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譯 武劍 徐巖
摘 ?要:網絡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之舉。面對新冠疫情在假期的突然爆發和帶來的挑戰,本文基于網絡育人平臺為主要途徑,通過分析特殊時期學生思想特性,精準筑牢網絡思想陣地,織好“四個網”,夯實“四個教育”,為疫情期間各高校網絡育人的開展提供有理論、有創新、有實踐、有效果的參考方法。
關鍵詞:網絡;新冠疫情;四個網;四個教育
2020年1月寒假伊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如何及時有效地組織開展學生進行病毒防疫工作,學習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及教育部相關工作部署,網絡育人途徑是當前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方法。結合網絡新媒體數字化、便捷化、精準化、多樣化的優勢,分析特殊時期學生思想特性,筑牢網絡思想陣地,織好“四個網”,夯實“四個教育”,用更果斷的措施、更有力的傳播、更有效的服務保障,引導學生堅定信心,為打贏假期新冠肺炎病毒防疫阻擊戰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新冠疫情期間學生思想動態特征
1.病毒未知性造成學生的認知恐慌性。新冠肺炎疫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為例,在非醫學專業背景下,疫情發生初期廣大學生對新冠病毒的認知幾乎為零,造成了學生的思想和認知恐慌。
2.假期校家分離造成學生的心理無助性。面對突發疫情,針對650名學生統計發現,78%的學生感到心情平靜,65%的學生感覺到無聊,38%的學生表示擔心,26%的學生很無奈。在家期間學生因無法及時與同學、老師交流而感到擔心和無助。
3.網上信息雜亂造成學生對信息真實懷疑性。由于網絡本身的復雜性,尤其是一些媒體機構分享聳人聽聞的故事吸引眼球,造成大學生對信息真實性的懷疑。
4.因疫情影響造成學生的生涯規劃迷茫性。疫情解除前,大學生因不能正常返校,面對考研復試、就業招聘、實習實訓、課程教學等方面的壓力日漸顯現。據統計,學院大三學生因疫情取消托福、雅思等語言考試33人;大四畢業生中因疫情影響考研復試達182人。直接造成學生對未來職業規劃的不確定性和迷茫性。
二、基于網絡平臺織好“四張網”和夯實“四個教育”的研究和探索
1.以網絡平臺為支撐,為學生織好信息權威網,夯實防疫教育。健全戰役平臺。疫情發生后,學校學院應第一時間成立新聞宣傳工作組,以官網官微、QQ群、騰訊課堂等線上平臺為支撐,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和教育工作。及時匯總和發布官方信息,織好信息權威網,幫助學生提高防范意識。
科學防疫。官方統一制作新冠肺炎防控科普PPT,通過“云”班會的形式,開展專題講座,并通過線上答題、互動的方式普及相關知識和政策,引導同學們掌握科學的防疫方法。發起線上健康號召,鼓勵學生在家強健體魄不松懈。
2.以網絡管理為途徑,為學生織好功能服務網,夯實學習教育。信息精準掌握。充分利用網絡化管理機制,疫情發生后迅速響應,輔導員堅持通過電話、QQ、金數據平臺等一對一與學生進行聯系,精準掌握各類學生的假期軌跡、健康狀況等信息,實現基礎信息全摸清、動態信息全掌握、關注學生全覆蓋。
教學輔助功能。官網開設“E線課堂”公告欄,及時發布教學安排信息。積極響應教育“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依托“騰訊課堂”“超星學習通”等線上平臺,在開學前做好線上測試和教學功能測試,保障線上教學質量。
學習氛圍營造。圍繞“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聯動班導師、輔導員、導生等開展學業分析會,引導學生及時梳理總結上學期學業情況以及本學期學業規劃,解決學業疑惑,樹立自覺學、主動學的意識,主動與任課教師、班主任溝通交流,在家認真學習,多讀書、勤思考的良好學習氛圍。
3.以網絡媒介為載體,為學生織好心理關懷網,夯實感恩教育。暢通交流渠道。針對疫情中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焦慮等問題,開通學院二級心理輔導站官方QQ賬號“陽光E站-陽光同行”與“E心工作室”線上交流群,打通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道。針對學業及未來規劃發展,輔導員、班導師等通過線上“云交流”會,針對考研群體、就業群體等學生分批次進行交流。
感恩教育,踐行責任。“什么樣的人才是我們最應該尊敬的?”“疫情發生后,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圍繞“致敬英雄,踐行責任”等話題,以班級、黨支部、團支部為單位,在線上開展熱烈討論和互動,引導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擔當,夯實感恩教育。此外,組織“加油熱干面,眾志成城抗疫情”系列線上線下活動,涵蓋運動、美食、心理、科技、感恩教育等。
4.以網絡內容為核心,為學生織好先進示范網,夯實愛國教育。樹立典型事跡。以網絡內容創作為核心,深入挖掘和積極報道全力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心系國家、勇于奉獻,積極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的先進典型事例和個人。通過新媒體平臺,以圖文、視頻、音頻等形式,弘揚校園正能量,并通過社會媒體宣傳推廣,擴大影響力。
輻射先進影響。以學生黨支部為紐帶,與成都中儲糧儲備有限公司黨支部、康定市菜玉村等企業和基層單位,共同開展“1+1共抗疫情”結對黨日活動。以學生支教隊為橋梁,與電子科技大學幫貧幫扶點康定市亞弄村開設“云上課程”,一對一幫扶因疫情學業受影響的藏區學生,踐行青年大學生肩上的歷史責任,書寫愛國篇章,輻射影響更多群體。同時積極組織“感恩中國·對偉大祖國告白”征文活動、“平凡之美·我的戰役記錄”主題攝影作品征集活動,給學生上好一堂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程。
三、總結
網絡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之舉。面對新冠疫情在假期的突然爆發和帶來的問題,網絡成為重要的引導載體,網絡育人也成為重要的育人思維。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強筑牢網絡陣地,及時把握社會和學生思想動態,利用網絡手段和大數據技術,把網絡育人深度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有效性和覆蓋性。
參考文獻
[1]文譯,張媛媛,于淼.網絡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J].科教導刊旬刊,2016(1):70-71.
[2]田歧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基本問題研究[D].2017.
作者簡介
通訊作者:文譯,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專職輔導員,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