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燕芳
【摘要】 ?在新課改的大力推行下,使得初中語文樹立了全新的教學觀念。教師除了要結合自身的知識能力,讓學生掌握語文基本知識,讓他們充分領域到文學作品的魅力,還要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全面的發(fā)展自我,并在語文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自主學習興趣,使之獲得綜合素質的提高,以為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關鍵詞】 ?語文課堂 效率 初中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2-054-01
語文不僅是一門基礎知識學科,更屬于一門工具性的學科,它也是一門深奧和兼具無限活力的一門學科。在面對每一次的教學的改革,語文教學總能出現(xiàn)更新迭代的元素,因此它也顯得別具魅力。怎樣將語文課程上好,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語文教師歷久彌新的話題,也是值得教師們不斷深思和探索的課題。
一、突出教學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為深受傳統(tǒng)模式的固化影響,為對這一模式的改變和突破,需要積極參與各項新型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培訓,另外也可以向一些具有先進意識和經(jīng)驗的名師學習借鑒,在課堂上樹立以學生為主人的意識觀念。如通過以教師扮演導演的角色,學生們當演員的模式,將課堂氛圍活躍起來,突顯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語文教學時,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感悟的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通過自學的感悟過程以深刻地對語文知識的掌握。這種自主能動性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信心,也促進了學習過程中效率的提高。教師要樹立學生能夠自學的自信心,促進學生激發(fā)出想學的愿望,進行對學生學習方法的點撥,以對學生自學動力的推進,對學生自主能力操作的鼓勵,不能所有的學習方法與技巧都替學生進行代替和包辦。讓學生通過自我的比較、知識的遷移、發(fā)現(xiàn)和探究的過程中,去認知新的知識和感悟全新的思想。如在教學文言文時,先讓學生對教材中注釋的對照,再結合一些工具書的查閱,對課文大意的自主學習和理解,再讓學生對其中不懂的句子和詞匯進行提問,教師根據(jù)學生理解能力的不同,作出相應的點撥和講解,進行分層設問,作出分層的練習要求,通過對每個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的水平,做到遵于實際的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三、讓學生對每堂學習任務進行明確
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在每堂課上,每個單元、每種文體各自要掌握什么,該如何去為掌握這些而作出怎樣的學習,盡量獲得一課一收獲的效果。如在學習文言文時,要明確以下學習目標:朗讀課文過程中,對生字詞障礙的掃除;結合教材注釋對文章整體大意的疏通;對文中寫作手法和內容的理解;對文中特殊文言句式、實虛詞的檢測和掌握,在對文言文的不斷熟悉和訓練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學習此文章的技巧方法,并進行對學習效果的自我反饋。例如在教學文言文《陋室銘》時,最基本的目標設定即是能把整篇課文熟讀甚至背誦,并能理解文章的主旨跟大意;另一方面需要對“調素琴”和“閱金經(jīng)”這兩個古代的活動形式和意義有一定了解,對“德馨”上的感受能通過此文有所加深;再如學《愛蓮說》時除了基本的熟練誦讀課文外,給學生設定一個目標即在讀這首作品盡情感受“蓮”那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并反饋到自身是否具備這種精神。從而達到學生內心的一次主觀上的思考和洗禮。
四、合理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
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讓教學課堂更具形象和直觀性,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也大大提高課堂教學容量。但如果多媒體運用過度,過于將精力花在如何制作多媒體課件上,而在課堂上大大減少板書和講解,勢必讓學生形成走馬觀花的模式,往往對課堂中所學不能有充分的印象和理解。因此多媒體有利也有弊,一味地濫用只會讓學生失去對知識逐層的認知過程,而板書在教師層層遞進的書寫過程中完成的,易讓學生的思維緊跟其后,形成一步步的思維過渡和理解學習。
五、從思想層面讓學生找到共鳴
一篇好的文章能讓讀者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使人獲得心靈的凈化。對于語文教學來說也是一樣。有許多優(yōu)秀文學作品構成的初中語文教材,是對學生造成感染和升華的一門藝術寶庫,教師怎樣展開對學生的引導,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是發(fā)揮語文藝術的重要因素。應要在文章中找出能讓學生獲得共鳴和情感體驗的環(huán)節(jié),從學生的思想上入手,去接受來自文學藝術的熏陶。如在教學《回憶我的母親》一文時,如果只是基于文本,去對文中思想內容的分析則會稍顯蒼白,難以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這時需要將學生和日常的生活相聯(lián)系,引導學生去回想平日里跟母親相處的畫面,特別是那些感動的、溫暖的畫面以及母親為了家庭辛苦勞作的畫面。再經(jīng)過教師的適當渲染激起學生的情緒,由此他們的內心世界對母親的愛這一情感因素便會遷移到文中,獲得跟作者寫作時的內心相近的感受。從而更好把握文章內容及思想感情。同時,也會對學生的內心產(chǎn)生一個拷問:我的母親是不是有一天也會離開我?從而更懂得珍惜時光,在學習上的直觀表現(xiàn)就是會努力學好來報答母親等積極的因素。這樣對學生內心情感的挖掘,可以有效激勵他們振作精神、發(fā)奮圖強,并在學習和生活中充滿更多的正能量,充滿更多的愛。這對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和道德修養(yǎng)都具有重大意義。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初中語文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實際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關注和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發(fā)展方向,適時給予學生正確有效的指導和幫助,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以耐心和真誠去對學生求知心理的誘導,提高他們語文課堂參與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情感體驗,從而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 參 ?考 ?文 ?獻 ]
[1]彭小明著.語文課程與教學新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2009.12:193.
[2]王松泉等主編.語文課程教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