三類生命分別作用于不同的領域。高職體育教育在“生命”視域下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改革,為了進一步豐富高職體育教育的教學內容,增強高職體育教學的科學化、實踐性,高職體育院校就需要結合三類生命的實際含義以及本校的教學需要,創新現階段的高職體育教學方式,保證學生對知識接受的全面性。本文從三類“生命”定義中分析高職體育教學的問題及現狀,提出改革高職體育教學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生命”視域
引言
高職體育是輔助我國各年級增強體育鍛煉的重要組成之一。為了進一步增強我國學生的身體素質,各個體育教師在安排體育課程的同時還會結合“生命”定義對課程做出科學、合理的安排。目前,“生命”的三項定義主要是指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時應該采用生命安全與職業素養結合教育,精神層面與職業素養結合教育,社會意識與職業素養結合教育的教學模式。改善高職體育教學中忽略對學生的心理教育、職業素養教育的問題,突破現階段高職體育教學中的各類弊病,從“生命”的視覺出發,探討出適合現階段高職體育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高職體育教學的問題及現狀
(一)忽視職業專業的安全教育
高職體育教學主要以體育競技類教學項目為主,學生對安全教育知識的接觸僅僅來自于少量的安全宣傳片,以及每學期組織的安全宣傳講座。學生在學習相關安全知識時無法通過專業化、全面化的安全知識講解了解自然生命學習的重要性,對于相關安全知識的了解僅僅停留在安全預警基礎,在實際體育教學工作中并不能起到充分的作用。這主要是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不到位,并且對于營養學、衛生學等安全知識課程的安排不到位,忽視了對學生體育自然生命的教學[1]。
(二)缺少體育教學的心理教學
高職院校對于日常的課程安排主要以技能培訓課程為主,在日常授課期間容易忽略學生的心理教學,無法保證學生在學習期間的心理健康狀況。體育教學與其他專業教學本質上有著較大區別,體育學生在日常學習時不僅需要通過高難度、強度大的訓練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還需要完成相關生物學、保健學等知識的學習,學習壓力、考試壓力大,再加上日常訓練中容易出現各類傷病,學校如若無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精神生命教學就無法觀察到學生的實際心理健康狀況,學生也無法保證自己在承擔責任、對抗壓力時有較強的心理素養。
(三)降低體育教學的服務意識
體育教學從社會生命角度來說是一項具有一定社會服務性質的工作,高職院校在安排體育學校學生學習時,容易忽略對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的教學,只注重提高學生的體育競技技能,這不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體育教師,無法實現科學、合理安排體育課程活動。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還需要結合實際教學環境,引導學生適當學習社會服務能力,保證學生養成社會服務意識。
二、“生命”視域下對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
為了改善高職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弊端,高職院校在改革期間還需要按照“生命”的主要內容,對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目的等做出相關改革。
(一)注重自然生命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高職院校在培養體育學生時,需要結合學生的體能素養和安全意識兩方面內容。為了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體育競技能力,教師就可以在日常體能訓練過程中適當引入安全教學內容,并讓學生之間相互監督,幫助學生養成安全防范意識。同時,教師在進行安全教育的過程中也可以列舉出相應的實際案例,讓學生了解到忽略安全會產生的重大影響[2]。例如,教師在進行籃球教學時,對于基礎訓練和上籃訓練時的安全教育都需要把握合適的安全教育范圍,在上籃時教師除了要強調籃球學習上籃時的技巧外,還需要強調落地崴腳時緊急處理注意點、上籃時以怎樣的姿勢落地能夠降低受傷率等。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幾例受傷過程詳細的案例,讓學生了解到實際受傷時的情況,從而增強學生的危險應對能力,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二)加大精神生命鍛煉,增強心理挫折能力
增強學生的心理挫折承受能力、應對能力是促進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體育競技學習中學生的成績與學生的身體狀態有著很大的關聯,因此其比賽成績也會出現一定幅度的波動,為了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教師就可以在日常教學課程后安排難度適中的團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自身能力,同時也可以盡可能地幫助學生放松心情。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信任背摔”、“器材運用接力賽”等活動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自信心。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向學生普及相關活動知識,從而幫助學生及時了解相關信息,保證學生的心理穩定[3]。
(三)豐富社會生命活動,提升社會服務意識
體育競技除了能夠彰顯體育精神,體現體育生的運動能力外,還是一門具有較強社會生命的課程[4]。為了提升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引導學生在實踐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體育競技精神,教師在日常授課活動中就可以組織一定的集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社會生命的含義。例如,學生在完成基礎體能訓練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跳山羊”等體育活動,讓學生分別體驗服務他人的感受,從而提升自身的社會服務意識。
三、結束語
從“生命”視域下改革現階段的高職體育教學,不僅能夠突破高職體育教學的現有發展瓶頸,還能深入影響高職體育教學的教育方向。高職體育學生在接受該類教學后能夠在原有學習基礎上,豐富自己的學習內容,提升自己的學習階段,這不僅符合國家對于體育教學的要求,同時還提升了自身人才市場競爭力。因此,高職院校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還需要聘請更加專業的體育教學教師,并豐富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從而保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體育教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廖志凡.“生命”視域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體育科技,2018(5):78-78.
[2]梅華安.多媒體視野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新思路淺談[J].當代體育科技,2019(15):11-11.
[3]程學慶.多媒體視野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思路初探[J].現代職業教育,2018(5):56-56.
[4]王洪."生命"視域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探析[J].運動(9期)2018(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