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藍芳

【摘要】教室是學校進行教育的重要場所和載體,是新課程改革理念實施的主要場所。尤其是在新課標下,教室承載著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價值。本論文以教室文化作為研究切入點,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室文化建設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教室文化;建設;有效途徑
【作者簡介】李毅,甘肅省榆中縣第二中學;藍芳,甘肅省榆中縣恩玲中學。
在學校的課堂教學中,教室是進行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和載體,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行為養成的重要場所。可以說,在學生的教育中,教室文化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以一種更為直接、隱性的力量,對學生的日常行為、態度等進行引導和規范,并對學生的人生價值觀產生了重要的引導。
一、教室文化概述
針對學生而言,教室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固定場所,屬于一種隱形的課程,其本身就具備一種無形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讓每一面墻都說話”,教室文化會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情感等多個方面產生嚴重的影響,對于身心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關于教室文化這一概念來說,至今并未形成一個確定的定義。但是結合以往的研究結論,教室文化是所有在教室活動成員在長期的共同學習中所形成的一種文化,并且這些文化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享有的文化。具體來說,這種教室文化呈現以教室為空間、以師生為主題、以班級精神的特征。
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室文化建設途徑
在新課程改革下,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當前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教師必須要重視教室環境,并充分發揮教室環境的隱形教育價值,進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1.優化物理空間,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培養核心素養下,在加強教室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對教室的物理空間進行優化,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進而充分發揮教室空間的影響力和教育價值。
(1)加強學科教室建設。教室作為學生進行學習和交流的重要場所和平臺,是學生進行學習、教學活動得以展開的重要外部條件。鑒于傳統教室的配置和設計大體一致的現狀,為了更好地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必須要對教室空間進行改善和優化,并借助更多的教學材料,在教室內給學生營造一個適當的教學情景,進而促使教學活動更好地展開;例如,針對手工課的教室,在對其進行布置的時候,可將一些工藝品對教室進行裝飾,使得學生身置其中,充分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在教室內逐漸形成對藝術、對美的認識。
(2)對教室內的墻面進行設計。在具體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對相關的教學材料、生活情景進行有效的利用,并在墻面設計過程中,將德育內容蘊含其中,進而充分發揮教室的教育價值。具體來說,在進行墻面設計的時候,應注意:結合不同課程的特點,對教室的墻面文化進行設計;還可以結合學科的發展歷史、知識體系、學習策略等進行教室墻面設計;在具體設計的時候,還要對墻面的顏色給予充分地考慮,盡量選擇偏涼爽的、冷的顏色。最后,需要說明的是,在對教室墻面進行設計過程中,還可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墻面文化的設計中,真正發揮學生的主人翁作用。
2.優化教室內的桌椅布局。在教室文化設計中,桌椅布局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鑒于傳統教室內部桌椅布局下存在極大的限制性,尤其是較大的班級中,所留下的空襲相對比較小,以至于教師在課堂上很難進行走動、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基于此,在對教室文化進行設計中,必須要對室內的桌椅布局給予優化。據此,必須對教室內部的桌椅布局進行有效的調整,使其呈現出新的特點(如下圖1所示)。通過這一桌椅布局的有效調整,不僅打破了傳統教室內部桌椅布置的限制性,同時在這種新的布局形式下,更加適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的交流和討論,進而促使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不斷提升其核心素養。
3.優化教室資源。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實現學習的移動化和碎片化已經成為當前課堂教學的重點。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在打造教室文化的過程中,必須要對教室資源進行優化。在具體對教室資源進行優化的時候,應做到切實結合學生的特點,在教室中配備多媒體,例如電腦、電子白板等,被學生創設一個獲取信息、甄別信息的環境;另一方面,在優化教室資源的額時候,還可以在教室內設置一個角落,專門應用于圖書的擺放。在這一個圖書角落中,不僅要擺放學校的圖書,還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閱讀過的圖書待到讀書角進行分享,進而逐漸將教室打造成一個小型的圖書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室文化是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建設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元素,具有極強的隱形教育價值,是加強學生知識、技能和行為習慣教育的重要載體。鑒于此,必須要對教室文化的教育意義給予足夠的重視,并通過優化教室物理空間、優化教室內的桌椅布局、優化教室資源等途徑,全面加強教室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黃菁菁.核心素養培養視角下中小學教室學習空間的優化[J].教育導刊,2018(03):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