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軍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藥師干預婦產科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方法,評價干預措施成效。方法:本院于2018年5月開始實施藥師干預婦產科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隨機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2018年5月~2018年9月于我院婦產科行手術的患者各170例,按照有無臨床藥師干預圍手術期使用抗菌藥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比較干預前后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合理性。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婦產科手術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手術切口感染率及不合理用藥情況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臨床藥師干預婦產科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可明顯提高預防用藥的合理性,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臨床藥師;婦產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
由于女性的宮頸以及陰道內存在有大量細菌,外科手術或者娩均可能引發上行性的細菌感染,因此婦產科圍手術期合理應用抗菌藥能夠有效降低手術野以及切口以外部位的感染率[1]。但預防應用抗菌藥的使用時間和劑量均有著嚴格的規定,若不恰當的應用抗菌藥,則易產生耐藥菌株,增加醫院感染的發生風險[2]。我院于 2018年5月施行臨床藥師干預婦產科圍手術期抗菌藥應用指導措施,本文分析對比2017年12月~2018年4月(干預前)及2018年5月~2018年9月(干預后)婦產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實施臨床藥師干預用藥前)期間于我院婦產科行手術的患者170例作為對照組,2018年5月~2018年9月(干預后)于我院婦產科行手術的患者170例作為觀察組。對照組: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35.24±10.65)歲,住院天數3~15天;觀察組:年齡18~71歲,平均年齡(36.72±11.37)歲,住院天數4~17天;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納入標準:(1)患者用藥資料記載齊全;(2)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評價的標準
參照《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指南》、《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對兩組患者的預防性抗菌藥使用合理性進行對比分析。主要評估指標:(1)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2)手術切口感染率。主要不合理情況:(1)抗菌藥物選擇不合理;(2)無指征聯合使用;(3)用藥時機不合理;(4)抗菌藥用法用量不當。
1.3 干預措施
1.3.1 由本院臨床藥師開展“剖宮產圍手術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業務知
識講座,并要求本院婦產科全體醫護人員參加,講座完畢需進行筆試考核。
1.3.2 在《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指南》指導下制定剖宮產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使用上限,參照國家衛生計生委文件,結合患者臨床特征及手術情況,制定抗菌藥物的使用次數及使用劑量上限,臨床醫護人員應嚴格執行。
1.3.3 設立專門小組制定婦產科手術患者調查表對用藥情況進行評價,表格內容包括:①患者基本資料:性別、年齡、診斷結果、藥物過敏史等②手術名稱、手術切口愈合等級、手術起止時間、術中出血量 等③使用的抗菌藥物名稱、用法用量、初次給藥時機、術后用藥時間、是否聯合用藥等;并記錄其抗菌藥物應用不合理情況,統計藥物不良反應情況及術后感染情況。
1.3.4 由本院藥劑科抽調臨床藥師指導臨床抗菌藥物應用。在指導工作中,藥師需審核每位患者的抗菌藥處方,糾正其不合理的藥物及用法,保證抗菌藥物的合理性。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手術切口感染率情況(表1)
由表1可知,干預前后兩組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對照組:7.1%,觀察組:2.3%,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手術切口感染率為:對照組:4.7%,觀察組:0.5%,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2.2 兩組不合理用藥情況(表2)
由表2可知,觀察組抗菌藥物選擇不合理、無指征聯合使用、用藥時機不合理、抗菌藥用法用量不當等不合理用藥情況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2。
3 討論
藥學管理在促進臨床規范用藥、提高藥物療效、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及降低醫療糾紛上具有顯著效果[3]。在婦產科圍手術期合理預防性使用抗菌藥可有效預防術后感染的發生[4]。由于預防應用抗菌藥的使用時間和劑量有著嚴格的規定,故臨床上時常發生不合理用藥情況,不合理使用抗菌藥容易造成藥物不良反應、提高術后切口感染率,加重患者痛苦,不利于病情預后與轉歸。同時也造成患者的不信任,引起醫患關系緊張。而通過有效的藥學干預則可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婦產科圍手術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主要體現在抗菌藥物選擇不合理、無指征聯合使用、用藥時機不合理、抗菌藥用法用量不當等方面。首先在抗菌藥物選擇方面,根據在《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指南》,應選擇相對廣譜、安全的抗菌藥,推薦頭孢呋辛、頭孢噻肟或者頭孢曲松[5]。其次,應用抗菌藥物需要根據指南及手術、患者臨床表現指征進行聯合使用。最后是是用藥時機及用法用量問題,應在切開皮膚前半小時( 或麻醉誘導時) 開始應用抗菌藥,靜脈給藥,并在在半小時內滴完,保證患者血藥濃度已經達到藥物的有效濃度[4]。一般頭孢菌素類藥物的血清半衰期為1~2小時,對于超過3h的手術,為保證患者體內的抗菌藥達到有效濃度,應在術中補充一次用藥。相關調查表明,部分臨床醫生認為延長使用抗菌藥物時間有助于減少術后感染的發生,然而相關研究發現,術后長時間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可能導致菌群失調、二重感染及出現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
在本次實行臨床藥師干預婦產科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后,本院婦產科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的藥物不良反應及手術感染率明顯低于干預前(P<0.05),干預后抗菌藥物選擇不合理、無指征聯合使用、用藥時機不合理、抗菌藥用法用量不當等不合理用藥情況均顯著低于干預前(P<0.05),證實臨床藥師干預婦產科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可明顯提高預防用藥的合理性,利于手術預后,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綜上所述,本院婦產科在實施管理干預措施后,藥物不良反應及手術切口感染率明顯降低,圍手術期抗菌藥應用合理性提高,,表明臨床藥師干預婦產科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可提高預防應用抗菌藥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王娜,房樹華. 臨床藥師干預婦產科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方法探討[J].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 2017, 31(2):118-120.
[2]洪海軍. 臨床藥師對I類切口圍手術期患者干預前后預防用抗菌藥物的效果分析[J]. 抗感染藥學, 2016(6):1228-1230.
[3]李新. 臨床藥師干預前后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16):110- 111.
[4]欒澤淳. 臨床藥師干預對剖宮產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的影響[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3):170-171.
[5]王東, 詹三華, 金涌,等. 某院臨床藥師干預剖宮產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研究[J]. 安徽醫藥, 2017, 21(8):1519-1522.