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霞



【摘要】 ?學科特點顯著的歷史圖片教學法,符合歷史課程的性質、特點及其認知規律,順應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因而受到許多一線教師及研究者的青睞。而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感到單純的圖片展示并沒有引起學生的重視,對于圖片教學效果存在著疑問。怎樣利用歷史圖片進行有效教學?本文根據筆者在教學一線的實踐,提出歷史圖片有效教學的幾個關鍵點,盼以微薄之力為中學歷史教學起助瀾之功。
【關鍵詞】 ?歷史圖片 教學方法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2-138-02
2017年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最顯著的特點是在課程目標上由“三維目標”發展到“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既是實現從知識本位到學生素養發展本位的轉型,也是“育人文化”的理性回歸。這就要求教師迅速轉變觀念,摒棄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結合教學實際來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而歷史圖片教學法順應了這一趨勢,它用豐富的圖片為學生營造充滿探索欲望和求知興趣的課堂,有利于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的達成。
宋代鄭樵說,“古之學者,左圖右史,不可偏廢?!钡拇_,圖片是教材中除了文字之外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又說,“即圖而求易;即書而求難。舍易求難,成功者少”。作為新課改成果之一的歷史教科書,圖片材料越來越豐富。據統計,北師大版歷史圖片共有356張,華師大版共400張,人教版有466張。而即將投入使用的新教材的圖片會更加充實和豐富。直觀多樣的歷史圖片作為一種知識的載體,能夠快速構建和傳輸歷史形象,越來越受到中學教師的青睞。在運用歷史圖片進行教學時,“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是有效的?”“如何做才能使課堂教學更有效?”這些問題都是我們經常思索的。鑒于此,筆者把關注重點聚焦在歷史圖片有效教學上,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嘗試提出一些粗略的看法和建議。
一、歷史圖片有效教學的基本方法
有效教學是一種提倡效果、效用、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學觀,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學的三個維度。有效果指的是學有所得、所獲;有效用指的是學的東西是有價值的、有用的;有效率指的是學的過程和方法是科學的、簡潔的、省時的。有效教學的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就像長方體的長、寬、高一樣,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個維度都不能構成完整意義的有效教學。要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要求教師順應新課改的趨勢,轉變教學觀念,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創設輕松愉悅又充滿思維火花的課堂氛圍,不再是一味地灌輸和傳授,學生被動地接受和記憶,課堂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過程,而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一種學習共同體,正所謂教學相長,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不斷關注學生的反饋,也就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傊行Ы虒W是指師生以課程標準為導向,遵循教學活動特別是學生活動的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產生盡可能好的教學效益,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
既然如此,那么利用歷史圖片促成有效教學,實際上也就是讓我們的教學活動更加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怎么樣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呢,我們在總結前人的教學理論和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可以發現歷史圖片教學存在一些基本的方法,而尊重這些基本方法是我們要達到有效教學的前提。首先,要描述歷史圖片的基本信息。歷史是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發生的,歷史時空的確定性決定了認識歷史方法的基本特征。因此,在使用歷史圖片時教師需要首先介紹圖片的作者、時代背景、名稱等基本信息,確定圖片的時間、地點是認知的首要任務。正如列寧所說,“馬克思的方法首先是考慮具體的時間、具體環境的歷史過程的客觀內容”。其次,要指導學生觀察圖片。觀察也要有一些訣竅:(1)觀察要有順序,合理的觀察一般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原則來組織;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有什么”,分析“說明了什么”,然后,將圖片上的信息與所學知識相結合,進一步挖掘和闡釋圖片中的歷史信息。(2)觀察要有重點,有重點地觀察才能抓住圖片的主要內涵,要善于通過圖片的時代背景等信息來排除干擾,抓住圖片的重點。(3)引導學生比較分析圖片。通過對圖片的比較、分析進一步深層次解讀圖片,建立相關聯系,在聯系中幫助學生形成對歷史的完整認識,通過比較和分析對復雜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關系進行思考,進一步認識歷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二、歷史圖片有效教學的幾點關鍵
那么,從有效教學的三個維度出發,如何利用歷史圖片進行有效教學,我個人認為有三個關鍵步驟需要關注。
(一)準確選擇、適度運用圖片讓教學更有效率。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圖像的信息接受要比語言文字的接受時間快,據實驗證實:一般而言,人類要表達清楚一個信息,通過語言描述需要28秒鐘,通過線條描繪需要15秒鐘,通過圖像只需要9~12秒鐘。以“三圖”來導入,能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進入境界,由此提高教學的效率。不僅如此,老師還要用智慧選擇有標志性意義和整體性較強的典型代表圖片,如果選擇的圖片要么質素較差,要么整體性不強,要么不能凸顯想要傳遞的歷史信息,那么不但達不到我們理想的效果,而且還直接影響了教學效率。例如:岳麓版出現的“山西太原晉祠(后世祭祀晉國開國國君叔虞之處)”有效性較弱,因為和課本文字部分難以銜接,地點又比較陌生,學生難以產生興趣。在講分封制度時,課本文字旁邊冷不丁出現了這樣一張插圖,很突兀很牽強,對理解這個概念沒什么幫助,因此這樣的圖片對有效教學沒有幫助,最好不用。
(二)充分挖掘圖片信息可以讓教學更有效果
一般來說,人物圖、物品圖和示意圖這些往往比較直觀、通俗易懂,但對于一些含歷史信息略為豐富的政治圖片,教師要精心準備好問題,引導學生穿越歷史時空,來領略這些圖片的深層次含義,促進教學更有效果。
例如:必修一課本18頁“軍機處”(圖一)。由此可以看出軍機大臣們日常辦公的場所是非常簡陋,這和一般政府機構豪華莊重的設置不同,也出乎我們的意料,畢竟是天子直接掌控下的重要辦事機構,怎么設置能如此寒酸呢?由此,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軍機大臣的低調和辦事的高效,“簡、速、秘”的特點,以及對皇帝跪受筆錄的場景,由此,理解軍機處的設置對君主專制加強的意義,這種講解方法就比單純說教要形象直觀得多。
再如:必修一課本44頁“拿破侖的加冕儀式”(圖二)。圖片色彩鮮艷,人物眾多,看起來非常熱鬧,但學生很容易對其產生興趣但很難看出所以然,教師應引導其思考圖中加冕儀式與以往有何不同,拿破侖、教皇以及其周圍人的動作、表情反映出什么問題,如:拿破侖的高傲、教皇的惶恐、皇后的滿足、周圍侍從的緊張和詫異等等,這樣,一幅看似無從下手的圖片中重要的歷史信息就被挖掘出來,那就是拿破侖搶過本應拿在教皇手中的皇冠,來為自己的皇后加冕,從中反映出其對教皇權威的挑戰。
(三)注重歷史情境的營造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可以讓教學更有效用
由于歷史是已經發生的客觀過程,具有不可再現性,因此構建歷史形象具有很大難度。恰當地選用典型的歷史圖片,有利于創設歷史情境、還原歷史現場、神入歷史,進而感悟歷史,提高教學的效用。
例如必修二52頁《夸張的宣傳畫》,用這張圖來講解“大躍進”非常形象,很容易想象那一時期無限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違背客觀經濟規律的狂熱失控的場景,我在課本圖片的基礎上又補充了兩張給學生看,這樣,我們就被帶到了上世紀50年代。這些極度夸張、干勁十足、群體性盲目樂觀的畫面讓人看了覺得好笑也忍不住嘆氣,而畫面背后的那個時代是中國曾經經歷過的真實歷史。這樣,恰到好處地利用歷史圖片就達到了還原歷史的目的。
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發揮組織、引導參與的角色,要為學生的發現、探究留出思維活動的“空間”和表達的時間,同時,也要用唯物史觀武裝自己的頭腦,引導學生客觀全面的分析歷史事件,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例如:必修一課本76頁學思之窗部分的兩幅圖片
兩幅圖片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情感碰撞,一個臨行前孝順的兒子、體貼的丈夫、慈愛的父親,在中國就變成了野獸和惡魔,屠殺中國人時暴虐無情目露兇光甚至狂笑猙獰,手段殘忍至極,簡直是泯滅人性。由此,可引導學生分析人性和獸性;戰爭的殘酷;法西斯的實質等等,在此基礎上,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那就是理性看待戰爭,理性分析戰爭和理性愛國,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從簡單的仇恨發展成為“原諒但不能忘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等情感,那么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就得到了升華。
美國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人類生來就有學習的潛能,只要具備了合適的條件,每個人所具有的學習、發現、豐富知識與經驗的潛能和愿望是能夠釋放出來的”。充分挖掘歷史圖片背后龐大的資源,探索圖片有效教學的科學途徑,相信一定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欲望,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的達成,為此,我們仍在努力的過程中。
[ 參 ?考 ?文 ?獻 ]
[1]鄭樵通志總序圖譜略〔M〕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87.9.
[2]陸貴湘、何成剛:《“歷史從插圖中走來”—從插圖設計評北師—華師—人教版新教材》,《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2年第2期.
[3]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余文森《有效教學的三大內涵及意義》載于2012年中國教育學刊.
[4]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余文森《有效教學的三大內涵及意義》載于2012年中國教育學刊.
[5]華南師范大學歷史系黃牧航《中學歷史教材圖片設計的理論與實踐》載于《歷史教學》2001年第9期.
[6]朱思泓陳澤芳:《對現行四個高中歷史教材版本圖片有效性的探討—基于必修一第一單元(專題一)的對比》,載于《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